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曾任国民党军一级陆军上将。早年曾参加过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山西省都督。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阎锡山投靠******集团,担任国民党政府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930年他联合冯玉祥等讨伐******,企图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最后权利,失败后逃往大连。1932年,他又担任太原绥靖主任。1935年10月,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阎锡山极力派军队阻挠红军开赴前线抗日。显然,视地盘为命根子的阎锡山是担心共产党借抗日为名,抢占他的地盘。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抗日的势力,促使阎锡山转变与红军对抗的立场,走向联合抗日,******对阎锡山做了不少的争取工作,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36年2月,当******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境内,受到阎锡山军队阻拦后,红军与阎军交战后,为了保存国防实力,避免内战,******决定把红军撤回黄河东岸,并于5月5日发出红军回师通电。通电要求国民党政府“在全国范围,首先在陕甘晋停止内战,双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的具体办法”,以促成全国一致抗日局面的形成。
为了促使阎锡山在日、蒋压迫下起来抗日,表明红军联合抗日,停止内战之态度,******决定将交战中俘虏的阎军和缴获的枪械全部归还阎锡山,同时他从俘虏中找出阎锡山部一团长郭登瀛,与郭谈话,要郭将自己的亲笔信带给阎锡山。最后,******还反复叮嘱郭,要他转告阎锡山:“只要伯川先生愿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一切都好商量。”
******在给阎锡山的信中写道:
伯川先生:
敝军西渡,表示停止内战,促致贵部及蒋氏的觉悟,达到共同抗日之目的。微日通电或恐未达,抄上一份,托郭团长带回,即祈审览。
救国大计,非一手一足之烈所能集事。敝军抗日被阻,然此志如昨,千回百折,非达目的不止,亦料先生筹终有觉悟的一日。侧闻蒋氏迫先生日甚,强制晋军二度入陕,而以其中央军监视其后,是蒋氏迄无悔祸之心,汉奸卖国贼无与为匹,三晋军民必有同慨。先生如能与敝方联合一致,抗日反蒋,则敝方同志甚愿与晋军立于共同战线,除此中国人民之公敌。
郭团长及贵军官兵一律优待,同属国人,胜之不武,敝方绝无骄矜之心,武器弹药,楚失楚得,谅先生及贵军领袖亦当不致有所芥蒂也。今遣郭团长返晋,面致手书,如有所教,乞全郭君再来,以便沟通两方,成立谅解,对付共同之公敌。吾县县长暂留此间,稍缓亦当令其返晋。国难日亟,谅三晋贤者决难坐视也。
立此。即颂
******
5月25日
看了******的信,阎锡山不能不佩服******的博大胸怀。为了争取阎锡山能尽快与红军联合抗日,首先在山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分别致书晋绥军对阎有影响的高级将领杨效欧、李生达等,谆谆告诫:“日事相斫,停战议和,共赴国难,实为今日之天经地义。”“盼商之百川先生派遣代表,共商大计,以利于国家民族”。随后,******又给阎的老搭档——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写信,指出:“红军者,抗日讨逆之先锋,非欲与晋军为敌人。”后来,******又分别致书宋哲元、傅作义,试图通过两人与阎的老关系,与阎锡山直接打交道。
******发出的信息,从四面八方传到了阎锡山那里。阎锡山虽然没有正式复信,但他已被******联合抗日的诚意所感动。随后,他派人与****中央建立了秘密联系。******派彭雪枫作为驻太原办事处主任,专门负责与阎锡山联络。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央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在******答应抗日的前提下,将蒋释放,促蒋抗日。此时,日军逼近晋境,阎锡山也向张、杨发电,主张“共维大局”。******得悉此事后,立即致信阎锡山,赞赏其态度,并促其进一步坚定抗日决心。******在信中说:
伯川副委员长勋鉴:
陕变突起,事出非常。从电讯中知我公反对内战,有“共维大局”之语,至理名言,曷胜钦佩。敝方主张详删皓两电,抄陈台鉴。敝方为大局计,不主决裂,亦丝毫不求报复南京,愿与我公及全国各方调停于宁陕之间,诚以非如此则损失尽属国家,而所得则尽在日本。目前宁军攻陕甚急,愿我公出以有力之调停手段。至于红军,只要南京停止“剿共”政策,赞同统一战线,一致抗日,并划定适宜之防地,决不向南京管辖境内进攻。对我公领导之晋绥方面,前遣彭雨峰晋谒,已将鄙意奉陈。数月来我公及傅将军在绥东英勇抗敌,与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取消防共会,尤为敬佩之至。惟现宁陕相持甚急,如宁方坚持进攻而无丝毫转还之余地,则红军势难坐视。战争范围扩大,所需于我方协助之处甚多。如何使晋绥陕甘四省亲密团结,联成一气,俾对国事发言更为有力之处,敬祈锡示南针。
……
公祺!
****** 敬上
12月22日
信中******还谈到了双方建立电台与徒步通信站,以加强联系之事。******的信对阎锡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阎锡山加强了与****中央的联系,同意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前出山西抗战。不久,阎锡山也解除了对陕北的经济封锁,双方开始了商业往来。7月14日,******又派周小舟带亲笔信给阎锡山,提出与阎商谈进一步合作抗日之办法。
7月28日,阎锡山函复******:“周小舟君抵并,持诵大札,并还及先生抗日主张,至为敬佩。国事危急,非集合全国人力不足以渡此难关,愿与先生同赴国难也。”31日,阎锡山会见彭雪枫,表示:“从今日始,你可以用红军和****中央代表的名义,公开进行活动。”至此,经过******与****中央的努力工作。红军与阎锡山部队联合抗日的局面终于形成了。
随着日军的大举进犯山西,阎锡山部节节败退,后来连同其大本营也一起撤过了黄河,到秋林镇安营扎寨。相反,八路军却越战越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种形势使得军阀出身的阎锡山对抗战逐渐失去信心,而对共产党力量的壮大感到害怕,他担心威胁到自己在山西的统治。1939年12月,正当各地国民党内的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的紧急关头,阎锡山也紧锣密鼓,制造了“晋西事变”,集中两个军又四个师的兵力,企图消灭我决死队。我军英勇反击,于翌年2月底,全部肃清了晋西北地区阎军,给阎锡山以迎头痛击。为了不扩大战事,******指示彭德怀前往秋林,当面向阎锡山讲明利害关系,做调解工作。后来,******又萧劲光和王若飞持他的亲笔信到秋林进一步调停,面陈我党关于新旧军团结拥阎抗日的主张,并劝阎,“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我们也不是好惹的”当阎锡山读到******的信中写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四句话,他提出能否把最后一句改一下,改成“我必自卫”。在原则问题上,萧、王当然不会轻易让步。事后,二人向******汇报时,******斩钉截铁地说:“一个字也不能改,就是要坚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经过反复谈判,阎锡山又接受了我党的主张,达成了不再进攻我八路军防地和陕甘宁边区的君子协定,同意双方继续派代表具体协商联合抗日和划分防区的细节问题。这些协议的签定,减少了摩擦,对于当时的团结抗日,对于边区的巩固,都是有利的。
******与阎锡山的交往,既有友谊,也有原则的斗争。为了民族的利益,讲信义,我们可以当朋友。若不以国事为重,背信弃义,那就只有针锋相对,这就是在斗争中求团结,在团结中求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