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31868100000133

第133章 潮商精明,但不失诚信精神

生意能不能做大,企业能否逐渐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会不会科学管理,能不能诚信经营。在世界任何地方,要想开拓自己的事业,不树立诚信的观念,不考虑办事效率和程序,都会寸步难行。

——陈克威

做生意越精明越好,潮商以精明著称,因此他们创造了不败的商业神话。但是,“精明”有“真精明”和“假精明”的区别,潮商能成功,是因为“真精明”。

“精明”,就是头脑灵活、精于算计。但是,“精明”不等于奸猾狡诈,不能去坑人,这是每个生意人必须读懂的潜台词。潮商精明,但不失诚信精神,这就是“真精明”。

潮商富豪大亨陈克威,是闻名法国的华人企业家。1976年,他和弟弟开始在巴黎创业。五年后,他们的百货商场隆重开业了。

陈克威有个习惯,每天上午都要到商场巡视一遍。有一次,一位法国妇女从店里买了商品离开,刚走出店门,塑料袋破了,里面的东西都掉在地上,其中的一瓶香油也摔碎了。

这一切,都被陈克威看在眼里。他急忙跑过去,帮助法国妇女把东西拣起来,并带着她到商场里,重新换了一瓶香油,又换了一个结实的袋子。最后,对方充满感激地离开了。

当时,法国妇女已经走出了商场,虽然货物受到损失,但商场不必承担责任,任何人也都不会有异议。然而,陈克威却做出了上面的举动,并对大家说:“一瓶油不算什么,但是做生意要讲究诚信,我们要维护商场的信誉,让顾客喜欢到我们这里购买商品。如果那名顾客不开心地离开,也许她以后再也不会来这里了。”

今天,陈氏兄弟公司已经成为法国华人企业中的翘楚,陈克威的成功秘诀就是诚信经营,坚持“为顾客需要着想”。

精明,还诚信,就没有做不成的生意,没有做不大的买卖。许多潮商从“诚信”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其发家史就是一部诚信史。如果没有诚信,他们绝对不可能成功。

在潮商发展过程中,有四种历史现象说明他们有很强的诚信精神。

(1)重视诺言。

潮商重视口头承诺。在早期的商业活动中,很少有成文合同,潮商大多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进行合作。通常,一经口头应诺,即使转瞬市情突变,甚至倾家荡产,潮商也会履行和约,绝不食言。这种守信的做法,让潮商节省了许多交易成本,赢得了财富聚集效应。

(2)关帝成为潮商的一种普遍信仰。

关帝以“信义”道德著称,潮商对关帝的虔诚崇拜,首要表现出来的就是潮商对关帝重义守信人格的认同。他们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商业实践中,既赚到了钱,也成全了别人。

(3)七兑票制度的出现。

七兑票制度是近代潮商信用关系发展高峰的一个标志。潮汕商界出现的七兑票制度,使他们的商业圈子里有了独立的金融信用体系,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4)侨批见证潮人诚信品质。

侨批,潮汕地区俗称“番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的汇款,其中绝大部分附有家书。在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的背景下,海外潮商通过海内外的侨批馆递送,反映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充分信任。

商场如战场,充满了投机取巧和激烈的竞争,使尽各种“你死我活”的手段。许多人明知潮汕人精明,还是愿意与潮汕人做生意,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恪守“诚信经营”的商业准则。在潮商眼里,诚信也是一种精明。

■人最精明是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是商人发家的秘籍。道理虽然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许多人把诚信与精明对立起来,认为诚信的人不精明,精明的人不诚信,其实这是一种片面、极端的看法。正是“诚信”,为潮商的精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