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红顶商人叱咤商场的终极学问
31907900000032

第32章 八坛七盖,翻转钱眼

做生意既是一种资金、实力的较量,更是一种智力的较量。做生意要有本钱,但如何为自己弄到本钱,却是要靠智力,要靠精明的头脑和灵活的手腕。

胡雪岩说:“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做生意确实要学会如何“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会这样盖来盖去,也就学会了在“铜钱眼里翻跟斗”,也就可以用10万两银子,做出百万的生意。

胡雪岩在湖州收到的生丝运到上海时,正值小刀会在上海起事。小刀会占领了上海县城,不仅隔开了租界和上海县城之间的联系,也封锁了苏、松、太地区进出上海的通道,断绝了上海除海路之外与内地的一切联系。上海与外部交通断绝,上海市场生丝的来源也随之断绝,仅能买上年囤积的陈丝,而此时也传来信息,驻在上海的洋商由于战事在即,生意前途未卜,更加急于购进生丝以备急需。这在胡雪岩看来,无疑是个绝好的商机。因为如此一来,生丝的价钱会上涨,完全可以乘此机会赚上一笔。这一情况坚定了胡雪岩生丝销洋庄的打算。

要做销洋庄的生意,第一步是要控制垄断价格。要做好这一步,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说服上海丝行同业联合起来,让预备销洋庄的丝客公议价格,彼此合作,共同对付洋人,迫使洋人就范。第二个办法则是拿出一部分资金,在上海就地买丝,囤积起来,使洋人要买丝也无处可买,只能找胡雪岩买,以达到垄断市场,提高价格的目的。

不过,就胡雪岩当时在上海生丝市场的地位来说,由于他的生意只是刚刚起步,在同行中的威信还有待建立。因此第一个办法还不一定能够实施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从市场运作的角度而言,即使胡雪岩凭自己的影响力说服上海丝行同业联合起来,彼此合作,共同对付洋人,他也应该在上海就地买丝,尽可能多地为自己囤积一部分生丝。这可收一箭双雕的效果。这既是控制市场,垄断价格的基础,也是能使自己在实现控制市场的设想,迫使洋人就范后能够获得更大利润的条件。同时,生丝囤积量的增加也可以提高他在上海丝商中的地位,为联络上海同业的运作增加影响力。

不过,在上海就地买丝不是随便想一想就行的,这需要调度大量资金。胡雪岩此时只有价值10万两的生丝存在上海裕记丝楼,而他的生意合作伙伴尤五为漕帮粮食生意向“三大”借贷了10万两银子。这笔贷款在续转过一次后又已到期,按常规已经不能再行续转。为还上这笔货款,尤五最多只能筹集到7万两银子。如此算来,胡雪岩在上海就地买丝又可以说是没有一分钱的本钱。本钱虽没有,生意还是要做的,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

胡雪岩用手头裕记丝楼开出的那批10万两生丝的钱单变了一次戏法。首先将这一钱单拿给“三大”看,说是“三大”的货款已经可以归还,不过要等这批生丝脱手之后才能还。让他们将尤五那笔10万两的贷款再转一期。

有钱单为证,货又明明摆在那里,他们必然相信而且放心,这样就生出了10万两可供调用,先解决松江漕帮借款到期的问题。然后,可以将这张钱单再使用一次,向洋行借款,这样就把钱单变成了现银。洋行有钱单留存,不会不给贷款,而钱单也不会流入钱庄,“三大”方面也不会知道钱单已经抵押出去了,戏法也就不会被揭穿。这样,10万银子也就做成了百万银子的生意。

这大约就是一次典型的“八个坛子七个盖”。一张钱单,“托”了中外两家。一转一亮,就盖住了两个“坛子”,这实在是一种高明的戏法。

做生意既是一种资金、实力的较量,更是一种智力的较量。做生意要有本钱,但如何为自己弄到本钱,却是要靠智力,要靠精明的头脑和灵活的手腕。要打破常规,敢于推陈出新。一个成功的商人,总是能够凭自己的智慧为自己弄到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