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慎重对待。******自己也说过:“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事实。”这句话虽然是主要针对如何识别干部提出来的,但实际上,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其实也就是进行考察和评价的前提标准。虽然如此,******在具体考察一个人的时候也并非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来生搬硬套。在他看来,在坚持一定的评价原则的基础上,也应该要区别对待:有特殊功劳的人需要特殊地照顾,有特殊才能的人需要特殊评价。皮定均将军就是这样受到******特殊对待过的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了,全中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希望有个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却欲独吞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积极挑动内战,妄图一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于是,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又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
为了争取实现和平建国,坚决制止危及世界和平的中国内战,1945年8月13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指出:“对于******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我们要有准备。有了准备,就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1946年,******已在中原地区调集了30万大军,修筑了10万多个碉堡,工事纵深达10多里,把我中原6万人民军队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东西仅百公里,南北约25公里的狭长地带内。
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歼阴谋,中原局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主力突围到陕甘宁边区,留下一支精干坚强的部队作掩护,以保障主力突围的后撤安全。
哪支队伍能担当起这项重任呢?******和党中央决定让皮定均率领豫西一分区武装撤离根据地,到豫南桐柏山地区和新四军五师会合。皮定均领导的这个豫西支队,最初只有1500余人。在没有后方支援无比艰难的环境中,从太行山挺进豫西,历时一年多,战斗百余次,歼敌数万,解放16个县,队伍壮大6倍,发展到一万余人。由这支有独立作战经验的部队担任全纵队的突围掩护重任,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为争取时间,皮定均立刻带领5000健儿,到达桐柏山区,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皮定均任旅长。
6月24日,皮定均接到中原军区第1纵队发来的特急电报,要他立即赶往一纵队司令部。王树声向他传达了中央命令:要求皮旅不怕牺牲,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迷惑敌人,只要三天之内敌人不能准确地判明主力突围方向,就是突围的初步胜利。同时,还传达了中央军委副主席******代表******和党中央作出的指示:皮定均旅掩护主力突围后,三个去向,可根据情况而定:一是西追军区主力;二是打游击;三是到华中苏皖解放区去。
1946年6月24日,震惊全国的中原突围拉开了帷幕。
6月25日,我军区主力冲破敌人包围圈,向西疾进。皮定均指挥全旅全力以赴坚守阵地,准备抗击敌人的进攻。第二天,敌人开始疯狂地向皮旅阵地进攻。在这两天里,东西的十几万敌人都按兵不动,他们已被皮定均所迷惑。他组织部队大摇大摆向东运动,晚上又悄悄撤下来,造成我军主力向东突围的假象。在完成了第三天的阻击任务后,皮定均面临着艰难的去向抉择。三条路该走哪一条呢?
敌人和我方都没有料到,皮定均选择了一条危险最大、困难最多,但也是希望最大的突围路线——东进。
皮定均率领全旅自6月27日起,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经过24昼夜行程千余里的长途行军,横越豫鄂边陲和皖中平原。途经高山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经大小战斗20多次,于7月20日率领全旅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终于与华中地区部队会合。皮定均指挥全旅铁流千里,胜利突围的消息,轰动了国内外,华中军区司令部主要负责人邓子恢、张鼎丞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高兴地说:“你们从敌人堆里打出来,出发时5000人,现在还是5000人,真是大喜事,大喜事啊!”
中国人民的朋友,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史沫特莱采访这一特大新闻后,惊喜地说:“你们的英勇事迹和胜利消息,我一定要告诉全世界人民!”
****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就此事连续发表消息和长篇通讯。华中《新华日报》发表题为《谨向皮定均将军所部致敬》的评论文章,对这一英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和热烈赞颂。
如果说中原突围是我军迎击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的首战壮举,那么皮旅东进突围则是这次壮举中的一个惊人奇迹。
中原突围的胜利,在******的脑子里刻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没有忘记中原突围,更没有忘记带领部队突围创造奇迹的杰出将领皮定均。1969年九大期间,就在******发表著名的关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谈话的时候,******就拿中原突围举例子。他对着皮定均说道,“如果怕苦怕死,革命是搞不出名堂来的。就要有像你们中原突围那样冲锋陷阵的拼命精神!”以此对皮定均领导的这次突围成功给予了高度赞扬。
1955年,在全军将士第一次授衔时,皮定均因资历及历史职务等原因,最初被定为少将,当名单报送******审批时,******毫不犹豫,大笔一挥,在皮定均的名字下写下六个大字:
“皮有功,少晋中。”
于是,皮定均被授予中将军衔,给了皮定均很高的评价。
“性格决定本性。”皮定均是一个原则性、责任心都很强的人。他从不攀龙附凤,也从不拉帮结派,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要求很严格。他领导的部队在我军历史上也是一支极为独特的部队。刘伯承器重他,陈毅提拔他,****也没有小看他。至于******,更是深深地感动于他中原突围时的“拼命精神”。对于这一点,除皮定均在军事指挥上的出众才能和个人作风上的其它优良品质外,恐怕也是******对这位资历和职务都不怎么显眼的将领另眼相看的理由吧!但不管怎样,皮定均能成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的典型代表,已经说明了皮定均的特殊之处,对于这位有着特殊才能和功绩的将领,******也没有吝啬自己的褒奖,“皮有功,少晋中”,这是极少有的“厚遇”。同时,这样对一位将领予以肯定,在******整个用人的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
******对皮定均的特殊“厚遇”,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现在诸如破格晋升某人为教授或破格提拔为某部门负责人等现象。无论******对皮定均军衔的确定是否带有一些“破格”的意思,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是在全面考察了皮定均的一生及皮定均在中原突围时表现出的特殊才能和特别的拼搏精神而最终决定的。因此,这一军衔的确定既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也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毕竟,按照皮定均的资历及历史职务来判断,授予其少将军衔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归结于一点,如何把握“特殊功绩”与“特殊才能”这个度是领导者在决定是否对人才予以特殊关照时需要着重注意的一个方面。否则,不但不会给人才以激励,反而会给人以不讲客观实际,不讲用人原则的不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