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红顶商人叱咤商场的终极学问
31907900000002

第2章 时势造英雄

抓住时机,称霸天下

胡雪岩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活干起,三年师满后,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的正式伙计。

胡雪岩(公元1823—1885年),名光墉,号雪岩,安徽绩溪人。曾经营钱庄,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药号,富甲一时,被誉为“一代巨贾”、“红顶商人”。先后经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胡雪岩生长的时代正是清廷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极需商人扶危救国之时。

胡雪岩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活干起,三年师满后,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的正式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王有龄,字雪轩,福建侯官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已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来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有龄500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官职。后来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雪岩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饷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粮饷短缺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于是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3天之内筹齐10万石粮食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之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的,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化、绍兴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塾,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雪岩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

晚清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发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国战争中,认识到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学习、自强御侮,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与左宗棠联系极为密切,精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着胡雪岩极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