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家沟出来,我们去了丹凤葡萄酒厂。
酒厂在丹凤县城。县城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所以命名为丹凤。
丹凤县城旧称龙驹寨。龙驹寨最早的名字叫龙龟寨,相传战国时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入关时路经此地,得龙驹坐骑,便将此地称“龙驹寨”。
其实,早在****时这里即设邑,秦代设县,历史上龙驹寨是“北通秦晋,南接吴楚”“水趋襄汉,陆入关辅”的水旱码头。当时的丹江上“舟楫蚁聚,百艇联樯,千人拉纤,万人装卸”,是南北方货物集散转运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处。春秋时曾在此设“武关”,为“三秦要塞”。刘邦、黄巢、红巾军、太平军、义和团等都在此集结转战。明末李自成亦在此隐藏屯兵操练,后东出潼关,夺得天下。
据《尚书·禹贡》载,春秋战国时,丹江即是荆襄贡品转轨冀州之航线。唐为“贡道”,东路潼关运输一旦受阻,丹江航运即成唐王朝主要补给线。明、清时期,龙驹寨水旱码头达到鼎盛时期。明朝曾派“蕃司”(省级)一级官员驻寨收税;清派道台(厅级)坐寨收税,其厘金税两度居全陕之冠,清代即建汉口邮电总局龙驹寨支局。同时引进外资,由英商买办韩福泰,在龙驹寨开设福泰洋行,经销洋布、洋油、洋火、洋碱、洋碗等;由意大利传教士安西曼的徒弟华国文引进西洋酿造技艺,兴办起龙驹寨葡萄酒公司。古诗云:“寨号龙驹殖货财,长江十里市门开;江边舴艋来还去,峪里输蹄去又来。”百艇千蹄、客商云集的龙驹寨,“康衢数里,巨室千家。鸡鸣有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一座小小山城即有18座庙宇、12座会馆(各帮商人组建之帮会会址),呈现出北方古朴浑厚与南国细腻华丽的美妙结合。
后来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丹江停航,龙驹寨逐渐衰落。过去的寨墙已毁,现仅存丹江岸上的一条长街。长街上仅存的景观是船帮会馆。
船帮会馆又叫平浪宫、明王宫,民间呼其花戏楼,简称花庙,建于清光绪十七年,是船工从每个运件报酬中提取3个铜钱集资修起的。它坐北向南,面临丹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丹凤县博物馆设在此处。
会馆的大门建得像一座三开间的牌坊,颇具江南水乡特色,门墩上的石刻、牌坊上的砖雕很精美传神,据说都是在江南订制做好,用船运上来安装的。现为了保护大门,装上了铁栏杆禁止通行,只能从西边的侧门或后边小门进去。
步入大院,长方形的会馆里现保留有戏楼、大殿各一座,南北对峙,环境典雅。南边的戏楼辉煌夺目,十分壮观,其高36米,长22米,进深10米,台口8米,为木结构。第二层不用柱支撑,而是用巨木构成多角形构架相叠,层层向上递缩,形成锥体笼状结构承担重量。木面上边雕刻着亭台楼阁、车马仪仗,大舜耕田、夏禹治水,牛角挂书、文王访贤,农夫挥锄、村姑喂猪,樵子负薪、行旅赶车,二龙戏珠、凤凰展翅……洋溢着历史故事与民间生活的色彩。
戏楼的正面高处写着“和声鸣盛”四个大字,大字的左右各纵排着四个凸刻的老人与小孩图案。据专家考证,这八个图案应该是八个字,并构成一副对联,但其内容至今无人破译。讲解员说,以前曾请郭沫若研究了,可也没鉴别出来。这是花庙一谜。
戏楼还有一奇,就是舞台顶上的正中央,留有一孔凹进去的八卦形八层造井,有人说戏楼的设计者未待完工就去世了,留下这个造井是为了纪念他。还有人用科学的道理来分析,说这是一个扩音孔,为了把唱戏的声音传开去。有一位嗓门大的男记者曾在管理部门的批准下上台去吼过一阵,空楼顶中余音回荡,似真有效果。
会馆是人们唱戏、娱乐、交流、议事的场所,在传播文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称,全国的花戏楼保存完好的只有南北两处,此为北方瑰宝。
院子北边的大殿为神庙,门前有持斧与把戟的塑像。
船帮会馆大门外就是丹江,过去水阔,江流就在馆前激荡,出门就能登船,现在水退到50米开外的河道中去了。如今搞丹江漂流,此处是起点码头。
