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提升领导能力的266项修炼
31874700000257

第257章 对付“杀熟”的骗术

常听到有人感慨地说:骗子太多,骗局太杂,随时随地都有发生欺骗的可能,所以总是令人防不胜防。这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身边的人不像对陌生人那样有很高的警觉性,提防之心也不会存在,而且由于情感及信任程度的不断加深,就根本不会想到别人会欺骗自己。

小齐最近几年做建材生意发迹了。在同学聚会中,他出手阔绰,风头十足,并拍着胸脯说:“大家同学一场,有什么需要置办的,只管对我说,我可以按出厂价做给大家。”

小高刚买了一块地皮,打算盖房子。想起小齐的“郑重承诺”,就给他打了个电话。小齐很热情地说:“老同学嘛,小意思,包在我身上。”

小高对于建材原本就是外行,他也懒得去打听,想必同学之间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施工人员及专业人士一致认为,小高所采购的建材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且质量也是二流的。小高非常气愤地去质问小齐。小齐却死不认账:“怎么会呢?怎么会呢?”

“商场无父子”,父子之情尚且如此,朋友之情又值钱几何呢?利益,有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混沌模糊,甚至污浊不堪。

在那些喜欢杀熟的人眼里,有一句十分流行的名言,那就是“不熟不骗,越熟越骗”。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之所以会上当受骗,也基本上是由熟人的原因引起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熟人中间行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便利性条件。

①对骗子来说,熟人的防范心理几乎等于零,毫无警觉性,因而便于设计较周密的骗局,下手行骗。

②对骗子来说,熟人的情况一清二楚。

比如,欺骗对象具有什么样的弱点,喜吃哪一套,有哪些值得自己欺骗的东西,骗子都了解得清楚、详尽。

这样,骗子在采取行动时就有了针对性,可以对症下药.以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实施欺骗行动。

③对骗子来说,在熟人中间行骗后,不易被发觉。

由于是熟人,所以彼此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信任度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被骗者在受骗之后,或是根本没发现自己受骗,或是即使发现了也不会想到骗自己的人居然是与自己关系较密切的人。

正是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便利条件,所以骗子们往往会选择在熟悉的人中间进行欺骗活动。这样做,其成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人最容易在自己最好、最亲密的朋友身上吃亏,这实在是人生的一大讽刺。当关系在利益面前变得不可靠时,总经理就要反思自己是否太看重人情,而忽视了商业交往中最基本的生意原则。在商言商,其实本来就是一种本色,按照规矩办事,才不容易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