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求人就这几手
31870600000013

第13章 寻找与所求人的相似之处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乐于同与自己有相近之处的人交往、谈话。因为相似因素,既能有效地减少双方的恐惧和不安,解除戒备,又能发生可以共同接受的信息,能有相同、相似的理解,产生相同、相近的情绪体验,进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求人办事也就好说话了。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相似因素很多,有的是明显的,有的是隐蔽的。在交谈中,只要留心对方的言谈举止,就不难发现一些相似因素,来作为交谈的共同话题和攻心的突破口。

常见的相似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地域相似

这里的地域,是指人们居住、工作的地方。有些人虽不相识,却或先或后地在同一个区域居住、学习或工作过。这一地区的山水风情、人物世态……都是他们的共同话题。

在某学会上,一位从沈阳来的陈教授与丹东市一位王同志相遇了。

王同志:“陈教授,听口音是本地人。”

陈教授:“是,老家住岫岩县牧牛乡。”

王同志:“今年春天我去过一次,那个地方偏僻一点,但山楂种植业发展很快,很有前途。”

陈教授:“我去年回去一趟,山楂是栽了不少,但技术不行,管理也跟不上。”

于是,两个人从岫岩的山楂种植谈到玉石制品,从一个小山乡谈到全县的城镇建设,很快就熟了。

(2)经历相似

相似的社会经历,会使人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切身感受,容易互相理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一方讲述的生活经历,能引起另一方对往事的回忆;一方吐露的心声,会成为双方共同的感慨。

刚粉碎“******”那几年,青年人相见,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下过乡,就是“知青战友”,都能滔滔不绝地讲一通乡间生活的奇闻逸事。他们很快地倾心交谈,并为之挥泪,沾湿青衫。就是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经历、遭遇上的相似,使他们暂时排除了地位上的差别,有了共同语言。

(3)职业相似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同行易相知。”即使是初次见面,彼此之间并不熟,但对共同从事的职业的性质、特点、作用、工作方法、内中甘苦都了如指掌,谈起来就有话可说,不会感到陌生了。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在火车上,两个农民打扮的人,抽着老旱烟,谈得热火朝天,从旱涝风情、庄稼长势、土质肥力、耕作方法一直谈到化肥农药涨价、粮食收购价格太低、养猪不如养狗……直到其中一位下了车,他们之间马拉松式的谈话才终止。

这时,你问没下车的那一位:“你们早就认识吧?”他会告诉你:“我不认识他,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这是职业上的相似因素,使他们之间有了共同话题,偶尔相遇就谈得这么火热。

(4)兴趣相似

共同的兴趣与爱好,最能促进交往双方相互接近,它在人们的心里,往往诱发出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有一次,相声演员姜昆到湖北十堰演出,市属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前往采访。不料,姜昆一一婉言谢绝,这使记者们十分失望。

这时,一位爱好相声的女记者却再次叩响了姜昆的房门,说:“姜昆同志,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您的演出有些意见……”姜昆一听是为自己的节目提意见来的,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

这位女记者正是利用了她和对方对相声的爱好及共同的兴趣做文章,巧妙地打开了姜昆的“话匣子”,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其实,每个人都有怕陌生人的弱点。和陌生人打交道,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套近乎,拉近距离。所以,凡是可以跟他拉上关系的话尽管说,尽管“侃”,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跟他成了熟人。

人们喜欢和熟识的人交往,对于陌生人,除非你和他之间有什么相似的信息,可以成为你们的共同话题,否则他是不会跟你交往的。

因此,要想求人,你就要找出自己和所求之人的相似处,这样你才能让他解除戒备,愿意跟你打交道,这样你才有可能求得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