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学会的社交与口才
31879800000030

第30章 辩论篇(6)

191、故作否定的辩论口才

【言论纵横】

故作否定诡辩术,指在诡辩中,为了反击论敌盛气凌人的挑衅,故意将我方凌厉逼人的辩词给予表面上的否定,以取得诡辩胜利的技巧。

【案例检索】

1984年在美国竞选总统的电视辩论中,蒙代尔自恃年富力强,学识渊博,竭力攻击里根年龄大,不适宜担此重任。作为长者的里根如果以牙还牙、破口大骂,就会有失作为长者的沉稳持重、老谋深算的优势;如果逆来顺受、装聋作哑,那么在年轻气盛的蒙代尔面前,又会显得苍白无力,难有作为了。里根于是使用故作否定诡辩术,面带微笑地回答蒙代尔说。“蒙代尔说我年龄大而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里根的诡辩,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最后获得了绝大多数选票。里根使用故作否定诡辩术,表面上否定了自己,实际上在不动声色之中,以己之长,显敌之短,既显示了自己的足智多谋、宽宏大度,又抨击和映衬了对方的浅薄和狭隘,在观众面前树立了自己光辉的人格形象。

侯跃文、石富宽的相声《唱歌》中有一段对白:

乙:“你能唱唱我吗?”

甲:(看乙)“你,这东西好唱。”

乙:“嗯,我是人。”

甲:“对,说错了,这人不是东西。”

“人”和“东西”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用表示关联的词判断“是”或“不是”。把二者的关系限定在是和不是之间,只能使捧哏的处在一种进退都被嘲笑的境地。甲故作否定,表面上否定了自己前面的话,实际上是愈加辛辣地嘲讽了对方。

【应用解析】

故作否定诡辩术是对某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进行否定,但在表面的否定中却透露出一个人的机智与辩才。

192、以谬制谬的辩论口才

【言论纵横】

以谬制谬其实就是为自己制造合适的论据,制造论据诡辩术就是指诡辩者根据论辩的具体环境,仿制出一个能够被论敌认同的论据,而这个论据恰能反驳论敌所持有的观点,使论敌的谬论不攻自破的诡辩技巧。

【案例检索】

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里走来走去,不停地叹气。

“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大王太不讲道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好了。”

第二天一早,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来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啊,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让我替他已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呢?”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仿照秦王的论据又造出一个论据,两个论据同样荒谬绝伦,而甘罗的论据要比秦王的更荒谬,这是双方都认同的。

有个财主,吝啬贪婪又蛮不讲理。快过年了,屠户应财主的请求替他杀猪过年,当屠户向财主要工钱时,财主大怒道:“好你一个无赖!我好好的一口猪,被你活活杀死了,你还不满足,还要向我要钱,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不行,你得赔我的猪,那猪值好几块银元呢,你得赔我。”

屠户可气坏了,但是他没表露出来,而是向乡亲们借了十块银元给财主:“嗨!要过年了,图个吉利,你别吵,先消消气儿。”

财主乐得头都要晕了。财主的马车在院子外面等着财主去收租。屠户一步跨上马车,抄起鞭子。财主一见,急坏了,一把拉住马的缰绳:“你——你要干什么?”“干什么?您的猪磨钝了我的刀,您得赔我,对吧?您的院子磨损了我的鞋底,您得赔我对吧?你把我请来,占用了我大半天的时间,您也得赔我,对吧……嗨,您哪能赔得起我这么多损失呢?算了,便宜您,就用这架马车抵一部分吧?其余的,欠着,以后再给吧。”屠户一场鞭,马儿四蹄腾空,跑了。财主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应用解析】

运用制造论据诡辩术,在阐述论据时要不露声色,以防论敌察觉,给自己战胜对方设下障碍。

193、偷天换日的辩论口才

【言论纵横】

偷天换日就是诡辩者或者为了掩饰理屈,或者为了回避尖锐的矛盾,故意偷换论题的含义,将所要论辩的论题悄悄地偷换成另一个论题。这就是偷换论题诡辩术。

【案例检索】

明代有位姓靳的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不太出名,他的儿子很不成材,可他的孙子却考中了进士。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他的儿子,骂他是不肖之子,是不成材的东西。后来,这个不肖子实在忍受不了责骂,就和内阁大学士顶了起来:“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有什么不成材的呢?”这位内阁大学士听了后,放声大笑,就不再责备儿子了。

在当时情况下,这个不肖子所要论辩的是自己是否成材的问题,但是却故意将这一论题偷换成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相比怎么样,你的父亲和我的父亲相比怎么样,这恰好将原来所要论辩的论题回避了,避免了一场争吵,足见其机智幽默。

【应用解析】

偷换论题诡辩术,就是指在辩论或论证过程中,没有自始至终地保持论题的确定和统一,其实质是违背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同一律作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判断、命题的内容都是确定的,统一的。因此,不得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意改换概念、判断、命题所包含的内容,将不同的内容划上等号。而偷换论题则表现为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不按照论题本意去论证,在反驳别人观点时故意歪曲和篡改别人的原意。

其具体表现手法众多,主要有任意改变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颠倒词序也是一种偷换论题诡辩术。

据说曾国藩带湘军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初期作战皆是败阵而归,想瞒天过海,欺骗皇上,又没那个胆量,只得照实上报,在奏章上写有这样八个字:“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手下师爷一看,大吃一惊,说这是要杀头的,便提笔改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只是颠倒了前后四个字之顺序,但意义大不相同,前者败军之将,跃然纸上;后者虽败则气不馁,斗志昂扬,报上去不仅没被皇帝撤职查办,反倒官升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