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40岁男人看的长青书
31869400000006

第6章 处世长青

美国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能否成功,15%在于个人的才干和技能,而85%在于为人处世的艺术和技巧。如果一个人能和许多人融洽相处,并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他的成功就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要想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取得骄人成绩,40岁的男人就要学会如何处世长青。

1.处世的心计

荀子说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现实社会里,欺骗、狡诈的人太多了。所以,在处世时要有心计。心计到底是什么呢?心计是一种心眼。说穿了,不过是懂得一点人性,好的或者坏的。处世的心计可以保护自己,成就事业,使自己获得幸福。

处世不能太单纯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性质如果看来是善的,那是他努力装扮成这样的,人性本来就是恶的。这就是著名的性恶论,同时也告诉人们:处世不能太单纯,必须适度地伪装自己,以防被别人所害。

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对待别人时的确要谨慎小心,处世不妨考虑一些防范对策,以防万一。

一般人都不喜欢心眼太多的人。可是,在现实社会里,欺骗、狡诈的人大有人在。大到国家之间的争端,小到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这种欺诈无处不在。因此,在为人处世时,一定不要太单纯,否则吃亏的就是自己了。

单纯本身并没有错,可是社会关系复杂,要想在为人处世方面获得成功,就要懂得伪装自己,以防被人欺诈、被人骗。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为人处世也是一场战争。在这种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也就是所谓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处世不能太贪心

很多40多岁的男人在处世中,总是想尽办法“收获名利”。可是,执著于名利会招致祸害。大家都知道,命运是捉摸不定的,处世不要太贪心,要提前从和谐之中看到灾难的征兆,及时做好应付的准备。

文种是勾践的重臣,为打败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功成名就以后,仍然继续仕于越王。其间,范蠡曾写给他一封信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越王的长相,颈项细长如鹤,嘴唇尖突像乌鸦,这种人只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安乐,你现在不离去,更待何时焉。”

后来文种也称病返乡,但不如范蠡退隐的彻底,他留在越国,其名仍威慑朝野,于是有佞臣陷害于他,诬称文种欲起兵作乱。越王也有“猎狗烹”之意,故而以谋反罪将文种处死。

只知进,不知退,久居高位的遭“文种之祸”者,又何止一人?这种人最大的弱点是心中始终有贪念,喜欢耍个小聪明,误以为还能“收获名利”。

由此可见,见好就收,处世不可贪,是多么重要。

“见好就要收,处世不可贪”,是40岁的男人需要铭记在心的处世名言,不可违之,因为人生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多乐没好嬉,盛者势必衰”!

处世不能怕丢脸

有的男人在处世时害怕丢脸,“死要面子活受罪”是这种人的一大特点。这种人常说:“那多没面子啊!”他们死守着面子不放,做什么事都怕丢面子怕犯错误。

孔子说:“过而不改,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一回错不算什么,错了不知悔改,才算真的错了。

人无完人,没有人能不犯错,有时甚至还一错再错,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怕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怕知错而不肯改,错了也不悔过。

只要你能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再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主动活跃,而且能加深领导和同事对你的好印象,从而原谅你的错误。这不但不是“失”,反而是最大的“得”。

事实上,一个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他也可以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满足感,这不仅可以消除罪恶感和自我保护的气氛,而且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制造的问题。戴尔·卡耐基告诉我们,即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就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而且令人有一种高贵诚信的感觉。

当我们错了,就要放下面子,迅速而真诚地承认。这样不但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比为自己争辩还有趣得多。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当你精神不佳、工作过重、承受太沉重的生活压力时。偶尔不小心犯错是很普通的事情,关键是犯错后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犯错误不算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放下了面子,不再固守所谓的自尊,才能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别人。

