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人经商手册
31877100000062

第62章 缺乏自觉的商业意识

根据史料记载,后辈徽州人走上从商之路的原因主要有三类:

(1)为家境贫困所驱使。

(2)尽孝而遵命。

(3)被周围的尤其是宗族的习惯要求所左右。其典型的例证是,许多村落和宗族已经形成经商的传统,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村民族众争取奔往一途。更有甚者,许多家族已把经商当作维护本族社会声望的手段,以宗法的力量,把同族的青壮丁众赶向商旅之途。

以上三类原因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缺乏自觉的商业意识。

商业行为上的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自觉与不自觉,从根本上来说反映的是文化心态的差别。徽州早期商人和他们的后继者就是在带有很强宗法色彩的农业文化观念的支配下,进入商业活动领域的。

在小农文化观念的引导下,徽州商人始终没能树立起商业效能的观念,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始终没能培植出对商业的忠心。

(1)徽州商人中从商而终的少,多数人无论是发了家或是赔了本,最终还是叶落归根,返回到以农为本的老路上来。

(2)在安徽,有巨富之称的盐商们于其商名之外一般都有别名,物质的富翁却是精神上的贫困户,财富并没有使其摆脱对商人身分的卑微感觉。

(3)客籍在外的商人生活的奢侈、糜烂是惊人的。

(4)置田建房修祠宇,几乎就是徵商资本的唯一出路。

所以,当中国逐渐步入近代社会,受着近代文明洗礼的东南沿海商人与之展开竞争时,徽州商人屡遭失利以至最终走向败落,也就成为必然了。

他们的这一经商传统在当今安徽人当中仍大有市场,因此,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可以在这一点上动一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