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31897700000066

第66章 爱兵如子 情同手足

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身为党与人民军队的领导人的******,与普通战士,与身边的警卫员交往实在太多了。******与战士的交往,可以说如同“慈父一般”,体现了长者慈祥、和蔼可亲的精神风范。

在战争年代,他曾亲自背过受伤的战士;他听说一位受重伤的战士要见见他,他马上去几十里远的医院去看望这位普通伤员,使这位战士“死而瞑目”。

张思德曾是中央警卫团直属警卫队的一名战士。1944年9月在中央领导烧炭中,因塌方牺牲了。

对张思德的牺牲,******心情非常悲痛。当他闻知张思德被压在窑底还没挖出来时,他找到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嘱咐说:“要赶快挖出来,要放哨看好,山中狼多,不要被狼吃了。要是被狼吃了,我就拿你是问!”古远应原打算将张思德遗体挖出后就地下葬,但******不同意。******说:“不行!”并当即指示:“一要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二要搞口好棺材;三要开追悼会,我去讲话。”(杨庆旺:《******和他的平民朋友》,第207页。)

9月8日,中央警备团和党中央机关的部分同志共1000多人,在延安枣园操场举行追悼大会。******亲自拿着自己题名的花圈,献在了张思德的遗像前,他沉默了很久。然后,在追悼会上,向全体与会者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而重,替法历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

******为牺牲的普通战士举行隆重的追悼会,确实令在场者深受教育,深受感动。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心战士,爱护战士,在他身边工作的警卫员体会是最为深切的。

警卫员翟作军曾回忆在******身边工作的那段日子。1937年10月,党组织决定派他去给******当警卫员。刚到******住处,翟作军感到有些紧张、拘束。******如同自己的父辈来到面前问他叫什么,哪里人,在家干什么?然后亲切地说:“你来了很好,帮我做点事,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问我,问班长都行。”******又介绍了站在一边的班长王能坤,并指着翟作军对王能坤说:“他是新同志,你们好好帮他。”******平易近人,慈祥可亲,一下子使翟作军浑身轻松了许多。

平时,******总是勉励翟作军与警卫战士要好好学习。******说:“要革命,不懂得革命道理不行。”有天晚饭后,翟作军拿着一张《解放日报》在院子里念,因为很多字不认得,念得结结巴巴。******见了,便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念,有的地方整段地念给他听。眼看天要黑了,******说:“以后晚了就不要看书了,免得把眼睛看坏了。”

1944年,组织上决定派翟作军到抗日前线去。他想到七、八年来,自己在******身边长成人,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心里十分留恋。翟作军去向******辞行。******关切地问他有什么困难,然后嘱咐他:“这次去中原,可能会碰到很多困难,去了以后,要好好工作,信不好通,就给我来电报。要走了,今天就在我这里玩吧。”中午,******叫翟作军与他一起吃饭。第二天早上,******把翟作军一直送到窑洞前面的小山坡上。

这一别又是近五年过去了。翟作军思念******。于是,他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不久即给******写了一信,问候******,并汇报了自己几年来的工作情况。11月初,当翟作军随部队南下到达湖北宜昌时,领导交给他一封******拍来的由前线指挥部转交的电报,电文大意是:信收到了,听说你们要进军西南,很高兴,希望你好好工作,服从领导,祝你胜利!捧着******拍来的电报,翟作军高兴万分。

1952年春,因要完成一项任务,翟作军到了北京。到京后,他给******写了一信表示问候,本来打算写上“想见见主席”,但考虑到******太忙,不能耽误已是国家主席的******的宝贵时间,因此,打消了此念头。谁知信刚发出不久,一天下午,组织上就派人通知他:******派车接他去中南海会面。车子开到中南海******住所。******一见到翟作军,忙拉到坐到沙发上,并询问他离开延安和现在的工作情况。谈了一阵,******突然发问说:“你是河南济源人吧?你们济源北面,有一条河叫泌河,那一带是战国时代的战场……”,想不到事隔十五年,******还记得翟作军是河南济源人,这确使他吃惊不小。交谈中,******还嘱咐他,以后到北京,早点告诉他。******“慈父一般”的情感,使翟作军终生难忘。

卫士长李银桥在回忆中也曾说到过许多******关怀警卫员的故事。他说,******总把战士的冷暖、家事挂在心头。

记得******在陕北时,一年冬天,夜晚雪下得很大,天气寒冷,警卫员孙振国虽身着棉衣,但仍冷得发抖,站在屋外站岗的他不得不跺跺有点麻木的双脚,搓搓发僵了的双手。此时,在屋内工作的******为了驱赶疲劳,让风吹吹使脑子清醒,便走出屋外散步。当******看到站岗的孙振国,就走到跟前,问晚上站岗冷不冷?孙振国不能让******为小事操心,连说,“不冷。”******边说边踱回屋内,不一会,他手里抱着一件大衣朝孙振国走来。他把大衣往孙振国身上一披,对孙振国说,不冷是假的,但是我们革命战士不怕它嘛。******拍拍孙振国的肩膀又说,你们晚上站岗放哨很辛苦,现在天气冷了,要注意身体,你就把我这件棉大衣穿上站岗吧。******看到大衣把孙振国包得严严实实,满意地打量着穿了大衣后的孙振国,说,这件衣服你也不要还给我了,你下岗时就传给下一班,让站岗的同志们挡挡寒吧。于是,这件灰粗布棉大衣,在杨家沟这个严寒的冬季,在哨位上位一直穿在警卫战士的身上。