处世不能太知心

“相交满天下,知心有几人?”这是人们对处世中朋友易交,知己难寻的慨叹。从这句话来看,处世中“知心”为最高境界,其实这是不对的。

每个人都有不欲为人窥见的隐私,人的内心也有一个不欲为人所知的隐秘堡垒,在这个堡垒里,他是主人,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旦这个堡垒被攻破,再也没有隐秘,他便会发生失去隐蔽物、暴露在众人面前和缺乏安全感的慌乱;而为了重建这个堡垒,他会离开攻破他内心堡垒的力量,甚至施以报复,消灭那个力量,以保持堡垒不再被侵犯。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疑心越来越重,不希望自己的内心被别人看穿,也不希望知道更多别人的内心。假若强要知心,便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因此,必须要提醒你:万一你具有某种灵慧,很容易知别人之心,那么你千万别自以为聪明,向对方表现你的知心术。

三国时代的杨修就因为太聪明了,很会揣摩曹操的心思而招致杀身之祸。按道理,曹操应说“知我者,杨修也”,可是他却把杨修杀了。杨修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让曹操失去了安全感!试问,一个人如果心里面在想些什么你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你想他会不会学曹操?

因此,为人处世中,对上司、对同事、对朋友,甚至对兄弟、夫妻之间也不要太知心,一定要切记:“知心”不是美德,而是灾祸的种子!

人心隔肚皮,你不是人家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即使你最亲最近的人,你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对那些半生不熟的人,就更不要露出真心了。所以,“知心”要有度,凡事过犹不及。

2.处世的学问

在现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里,要想更好的获得生存和发展,首先就要学会处世之道。不会处世的人就不可能会办事,自然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就善于处世呢?处世中都有哪些学问呢?这就需要你自己努力去学了。

处世要学会忍耐

俗话说得好,君子不度小人之嫌,无论小人如何兴风作浪,君子都泰然处之,那是因为一个“忍”字的力量。

每个人来到这个大千世界都不甘平庸和寂寞,都想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当你怀才不遇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努力地变不遇为遇,这也是最好的忍耐方式。

处世中,不要总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干什么事情都患得患失、争名争利;更有可能因不能忍耐一时的不平、不满而发泄出来,鲁莽地冲撞领导、同事和朋友,结果导致了众人纷纷弃你而去。连这样最起码的人际关系都无法处好,又谈得上干什么大事业呢?只有忍耐、克制自我的欲望,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这也就是古人讲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历史上因图小利而招致大祸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的教训。

人生需要沉稳与忍耐,爱因斯坦认为自己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把散落在草垛里的针全部找出来,这是一种何等的耐性啊!

一个人选择好正确的道路,就要采取忍耐的态度对待所遭遇的困难,不屈不挠地向着目标奋进,那时候什么委屈、不平和愤懑都不在话下,心中有的只是奋斗后成功的愉悦。成功者正是在此种忍耐寂寞的跋涉中走出了平凡的世界,让自己最终接近于不平凡的世界。

处世要学会糊涂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听起来很“世故”,然而,在处世时许多事情往往都坏在“认真”二字上。

有些人对别人要求得过于严格以至近于苛刻,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一尘不染,事事随心,不允许有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设想。一旦发现这种问题,他们就怒气冲天,大动肝火,怨天尤人,摆出一种势不两立的架势。尤其是很多知识分子,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过于清高。总觉得世界之上,众人皆浊,唯己独清,众人皆醉,唯己独醒。用这种天真的眼光去看社会,许多人往往会变得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因此,在处世时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糊涂也未尝不可。

处世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是说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应当过于认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切不可也随便套用这一原则。汉代政治家贾谊说:“大人物都不拘细节,才能成就大事业。”这里的“不拘小节”,就包括了该糊涂时别精明的处世之道。

人往往缺乏容忍别人缺点的雅量,其实世间正邪善恶交错,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所以为人处世须有清浊并容的思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个人若想创造一番事业,必须有恢弘的气度和容人的雅量。

处世要学会隐藏

处世要谨小慎微,善于隐藏自己,看似没有,实则充满。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中国旧时的店铺,在店面里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

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的“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

