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红顶商人叱咤商场的终极学问
31907900000046

第46章 行侠仗义,打报不平

胡雪岩作为一代“红顶商人”,在商场中叱咤风云,写尽人间风流,但如果他“为富不仁”,不去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善事的话,也绝对不会有后来的巨大成就。

杨乃武(1841-1914年),字书勋,又字子钊,别号乃湖,世居余杭县城澄清巷口西首,妻詹彩凤种桑养蚕、饲养家畜为业,姐姐杨菊贞(淑英)年轻守寡,常住娘家。杨乃武20岁考取秀才,1873年(同治十二年)考中举人。他为人正直,不愿对官吏劣绅阿谀奉迎,倒常为小民百姓打抱不平。

余杭县城一家豆腐作坊有个叫葛品连的店伙,长得丑陋愚钝,1872年(同治十一年)春天,娶容貌秀丽的毕秀姑为妻。秀姑绿衣白裙,人称“小白菜”,婚后租杨乃武家的空房一间,秀姑常帮杨家干些家务,杨乃武也教秀姑识字。日子一长,那些本来就嫉恨杨乃武的市井无赖放出杨乃武奸占小白菜的谣言,甚至还贴出“羊(杨)吃白菜”的招贴,葛品连起了疑心。为了避嫌,杨乃武要葛品连夫妇搬出去,葛、毕两人迁到秀姑继父喻敬天表弟王心培家居住。余杭知县刘锡彤的大儿子刘子翰趁机通过县衙女佣以做针线活为名,把秀姑骗去,并以暴力奸污。

1873年11月26日(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七日),葛品连流火宿症复发,可他误以为自己体虚,吃了东洋参和桂圆等上火的药品,暴病身亡。十月是小阳春,入殓时,尸体口鼻有淡黑色血水流出,其母向余杭县控告其媳葛毕氏谋杀亲夫。

县令刘锡彤本来就对杨乃武抱有成见,在经过草率验尸以后,把“口鼻血水流入两耳”当作是“七孔流血”,把不按规定而用皂角水擦洗后变色的银针以为银针变色、服毒所致等,遂将秀姑收审。消息传出,县太爷家的那个浪荡公子刘子翰惟恐调戏秀姑之事暴露,买通一个刁妇混入女监恐吓、欺骗秀姑,加上审讯过程中动了大刑,秀姑熬不住只好屈供与杨乃武早有奸情,合谋杀夫。杨乃武被传讯后,双膝被烧红的火砖烫得焦烂,三上夹棍、三次昏死,但始终无供。可恨知县刘锡彤仍以犯妇已供认不讳为由,呈报杭州府。军功出身、一向藐视读书人的杭州知府陈鲁据此滥施刑讯,杨乃武多次跪火砖、跪钉板、上夹棍,昏死过去,终因熬刑不过,而屈认自己从药店买得砒霜交给秀姑药死葛品连。杭州府拟定毕秀姑凌迟(零刀碎割)处死,杨乃武斩首示众,并上报浙江省。

巡抚杨昌泼曾亲自审讯,杨乃武、毕秀姑自感木已成舟、难以翻案,仍屈供如前,杨昌泼派候补知县刘锡泼赴余杭密查,可是刘锡泼不但不传亲友近邻细细核实,而且还收受刘锡彤人参、貂皮等贿赂,回报杨昌泼此案“无枉无滥”,结果,杨昌泼按府拟罪名上报清廷刑部。

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根本不相信弟弟会做夺人之妻、杀人之夫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她探监叫杨乃武亲拟诉状,然后身背“黄榜”,走了两个多月,于1874年7月(同治十三年六月)抵达北京,向都察院(中央最高监察、弹劾机关)投诉。都察院非但没受理此案,还派员将杨菊贞押解回浙,杭州府和浙江省重审时都维持原判。

杨菊贞下定决心,拼死也要为弟弟伸冤,她准备第二次上京告御状。然而,打官司,且不说需要跋山涉水、艰辛备尝,单是那费用也叫人忧心忡忡。由于前几次官司已花去了许多诉讼、盘缠等费,杨乃武家十多亩桑田已经变卖完了,家中只有杨妻和杨姐两个妇道人家,加上杨乃武10岁的儿子荣绪。有理无钱寸步难行,杨菊贞陷入了绝境。

正当杨菊贞一筹莫展的时候,对杨乃武小白菜案持同情态度的胡雪岩慷慨解囊,赠送杨菊贞200两银子,这笔银两成了杨菊贞二告御状的救急钱。“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一个人被钱难倒了,自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来递过去:‘拿去,够不够?’”胡雪岩如是说。

为了争取京官们对杨乃武一案的同情,唤起他们扶正除邪的良知,胡雪岩还专门拜访回杭州老家办理丧事的翰林院编修夏同善(1831-1880年,字舜乐,号子松,仁和人,曾任兵部右侍郎、江苏学政),向他诉说杨乃武、小白菜的冤情,要求他回京后寻找适当的机会向同僚进言,帮助重审此案。

杨乃武小白菜案发生之时,胡雪岩已有道员兼布政使衔,并担任上海转运局委员,有财有势。这样一位人物的介入,使杨乃武小白菜案有了转机。1874年(同治十三年)农历九月,杨菊贞陪同杨乃武之妻詹彩凤、杨乃武之子荣绪与姚贤瑞,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再次来到北京。她们首先拜见了夏同善,送上其弟的控诉状,经夏同善介绍,又遍访在京的浙江籍大小官员三十余人,接着向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投诉。

夏同善不忘胡雪岩之托,多次访问大学士、户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翁同龢,恳求他去刑部查阅浙江审理该案的全部卷宗。后在翁同龢与刑部分管浙江司刑狱的林文忠(林则徐)第五子的共同努力下,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亲下谕旨,重理此案。但由于办案人员一拖再拖,案子悬而未决,慈禧太后指派正在浙江考选遗才的浙江学政胡瑞澜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杭复审。科班出身、不懂刑狱的胡瑞澜滥施酷刑,杨乃武双腿被夹断,仍不肯招供,毕秀姑手指尽折、上衣被剥、开水浇身,烧红的铜丝穿入****,再次诬服。直到1875年(光绪元年)给事中边宝泉上奏异议,夏同善等浙籍京官联名上书,奏明此案不明,只恐浙江将无人肯读书上进了,一致要求提京复查。

清廷下旨刑部,于1876年(光绪二年)底,将葛品连棺木移往京师,当众开棺验明死者实系病亡,至此,这一历时三年多的大案才真相大白。杨昌泼以下的审办官员都受到处分,杨乃武和毕秀姑出狱,杨乃武回杭州后叩谢了患难相助的胡雪岩,回乡后种桑养蚕为业,因妻子詹彩凤双目失明、姐姐杨翠贞积劳成疾病故,他一人承担了家庭重负,直到1914年病故。那毕秀姑后来到县城南门外“准提庵”削发为尼,1930年去世。

胡雪岩作为一代“红顶商人”,在商场中叱咤风云,写尽人间风流,但如果他“为富不仁”,不去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善事的话,也绝对不会有后来的巨大成就。一个跨国公司的总裁曾如此说道:“我们可以不要广告部,但却不能不要慈善事业。广告让人们觉得想赚他们的钱,但慈善事业却使他们丢失了防备心理而不自觉地接受我们。”

确实,人们在情感上更需要新的支柱,不是利益,而是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责任感,作为商人,应从这些道理中去寻觅投资方向,寻求公众支持,获取利益,才是有所发展,大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