现在开展的漂流,是从船帮会馆到日月潭,长约8.5公里,一路环山绕水,两岸农田小舍,是一条生态线路。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在这里写下“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帆光欲跳舞”的佳句。
“昔日水旱码头,今朝漂流胜景。”丹江漂流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融入了现代旅游设施,安全轻快的橡皮筏顺水而行,让人心旷神怡,是一种轻松的休闲享受。
到丹江来漂流的人,一般都要品尝当地的葡萄酒,甚至买一箱带回去。
据酒厂的毛厂长讲,丹凤县城里几乎家家都喝葡萄酒,有些人还天天喝,这是传统。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老居民就会用简单的工具自己酿酒。
丹凤的葡萄酒具有甜性、传统性,口味好,不涩苦,别的地方酿不出。这是丹江的好水,商山的好土,陕南的气候,精良的发酵技术决定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酒文化专家王华教授说,中国第一瓶葡萄干酒,是丹凤生产的。也就是说,中国葡萄酒生产的发源地,在陕西丹凤。那是20世纪初,出身于葡萄酒酿制世家、祖辈专为意大利皇室贵族酿制葡萄酒的安·西蒙先生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收南阳客商华国文为徒,传授葡萄酒酿制技术。清末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他们在陕南成立了陕西省龙驹寨协记美利葡萄酒酿造公司,酿出第一桶色如红宝石,透明晶亮,香醇盈口的葡萄酒。安·西蒙激动地写下“伴送一生唯有,沉迷千年无过,恰如水土阳光,人世杯中真我”,表达其兴奋心情。
我在丹凤葡萄酒厂的酒库里,看到了几排老旧的橡木桶,上边印有已经斑驳模糊的白漆字,仔细辨认看出写的是:湖北省老河口木桶商制造——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这些百年酒桶至今还可使用,它们长1.5米,直径1米,每桶可装500公斤酒。有外地客商知道此信息后,赶到丹凤来,出价16万元买一个桶。整整有100个老橡木酒桶,可以售价1600万元。但是丹凤酒厂不卖,这是宝贝、是历史、是资本、是灵魂。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丹凤葡萄酒厂在上世纪末停产了。
2007年,丹凤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重新成立陕西丹凤葡萄酒有限公司,让这个百年历史品牌重放光彩。
毛厂长说:“是南水北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咱们这儿水源区的水好,是国家认可的天下好水,当然能酿好酒。其次是土好,经过水土保持治理,成片的土地出来了,能够解决原材料的供给问题。我们计划在几年内,种植1万亩葡萄园,预计销售超过1万吨。还要在县城附近的古城岭上,建一个占地100亩的葡萄种植观光园和一个占地300亩的葡萄酒庄。”
当天晚上吃饭时,丹凤县水利局张局长征求我的意见,喝什么酒好?我说当然是丹凤酒,张局长冲服务员喊道:“来两瓶传统的。”
服务员心知肚明,连忙答应:“好。”
在这个地方,只要说一句“喝传统的”,大家都知道是指丹凤葡萄酒,这是一种文化品牌在人们心中形成的共识、认可和推崇。
在丹凤葡萄酒的产品介绍页上,写着这么一首诗:
商山之隅,丹水之侧;
有多少故事酝酿在记忆的长河;
编织着百年传唱的歌;
一百年过去了;
有一种记忆不属于你我;
但是她的名字父辈们说过;
一百年过去了;
有一种记忆属于你我;
因为我们被她的幽香陶醉过;
一百年过去了;
或是记忆、或是你我、或者一首老歌;
让我们用心品味、斟酌;
不愧是贾平凹的故乡,连一段广告词都写得这么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