这个世界上才能高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做到含而不露的人却很少,《三国演义》中,死于曹操手下的才高八斗之士数不胜数,如孔融、称衡之流,皆因他们不善于隐藏自己才命丧黄泉。

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唯有这样,在与人交往时,才不至于招人嫉妒,才能轻易获得人心。

处世要学会应变

人生也像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较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积极地随机应变,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如果人太老实,在面对人生疑问时,就会消极地逃避。

为了处世圆满,需要许多痛苦的、必要的、合理的妥协,这便是这里所说的“应变”。在处世时如果过于老实,不会应变,没有驾驭自己的意志,往往碰得焦头烂额,一败涂地。

在处世中,当你对周围的环境、人物有看不惯之处时,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处世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这样,在处世时,既可以保全气节,也可以保护自己。

比如,在处世中,我们会面临很多讨厌的人,他是这样的小家子气,如此的自私,这般的狂妄,出奇的愚昧,让人无法忍受的独断专行等。在这个时候,你要学会随机应变,容忍他人的怪癖甚至丑陋,就像容忍自己的阴影一样。

古语云: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不是老于世故,实际上,圆是为了减少阻力;方是立世之本,是实质。圆,是一种豁达,是宽厚,是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优越感,是通往成功的坦荡大道。处世就要像古代铜钱一样,“边缘”要圆滑,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

3.处世的策略

在人情关系复杂的中国,在凡事讲究利益的今天,不管为人,还是处世,都需要讲究策略。懂得处世策略可以提高成功率,可以节省时间,可以事半功倍,可以让你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处世目的。

方圆,但不可太圆滑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的技巧。为人处世,唯有“方圆结合”,才能无往而不胜。因此。一个40多岁的男人应当学会方圆处世。

“方”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人所左右。“圆”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态度不鲜明,八面玲珑,永远让人捉摸不透。

为人处世,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交友、****、为职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这才能无往不胜。

真正懂得“方圆”之道的男人,既有勇猛斗士的武力,又有沉静蕴慧的平和。他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机会东山再起。

有方无圆,则性情太刚。太刚则易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自命不凡却又处处碰壁;遇挫折缺少变通,很容易歇斯底里,自暴自弃,将自己推向极端。有圆无方,则谓之太柔。太柔之人缺筋骨,乏魄力,少大志,在生活中难以有大作为。所以方圆相生才是为人处世之本。

商界有巨富,官场有首脑,世外有高人,情场有老手。他们成功的要诀就是精通了何时何事可“方”、何时何事可“圆”的为人处世的技巧。40多岁的男人,只有学会了内方外圆的为人处世艺术,才能使自己更容易走向成功。

诚实,但不可太老实

处世成功的要诀就是诚实。

诚实的品质对于40多岁的男人的处世很重要。人与人的交往中,一切的虚情假意、曲意奉承总会有被揭穿的一天。

国外某大公司公开招聘副经理,总经理一见到应聘者,就马上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大喜地说道:“上个月我在高速公路旁出了车祸,幸好您救了我。等我清醒时,您已经走了。今天,我一定要好好谢谢您!”

应聘者之一马克瞪大双眼,回答说:“抱歉,恐怕您弄错了。”

总经理很不高兴地说:“难道我蠢得连恩人都记不住吗?”

马克仍然正色答道:“很抱歉,那确实不是我。”

回到家后他想,这次肯定没戏了。没想到第二天公司居然通知他去上班。总经理告诉他,根本就没有车祸那回事,那么多的候选人中只有马克是诚实的。

这位总经理如此考察人,真是煞费苦心。

凡事过犹不及,待人要诚实,但不能太老实。太老实的人说话、办事都太实在,没有欺瞒之心,更没有骗人、害人的想法,时常会因不分时间、地点和对象而老实得过了头,并因此为自己惹来不少的麻烦。

但总的来说,诚实是处世的一大优势。

40多岁的男人应该懂得,真诚待人、恪守信义是赢得人心、产生亲和力的道德基石。恪守诚信,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处于不败之地。

