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提升领导能力的266项修炼
31874700000104

第104章 以静制动,占据上风的口才

修炼以静制动,并非一味地提倡无所作为,而是说在出击之前,先观察形势,隐藏自己的实力,分析对手,把握时机,当这一切准备工作全都就绪之后,你就可以出其不意,一击成功了。总经理在和他人交往时,有时候并不清楚对方的底细,如果主动出击往往会让对方抓住把柄,所以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很有必要。比如在商业谈判中,自己不发表过多的见解,而是让对方滔滔不绝地说,就很容易掌握对方的意图,甚至是抓住对方的关键信息。

作为组织领导人,总经理要经常与各种人打交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种功夫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总经理掌握机智巧妙的口才技巧。即使遇到突如其来的状况,也能机智应对,即使遭到他人非难,也能巧妙周旋过去。做到了这一点,总经理才能在生意场上谈笑风生,在管理中游刃有余。同时,总经理必须善于把握现场的情景,才能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有的人一提辩论、说服、口才,总会伴生出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只有把声音提到80分贝以上,才能产生压倒对方的效果,这其实是费力不讨好的。

秦昭襄王在位已36年,但国家军政权力依然掌握在母亲宣太后和叔叔穰侯手中。范雎给昭襄王上书,说自己有办法使秦国强大,还暗示了昭襄王如何处理与宣太后及穰侯的关系问题。昭襄王于是召见范雎,对他说:“早该拜见先生的,只是政务烦心,每天要去请示太后,所以拖到现在。我生性愚钝,请先生不要客气,多加教诲。”

但范雎一言不发,若无其事地向四周顾盼着。左右群臣们都有些不安地看着事态的发展。昭襄王猜想可能是由于众臣在场,范雎有所不便,就屏退众臣,但范雎仍然一言不发。昭襄王于是又问道:“先生用什么赐教我?”范雎开了口,说:“是,是。”停了一会儿,秦王又一次请教,范雎仍只是说:“是,是。”如此重复了好几次。范雎别出心裁的说服方法,确有其妙不可言的独特效力。沉默使昭襄王屏退了众臣,也使昭襄王能怀着一种惊异而又专注的心理来倾听范雎的意见,并加重对他的敬重之意。

后来,昭襄王长跪不起,说:“先生不肯指教我吗?至少也该解释一下为什么一言不发的理由吧!”这时,范雎才拜谢道:“不敢如此。”于是开口滔滔不绝地谈下去。秦昭襄王听了范雎的话之后,十分赞赏。几年后,又让范雎做了秦国宰相。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口才技巧,目的在于调动对方的胃口,让自己的表达更加引人注目。总经理在与客户谈判的时候,或者与下属沟通时,要懂得以沉默的力量来造成一种态势,达到预期目的。

佛教中,“沉默”具有特殊的意义。当文殊法师问维摩诘有关佛道之说时,维摩诘没有说一句话。后来,有一位禅师说维摩诘的不语好像“雷声一样使人震耳欲聋”。这种“如雷的沉默”,就是不可言说的口才技巧。不言而言,以静制动,目的是让对方暴露自己的弱点,或者泄露关键信息,这样我方就能抓住有利时机发动进攻,从而占据有利位置,实现预期目标。而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以静制动则是总经理扮演好倾听者角色的最佳策略。

一个资深的管理顾问曾经建议总经理花70%的时间倾听,20%的时间发言,余下10%的时间才用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可见,倾听对于沟通的重要性。总经理必须看到“倾听”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倾听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而且只有善于倾听,深入探测到对方的心理以及他的语言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与之交流,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事实上,许多总经理之所以在管理决策上遭遇挫折,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倾听来自下属的中肯意见,所以在最后的决策阶段失去了科学依据。经理人如果不能改变偏听偏信的毛病,不能满足下属表达个人意见的愿望,那么就很难获取客观、准确的信息,进行科学决策。

所以,总经理必须在倾听中采取“以静制动”。一方面,总经理不能在下属表达的时候滔滔不绝,应该扮演一个听众,管住自己的舌头;另一方面,又不能让下属随意发表意见,说一些没有价值的内容,总经理应该隔段时间插话,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图吐露出各种信息。总经理要善于提问,引导下属发表见解,同时时刻用目光注视着对方,给予鼓励。有了上司的肯定和赞赏,员工往往愿意敞开心扉,实现良好的交流。以静制动的口才技巧,实际上是帮助总经理等待时机的策略。在不明白具体情况的时候,通过以静制动,引导对方吐露各种信息,我们才能明白事理,获取主动权;或者在处于被动局面的时候,能够占据上风,最终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