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
31877500000045

第45章 做事不一定有始有终

倘若信才写到一半,圆珠笔突然写不出字了,你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下去呢?还是四处找一支颜色相同的笔,在寻找时思路又转到别的方面去了,而丢下没写完的信不理?或者,你是否被一本间谍小说迷住了,哪怕明天早上有一个重要会议,也要读到凌晨4点仍不释卷?

心理学家说,人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内驱力。可是,这种内驱力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拖延,有人非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

请试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现在请你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会倾向于要把这个圆完成。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一种“趋合”心理作用。

曾经有过这样一段佳话:一位爱睡懒觉的大作曲家的妻子为使丈夫起床,便在钢琴上弹出一组乐曲的头三个和弦。作曲家听了之后,辗转反侧,终于不得不爬起来,弹完最后一个和弦。趋合心理逼着他在钢琴上完成了他在脑中早已完成的乐曲。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她让138个儿童做一连串的工作,要求其中一半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另一半则在中途停止。一小时后,她测试那些儿童,发现大部分人对未做完的工作比对已完成的工作记得更清楚。其结论是: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心态叫蔡戈尼效应。

对大多数人来说,趋合心理和蔡戈尼效应的组合是流畅、和谐地发挥作用的。可是,有些人会走向两个极端:不是慢腾腾地永远不能完成一件工作,就是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这些人都需要调整他们的完成内驱力。

精彩点击

一个不把工作做完的人,至少能够扩展自己的生活,而且可能生活得丰富多彩,可是一个非把每件事都做完不可的人,生活却可能不太有规律、太紧张、太狭窄。

有时候,当一件看起来迫切重要的工作,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顺利完成时,不妨毫不犹豫地把它放在一边。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白费力气,不如让自己保持一份轻松愉快的心情。当然,对于事情的紧急程度要酌情而定,切不可因为自己的耽搁而影响他人,或者影响整个工作流程的进展。

心灵驿站

一天夜里,我为单位领导赶写一份第二天上午就需要的演讲稿,直到凌晨两点多钟,还是没有完成。而此刻的我已经疲惫不堪,于是我索性放下这份未完成的工作,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清晨赶早起床,我神清气爽,把剩下的内容一口气在半个小时内顺利地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