高明,但不可太精明

40多岁的男人,已过不惑之年,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世事洞明”了。所以40多岁的男人理应具有高明的处世能力。不过我们同时也应懂得,处世高明,但不可太精明。

高明就是站得高,看得远,能够见人之所未见、窥一斑而知全豹。由于目光长远,能够防患于未然,放长线钓大鱼,所以最终能赢得全局的胜利。

精明之人,事事争先,处处出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似比别人聪明,但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常常是引火烧身,招灾致祸。

真正高明者,外愚内智,大智若愚,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他们善于藏锋露拙,匿锐示弱;他们能够居安思危,避招风雨……正如一首歌中所唱,他们善于“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处世过程中,能够处处留有余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人生要有大聪明,大智慧。精明外露者常常外强中干,而面如止水者常是睿智超人。

40多岁的男人,不要事事争刚强,招招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来。而是应该能够超乎常人地处理“愚”和“智”之间的关系,寓智于愚,外愚内智,似愚实智。

忍让,但不可太软弱

男人进入40多岁,从性格上讲,已开始从轻率变为沉稳。因此,他们开始懂得处世要忍的道理。

但是,在对待“忍”的问题上,要有一个度。

也就是说,在这个度之内,我们是可以忍的,也可以接受各种屈辱和不公,承担一定的痛苦和冤枉等。但是,一旦超出了这个度,那么,便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能再“忍”的。这个度,也就是忍的界限。

如何掌握这个度,乃是一种处世的艺术和智慧,也是真正作为“忍”的关键。

忍是有界限的,在界限中的“忍”是强大的、有力的,在这个界限之外的“忍”便是软弱的、无力的。只有掌握了这个界限,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忍”。

因此,一方面男人要谨记“小不忍则乱大谋”,同时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要一味地迁就别人,“该出手时就出手”。

处世要忍,但必须忍让有度。一味地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对男人来说,显然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男人绝不可缩手缩脚。因此说,40多岁的男人更应懂得要有所忍,有所不忍。

玩笑,但不可太过分

40多岁的男人在社交中,如果能有节制、有分寸地开点小玩笑,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有关的事情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但是,玩笑一定要讲究分寸,绝不能太过分。

(1)注意格调

玩笑应有利于身心健康,增进团结,摒弃低级庸俗的玩笑内容。

(2)注意场合

正规场合一般不宜开玩笑,彼此不十分熟悉的情况不宜开玩笑。

(3)因人而异

对性格开朗、喜欢说笑的人,开些“国际玩笑”也无妨:而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人,一般不要过分地开玩笑。

(4)掌握分寸

凡事有度,适度则益,过度则损。

(5)避人忌讳

不要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或其他短处开玩笑。

正确的玩笑方式是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拿自己或者他人来开玩笑。这种玩笑能活跃气氛,对缓和紧张的氛围或者调节众人心情有很大帮助。但是,玩笑过度的话,不仅伤害彼此的友谊,甚至会反目成仇。

4.求人的本事

现代社会中,一个40多岁的男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有需要他人帮助与合作的时候,因此,练就求人办事的本事,能大大推动男人的人生成功。

下面为大家奉上《求人口诀》

求人要有礼数;

求人要有技巧;

求人要有信誉;

求人要有耐心。

求人不可太急躁;

求人不可太胆小;

求人不可太木讷;

求人不可太要脸。

求人的目的:取得成功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专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85%则是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求人技巧。”

俗话说:“朋友多,路子广,出了事情有人帮。”中国人做事讲究人情,成功也靠人情。在当今社会上,一个人要想在没有别人的帮助下独自办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不论是商界精英,还是政坛老将;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那些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懂得“求人”。

40岁的男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求人帮助,所谓“万事不求人”既是自欺,更是欺人。

