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智商决定经商
31872900000029

第29章 规模经营,薄利多销

本小利多利不多,本大利小利不小。

——潮汕商谚

做生意,就是一个个买卖过程,其中的差价就是毛利。价格定低的,活是忙个不停,到最后一算总账,辛辛苦苦白忙了,没有利润,赚不到钱,企业连生存都谈不上。

价格定高了,吓走人。多好的利润,多好的算盘,没有卖出,利润体现不出来,等于零。库存积压着资金,生意就是这样:不赚就亏!生意没做成,还失去了与别人打交道的机会。

规模经营,薄利多销,在温州人的经商法则中,并不是什么“秘密武器”,但却是最有力的武器。温州早期的十大专业市场,都是以价格低廉而形成的。

不仅在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温州商品在价格方面都具有强大的优势。比如在欧洲,过去打火机市场一直是日本人的天下,而现在绝大多数是“温州制造”。因为温州打火机的生产成本,在日本连工人的工资都不够。

或许有人会问,温州的商品为什么比别的商品便宜?道理很简单,温州人大都采取“前店后厂”的方式,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除此之外,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大降低了成本。

除了温州人,我国还有一个地方的人也善于运用薄利多销,那就是潮汕人。“九本一利”指的是薄利多销,也指经营要筹足资金;“货如轮转利住生”说的是快销多利。这两个潮汕俗语,很好地说明了潮人的生意经。

与中国传统商人囤积居奇的经营方式不同,当年的潮商随“红头船”转贸各地,必须根据风向定期起航,其商业行为必须在短期内完成,这种方式打造了潮商视时间如金钱、注意效率、喜挣快钱的商业品性。

在帆船时代,一切航行均由信风做主。5月至9月吹西北风,11月至3月吹东南风,潮商每到一地必须在季风转换之前做完生意,以便季风转换时乘船返回。因此,如果不能在三个月内完成商业行为,就得等来年才能启程返回,于是他们往往采取低价抛售等手法快速出货,这也使得潮商在东南亚市场更具竞争力。

潮商将薄利多销这一经商传统发挥到极致。只要有一点点利润,潮汕人必将货出手,他们比较看重现金流。潮汕有一句俗语“百赊不如五十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潮商不像其他地方的人一定要规定自己能赚一定的利润差价才肯出货。

下面是这些潮汕系的店主经常“玩”的经商技巧:

(1)利用带货的技巧。为了吸引顾客,用畅销产品作为诱饵,故意亏本出货,引来更多的小店进货,而小店肯定要进其他高利润产品的,所以总体来说还是赚钱的。作为零售的技巧手段,故意将一两种最畅销的产品低于成本价销售,造成整个卖场价格便宜,也能带动了其他高利润产品的销售。

(2)换货的技巧。由于他们各自都能从厂家拿到最低的价格,通过低价交换彼此的货物,此行业就会多几种最低价的产品资源,于是就有更多的小店到他们的店进货。

(3)利用销售返点。厂家一般对经销商销售有返利的政策,而每当他销售到达一定量时为了拿到返利,他就低于进货价出货冲量,而潮汕人都有算账的天才,赚多少亏多少,最终手上的现金如何得到最大的利用与增值,他们心里算得很清楚。

赚少卖多,等于赚得多。做生意就是要做到薄利多销,货如轮转。薄利多销的销售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这一切都是靠‘量’争取的——希望吸引10个消费者这次来了之后,下次还会再来,而不是一下榨干的方式。这就是潮汕人精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