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31878700000080

第80章 利比亚

【国家纵览】国花:石榴花

国树:石榴树

国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国歌》

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

人口:609万(2005年)

民族:以阿拉伯人为主,其余为柏柏尔人、巴基斯坦人等

宗教:******教为国教

语言: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

首都:的黎波里

货币:利比亚第纳尔

节日:国庆日9月1日

【地理概况】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北濒地中海;东接埃及和苏丹;西邻******和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和乍得。海岸线全长1900公里,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境内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500米,沿海有平原,其中撒哈拉沙漠约占国土面积的98%。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分布较广的井泉是主要水源。

【气候特点】利比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北部沿海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干热风的影响,最高气温达50℃以上;中部的塞卜哈常连年无雨,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之一。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很大,年平均气温27℃左右;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有时连续几年不下雨。

【交通运输】利比亚公路全长2553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7985公里;水运比较发达,主要港口有的黎波里、卜雷加、德尔纳、米苏拉塔、班加西、图卜鲁格等。航空运输方面,主要是民用机场,设在黎波里、班加西、米苏拉塔、塞卜哈、图卜鲁格、苏尔特和卜雷加等地。利比亚沙漠中的运输主要靠骆驼。

【民族文化】利比亚是一个信奉******教的国家,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这样不礼貌,是污辱人的行为。赠送礼品时,忌讳男宾给女主人送礼物,认为这是有不轨之嫌的行为;外出做客时,通常只有男性参加。在社交场合,利比亚人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而为了表示对来客的热情和欢迎,也施拥抱礼和贴面礼。

【重要城市】

的黎波里的黎波里位于西北部地中海沿岸,是利比亚的首都和全国最大的港口。的黎波里自古以来就是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曾经建立了三个市镇,后来其中的两个毁于大地震,只有的奥耶市历经沦桑发展到今天,成为利比亚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黎波里的旧城称为“红堡”,靠近港口;新城在西南部。其中,城北滨海区的绿色广场最为著名,广场南边是以民族英雄奥马尔·穆克塔的名字命名的繁华商业大街,北边是全国最大的港口码头。的黎波里的工业占全国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汇集了食品、水泥、地毯、制革、纺织、化工等企业。

【主要名胜】

塞布拉塔遗址塞布拉塔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首都以东60公里,紧邻地中海。腓尼基人曾经在这里建立非洲内陆地区产品加工基地,公元2-3世纪曾经被并入罗马版图。公元363年,阿斯图里亚尼斯人入侵,城市遭到严重毁坏。目前,塞布拉塔地区的主要建筑物大多建于公元2世纪到3世纪,记录着这里鼎盛时期的辉煌。考古学家在塞布拉塔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古罗马时期的雕塑、拜占廷时期的镶嵌画、古腓尼基遗迹等。1982年,塞布拉塔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利比亚国家博物馆利比亚国家博物馆是利比亚最大的国家博物馆,座落在首都的“红堡”东南角。整个博物馆设施先进、装饰典雅。展品以历史发展的顺序摆放,主要包括:

(1)古代阿拉伯部落的狩猎场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剧场等建筑及艺术模型;

(2)出土文物,古代社会的生产工具和衣物、器具等,以及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绘画、镶嵌等作品;

(3)近现代以来利比亚人民为争取国家自由和独立、反抗外来侵略所进行英勇斗争的文物和实物。这些展品反映了利比亚和北非地区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历史风貌、文明发展程度,以及当地独特的文化风格。

【地理档案】利比亚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之一,石油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世纪50年代以来,巨额的石油收入使利比亚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外,还有铁、磷酸盐、铜、钨、钾、锰等矿藏。主要农产品是小麦、大麦、玉米、橄榄、水果、蔬菜、花生等。畜牧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以养羊为主,骆驼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