聪明不是你办事的法宝,金钱和地位也不是你办事的资本,只有“求人”才是你成事的秘诀。

“求人”是生活的一种策略,一种技巧,一种方法;“求人”是胜人一筹的谋略,是抢占先机的目光,是恰到好处的应对,是播种与收获的成功法则。

“求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求人。

所谓“万事不求人,天下难以行”。因此,每一个想越过人生新高度、想取得成功的男人,都必须学会求人,并且善于求人。

求人的艺术:选好时机

对于一个男人而言,求人的目的是为了把棘手的事情办成,但事情的成功却并非易事,它要求求人者在最佳的时机、用最恰当的方式将求人的话表达出来。

求人时学会耐心地等待时机,对任何男人,尤其是40多岁的男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40多岁的男人已过不惑之年,总觉得在社会上混得了一些经验,总幻想能靠自己的经验在社会上取得相应的地位和成就。他们的经验是惊人的,只要耐心等待时机,一旦被人看中,最终一定能有所成就。

所以,学会等待,学会在等待中累积知识和经验,培养成熟的创业风格,对40岁的男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时机未到时,必须学会等待。但是,时机来临时仍然消极无为,这种人就是愚蠢的人,也是最可悲的人。

机遇伴随时间而来,也伴随时间而去,它和时间一样是稍纵即逝。如果你不牢牢地将其抓住,那么,它将和时间一起从你的指间滑落,留给你的将只是无限的怅惘和遗憾。因此,求人时只有那些能看准时机,并主动去把握时机的人才能成为幸运的成功者。

求人的技巧:攻心制胜

人心都是肉长的,因此求人办事时,如果有必要,可以运用“哀求战术”,露出一副可怜相,向对方哀求,刻意暴露自己的弱点,增强对方的优越感,从而获得对方的怜悯。作为一个男人,用这一招时更易收到奇效。

众所周知,男人是刚毅坚强的,他们从不肯轻易示弱于人。所以,当他们一旦用此术求人时,更有可能打动对方,实现最终目的。

西方政要竞选时,徘徊在落选边缘的候选人,最后使出的杀手锏,除采取“银弹”攻势外,通常采取攻心制胜的哀求战术,动员太太、小孩向选民们苦苦哀求,说:“我丈夫(爸爸)情势危险,请救救我们。”据说这个方法可以一下子把选票拉到较高的数字上。

由此可见,人都希望别人站在“心理低位”,而自己高高在上,只要自己的优越感获得了满足,便可无条件答应许多事。

攻心求人术是求人办事成功的一大秘诀,而且它也不只是“哀求战术”一种。但是,除非不得已,别轻易使用这个杀手锏,因为一个经常采取低姿态苦求别人的男人,并不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有时会让人觉得不耐烦。

求人的要领:口吐莲花

求人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但不管你是送礼或别的什么,你必须口头来表达清楚你的意思。

同样的请求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被求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呢?

求人说话必须说动人心,诚恳、礼貌地勾起对方要帮助你的欲望。这是求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求人办事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使用礼貌语言手段,维护对方的面子,照顾人家的意愿。彬彬有礼的语言是最好的敲门砖,让对方不经意中向你敞开心扉。

会说恭维话是求人者的必杀技。恭维话人人爱听,你对人说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便有好感,求他办事也就容易多了。

求人者还要能言善辩。

如果你掌握了求人时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语言技巧,就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左右逢源、马到成功的求人本领。

5.办事的技巧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相等的,你唯一能胜过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办事的方式,办事没有技巧就不可能成功,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孤立无援。其实,学会办事并不难,难的是用心办事;善于成事也不难,关键在于懂得窍门。具备了办事的智慧和技巧,人生之事就可以办得圆满。

调动潜能,想新点子好办事

许多人羡慕那些办事高手,因为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到了他们手里无不迎刃而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办事高手,只要我们能努力发觉自己的潜能。

如果你观察一下那些办事高手,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①不论学历高低与否,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有非常丰富的知识;

②他们反应灵活,有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常常能够出奇制胜;