这年的三月份,中央机关要离开杨家沟前往西柏坡去了,从陕北出发到河东之前,******让分管的同志征求警卫员的意见,愿意留下的,可以不过黄河。警卫战士张瑞歧是在陕北参军的一个老兵,30多岁了。警卫战士们听说老张的家里给他下了一房媳妇,准备叫他回去成亲。为此,大伙都与老张开玩笑,这事传到******的耳里,他就关心上了。******专门找张瑞歧谈了一次心。******对他说,瑞歧同志呀,家里不是给你定亲了吗?你都30多岁了,还没顾得上结婚,这一次你就要去了。

张瑞歧舍不得离开******,他想过了,要把******送到河北再回来,******感动地点点头,说,那好,就照你说的办,去看看华北大平原吧。

张瑞歧随******进了北平城。组织上考虑张瑞歧的年龄确实大了,就批准了他的复员。临走前,******对他说,老张,谢谢你把我送到了北平,现在该送你回陕北了。

当******了解到张瑞歧回陕北后家里有困难时,他嘱咐李银桥给张寄去300元钱。

李银桥回忆说:“身边工作人员的个人问题,******不知道便罢,只要晓得了就挂在了他的心上。在他帮助你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到尊重你本人的意愿。只要******向你表过了的态,他是绝对不会忘掉的。”(李银桥:《******和他的卫士长》,第129页。)

******把战士的冷暖挂心上。平时,只要他有空,他总要和战士们交心、谈心,参与警卫战士们的学习讨论,帮助战士提高思想觉悟,******和战士们在一起学习讨论,毫无半点官架子。

李银桥回忆说,在从西柏坡出发到北平城的前夕,一个晚上,警卫战士们正聚在一起聊天,谈各自对开进大城市北平城的看法。正在聊得起劲,******带李银桥散步回来,听到了战士们的发言,很感兴趣,他也参加了战士们的讨论。******坐下后,他把城市的情况大体地介绍了一遍,末了问,你们还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谈谈嘛。一名战士的想法是,进城后不能看太阳上下班,要按钟表的时间办事了,他到时候想买一块手表。另一名战士最感兴趣的是,今后有大米白面吃,这些年的粗粮可把他吃伤了,想到大米就对小米不感兴趣了。还有一名战士打听是不是城里人的皮肤都比他们白。

******看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大家的想法这不是把思想问题都提出来了吗?有了钱买块手表可以,那是为了掌握好时间。小米饭我们吃了那么多年,不要忘记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天下的。就是革命胜利了,也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要看到我们的前面还有很多的困难。******谈起进城以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说到等建立了新中国的政府,会有人到政府里当官,但不管当了多大的官,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不能以为当官了就不求上进,不肯再过艰苦的生活,那样就同李自成差不多了。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能忘本,要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李银桥:《******和他的卫士长》,第128页。)

李银桥在回忆中还提到这样一件事:一名警卫战士逃跑了。这名战士倒不是去叛变投敌,而是吃不消生活的艰苦和行军打仗的这伤累。但没跑多远,就被抓回来了。当逃兵这是战士们最鄙夷的。战士们愤怒极了,连这名逃兵连带得他们都似乎不光彩,倘若不是受到纪律的约束,恨不能冲上去给他一顿拳打脚踢,解解气。大伙儿喊口号般地要揍他、关他,更有恼得不行的干脆嚷嚷枪毙他算了。逃兵的年龄不大,一副娃娃相,他吓得浑身打颤,惊惶失色,被带到了禁闭室。

******得悉此事后,一迭声地催促把人放了,心疼地说,看你们把人家娃娃吓成那样了!******为小逃兵说情,他还是个娃娃嘛,人家是想家,又不是投敌。大伙儿还理直气壮地直嚷嚷,不对逃兵予以惩罚,以后如何带兵?

******此时生气了,他抢白说,就你会带兵,你那个纪律不也是人定的?特殊情况还要特殊对待嘛。他一口气规定了三个不许:不许骂、不许打、不许关禁闭。他还连连说,蠢嘛!你还能挡得了人家想家?关了禁闭他不是更想家?多做些好吃的给他娃娃吃,就少想家了嘛。

这名逃兵因祸得福,不但没受惩处,反而加了几顿餐。以后,他也再没逃跑过了。

******如同“慈父”般地关心士兵、爱护士兵,他与士兵打成一片,实际上体现了领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不是把自己当成“当今皇上”,他只是将自己作为党的干部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与战士真心交往,实际上展示了他作为人民领袖的平民性格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