书城成功励志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31913900000014

第14章 设计自己的事业生涯

罗曼·罗兰22岁时,总觉得自己富有文学艺术的素质,倾向于选择文学事业,可是照世俗的理解,文学事业又有什么用处呢?他决定给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写封信,寻求指点。

在写这封信时,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做好了收不到回信的准备。没想到几个星期以后,他收到托尔斯泰长达38页的亲笔回信。在信中,托尔斯泰向这位从没见面的异国青年谈f举择个人道路的原则。这封信使罗曼·罗兰下定决心从事文学事业,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对自己兴趣以及思维、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长短处有所认识,就不妨扬长避短,按长项来进行“生涯定位”。如爱因斯坦的思考方式偏向直觉,就没有选择数学,而是选择更需要直觉的理论物理作为事业的主攻方向。

生涯设计还要结合外在的需求来考虑。最容易出成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到创造前沿去“淘金”。在前沿地带,往往汇集了最优秀人士的思想精华和创造新成果,同吋也会暴露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此时,你若能发现哪些是重要但别人忽略或研究不透的问题,并把解决它们作为突破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次,美籍华人李政道很偶然地得知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找来所有关于孤子的资料仔细分析,专门挑剔别人有哪些弱点。果然有一大发现:所有文献都是研究一维空间的孤子。而在物理学中,有广泛意义的是三维空间。于是,他围绕这点研究,仅仅几个月,就找到了一种新的孤子理论,用来处理三维空间的亚原子问题。事后,他高兴地说在这个领域里,我从一无所知,一下子赶到别人前面去了。”李政道成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青年时期是一个可塑性强的时期,往往有许多潜能,却被自己以各种理由忽略和否定。假如一个人能干什么,却总认为“我不行”,那就说明他有一个“心灵之套”,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解除。

让·多塞的父亲是一个出色的医生,他认为儿子也能当一个好医生。但是,让·多塞认为自己对行医有心理障碍,根本不是这块料,他为此还挨过父亲一巴掌。但后来,一位叫埃迪的医生常给他讲有趣的医学知识,讲医学上的科学探索和重大发现,讲医生们如何救死扶伤,讲自己在病人康复之后感到的快乐。渐渐地,让·多塞对医学从感兴趣发展到了热爱,他逐渐发挥出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1980年,他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自信是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性。值得指出的是,这份自命不凡,并不是认为自己天生就高人一等,而是不管自己有何弱点和缺陷,还是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够取得非凡成就。

罗莎琳·苏斯曼·雅洛在10多岁时读了《居里夫人传》,便认定居里夫人的路就是自己要走的路。这一想法,在周围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她高中毕业时,母亲希望她当小学教师;大学毕业时,父亲希望她去当中学教师。但是她说居里夫人也是女人,她做出了许多男人做不到的事,我相信自己也能像她那样度过一生。”而且,她还保证:自己不仅要成为一个居里夫人那样的大科学家,也要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最终她实现了诺言,不仅成为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而且还是有名的贤妻良母。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向黑体辐射问题猛攻,多次失败仍不死心。但他的老师约里却灰心了,劝告他说物理学是一门已完成了的科学,因此你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是不会有多大成果的。

虽然普朗克很敬爱老师,但他并不赞同老师的观点。因此,他仍然继续研究。1900年,他发表了用“能量子”概念导出黑体辐射公式的论文。1918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获得者除了其超凡的智力与努力之外,其善于生涯设计也十分重要。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经验,不仅对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渴望成功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制定事业生涯规划来明确,也就是说个人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等一系列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还要进行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即事业生涯开发活动。

美国戴维坎贝尔说过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卢梭也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激励人们努力奋斗并积极去创造条件,实现目标。这样就可避免无目标地四处飘浮,随波逐流,浪费青春。事实也证明,有不少人由于自己的事业生涯毫尤计划,目标不明,从而造成事业失败,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才能,而主要失败在他们没有设计和取得最适合于他们成长与发展的事业生涯。

《水浒传》中记载,在陆地上斗,张顺是李逵手下败将,可在水中打,张顺却把黑旋风李逵淹得直翻白眼。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也是如此,对个人来说,应有自知之明,不仅要知己所长,还要知己所短。要在工作上取胜,必须制定出一个知己之长短、知环境之利弊、避短扬长的事业生涯计划。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职务。

美M。K。巴达维在《开发科技人员的管理才能》中根据调查指出,在65岁以下的从业工程师中,从事管理工作的就占68%。在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职业目标的咨询中,大约有80%的人表示在五年内成为一名主管人员或经理。他们为实现个人事业生涯的目标,往往在大学学习了工程技术专业,工作几年后又进入研究生院读管理硕士,最后进入管理领域工作。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虽然没有机会再脱产学习,但也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业余自学计划来提高管理和知识能力,以实现他们成为企业家、经理人才的事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