③他们经常帮助别人解决烦恼、痛苦,并且替别人制造快乐和喜悦。

其实,我们一般人也具备了这些特征,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直没有好好地去挖掘自己的这些特征,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这些潜能。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正常人大约拥有一千亿个脑细胞,可惜的是,平常这些脑细胞只有10%在为我们工作,其余的90%都在睡觉。也有的科学家指出,大多数人一生中已经开发的潜能只占了5%左右,还有95%的潜能都未能发挥。想想看,人一辈子都在办事,结果只动用了5%的能量与智慧,这是多么大的浪费。

不必羡慕那些办事高手,别忘了,其实你和他们一样,都拥有一千亿个脑细胞,只要设法多开发一点,哪怕是多个%、2%,都会增加更多的能量与智慧。

试试看,说不定下一个“办事高手”就是你!

想要成为办事高手,就需要调动自我的智慧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调动智慧潜能的前提,就是要有成功办事的信心。

以迂为进,绕个圈子好办事

生活中不少男人到了40多岁依然是“直肠子”、“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种男人办事时,时时处处受阻,自己却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办事这样难。这样的男人最该学点迂回术,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迂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径。这种做法应用在办事中,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就能保证你把想办的事办好。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给皇帝写奏章,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把李乐的嘴巴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怕自己也难脱连累。

40多岁的男人办事情就怕硬来直去,这样做根本无法把事办成。所以不妨绕几个圈,也许事情就能圆满解决了。

办事时,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便只能绕弯子、兜圈子,用“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借助靠山,壮大自己的实力

对于一个40多岁的男人来说,办任何事光靠个人的努力未免显得势单力薄,如果能够为自己找到一棵可以遮风避雨的大树,办事便易如反掌了。

不过,要找到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你看上了某座靠山,但对方却不一定愿意提拔你、照顾你。你必须在和他往来之间,让他了解你的能力、上进心、人格、家世和忠诚,也就是说,让他能够信赖你。这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半年、一年,也有可能更漫长,而你不仅要好好表现,还要在难熬的岁月中等待机会,经受“靠山”对你的考验。

另外,如果有一天你和你的靠山分开了,你要和他保持联系;如果他时境遇不佳,你也应及时关心、帮助他,否则你和他的关系就会中断。如果你对他漠不关心,那他一定会感慨当时错看了你。当他“复出”时,有好的机会也不一定会想到你。

为了把人生中的各种事办成,从现在开始,好好寻找一座靠山,找到一棵树乘乘凉。不过你们之间最好能从利益相关的层次逐步提升到情感和道义的层次,这样你们的关系才能长久。

倘若你自身能力有限,为在办事中减少挫折,那不妨找棵大树靠靠,把事办成。需要提醒的是,当你找到自己的“靠山”后,不能事无巨细的完全倚仗他人,你还须自己努力,只可偶尔利用一下他人提供的条件。

幽默风趣,应对办事的难堪

幽默是一种高超的办事智慧。幽默办事,首先应该有随机应变的灵性,有应对自如的从容。

无论是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还是在日常交际场合,随机应变、诙谐幽默的语言都可以令对手大为叹服,从而打破令人难堪的冷场和僵局。

一次,周伟光陪妻子到商场买衣服。当挑选到第四件时,营业员已面色不悦。周伟光心平气和地说:“不是说‘百问不烦,百拿不厌’吗?我们才拿了四次,离一百次还差九十六次,远没达到规定的指标。”营业员道:“你要挑一百次,我们还做不做生意?”周伟光笑道:“哪能呢?挑一百次我们自己先就累死了。唉,建议你们把服务公约改为十次,我们顾客没有精力完成一百次。”营业员忍俊不禁,终于露出了笑容,从而避免了一场争吵。

在事情面临尴尬时,幽默是一份上好的礼品,能消除不快,增添人们的欢乐,还能巧妙地摆脱自己或他人面临的窘境,让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幽默常常能变尴尬为轻松,为融洽气氛、协调关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办事过程中,运用幽默应变术定能使你身处困境从容应对,安然渡过难堪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