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曾说过,“艺术家形象表现的方式正是他的感受和知觉的方式”,“例如一位音乐家只有用乐曲来表现在他胸中鼓动的最深刻的东西,凡是他所感到的,他马上就把它变成一个曲调,正如画家把他的情感马上变成形状和颜色,诗人把他的情感马上变成诗的表象,用和谐的字句把它所创作的意思表达出来”。而演讲者则是通过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的。
杰出的演讲家,在他们遣词用语的时候,总是苦心孤诣、字斟句酌,选用那些准确表现思想内容的、蕴含着炽烈情感的语言。用这些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以扣动听众的心扉,引起共鸣。如毛泽东同志的演说《必须制裁反动派》,其情感是非常鲜明而强烈的。他在不可抑制的情感激发下,发出了撼人心肺的慷慨陈词:
“现在涂正坤、罗梓铭等抗日同志不但没有受赏,反被惨杀了;而那些坏蛋,他们反对抗战,准备投降,实行杀人,却没有受处罚。这就是不统一。我们要反对这些坏蛋,反对这些投降分子,捉拿这些杀人凶手。”
虽然我们未曾亲耳聆听到毛泽东同志的演说声调,未曾见到他那神情姿态,但他对同志的同情与挚爱,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与憎恶,不是可以从这些铿锵有力的语言中,深刻地感受到吗?这样充满情感的语言,怎能不引起听众的共鸣呢?
演讲者除了靠语意外,还要靠抑扬起伏而多变的声音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情感。声音远比语言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丰富、鲜明、生动、深刻。古语所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就说明了这一点。刘邦的军师张良是颇懂得声音能感染人的,他用那没有语意的月夜萧声,勾起了楚军将士的思乡之情,从而使楚军军心涣散,无力再战。
那么,这种语言的魅力何在呢?它怎么会引起听众情感强烈的共鸣呢?其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富有韵律和音调的声音,本身就体现着丰富情感,而另一方面,听众的情感也是丰富的。当演讲者把运载着自己情感的声音石子,投入到听众情感的湖面时,必定产生反应,激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