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31913900000011

第11章 来自一个成功老板的启示

下面要谈的是一个成功的老板陈明,为了让读者了解他有多么成功,特请他介绍一下他的财富。他说:“财富就不要说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

陈明个子不高,典型的广东人长相,一眼见到他就知道是搞技术的那类人。陈明在人多的场合几乎都不出声,哪怕是跟几个朋友在一起,也基本上是沉默寡言。除非上他家做客,或跟少数几个谈得来的人谈《圣经》、谈他的工作或他的女儿。

陈明的成功绝不是靠运气,他的天陚、性格和品格对他的成劝起着关键而直接的作用。

有人用职业定位工具——职业指南针对陈明进行了测试,发现他喜欢与机器、工具打交道,喜欢探索分析问题,喜欢与人打交道——满足别人的具体需要。他的性格属于喜欢独处(也就是不合群)的类型;注重事实,对别人的情绪不太敏感;考虑问题习惯深思熟虑,而不是随机应变;比较有决断力,也有习惯被领导的倾向,不会太固执,能替他人着想。

陈从小就喜欢跟机器打交道。父亲是工厂的技术员,小陈从四五岁开始,就喜欢跑到车间里看机器运转,站着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看的时候小脑袋里也在转:哪里跟哪里连接,哪里与哪里互动,操作某个地方另一个地方会动,材料进去后经过哪里,又会从哪里出来等等。

陈小时也很喜欢动手,做火柴枪、弹弓、熏烟炉等。大学时学物理专业。没有钱玩相机,有意识接近摄影暗房,义务在暗房帮忙做事,从而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冲洗、放大等。他的性格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比较内向,话不多,常常是独来独往。

陈1985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广州一家电子研究所。当时领导分配工作时会问每个人想做什么课题,陈明对领导说:哪里最需要人就去那里。因为他认为那里最需要人就意味着那里最有市场需求。陈明当时一边参与一些课题的工作,一边思考课题的意义,寻找适合自己的主攻方向。

1986年,他认为做实际应用的课题更有用。考虑好这个大的方向后,从1987年开始,他就经常找机会下到工厂,观察、寻找工厂的需要,参与工厂的工艺改进,当时是融合到了工厂中、成为工厂中的一员。

到1989年,发现工厂对某种电器测试设备的需求很大。陈明意识到开发制造该电器的测试设备是自己一生可以委身的产品。他当即对领导建议说:做这个设备很有市场,一般理论性的课题实际应用意义不大。其实研究所已有同类型设备,是给本所自己用的。工厂需要的要做适当改进,以满足其不同需要。

1990年,研究所有了第一个对外开发制造这种测试设备的项目,客户是当时一家大型家用电器企业,而陈明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另有半个人帮手。

27岁就成为一个项目负责人,而且是80多人的研究所中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项目金额最大的项目负责人。

这个项目对陈明的职业发展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项目开始到现在,他一直都在做这种电器的测试设备,所以说这个项目使他走向了一个适合他的职业发展道路,一个以技术为支柱的成功的职业生涯。为什么陈明能得到这个机会?为什么研究所的领导把这个金额最大的项目交给一个年仅27岁的普通技术人员就成为关键问题。

因为陈明在向工厂提供技术支持方面很熟悉,对这种测试设备兴趣浓,而研究所最早做同类设备的人当时又没有做这方面的事。

陈明介绍说分配这个项目给我的领导就是下厂项目负责人,我经常跟他一起下厂,他下厂观察到我喜欢动脑筋,喜欢做产品测试方面的工作。

我的风格一直是诚实、收敛。战术上谦卑,战略上没有自卑,在同行中有这个自信,但锋芒在工作中不外露。

当时我只注意用户的意见,有意见改到没有意见为止。没有想一般人不会干或本来以为很难搞定——证明我很有能力,没有这样去想。项目从来没有做过很正常,当时我接活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做过。没有觉得自己很不错,本来就应该做好,本来就应该比别人做得好,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我当时就这样认为。

我在读高中时就悟到这个道理。上政治、哲学课时学到的。

在同学之间我还比较善于联系,触类旁通哬!或许和家庭影响也有关,我父母也很谦卑,不外露。”

成功创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追求。然而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人也遇到诸多困惑,其中关键之一就是职业定位与成功创业的关系。一个定位准确的职业设计,可能就是成功创业的前提。近来,天赋和性格对成功创业的影响之说已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