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31868100000116

第116章 汗水流多了,就不会因为贫穷而掉眼泪

第-要勤奋,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要好高骛远,只要有创意,做事肯投入,又肯下苦功,一定有出人头地的日子。

——郑翼之

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毅力和勤奋积累的。潮商敢于拼命,汗水流多了,就懂得了更多做人经商的道理,贫穷也就离他们远去了。

“眼镜大王”马宝基,没有高等教育的背景,也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他凭着勤奋刻苦的精神,做过工人,当过推销员,历尽沧桑,几经拼搏,终于创立了自己的“眼镜王国”,成为大老板。

做了一辈子生意的李嘉诚,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因为我勤奋,我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并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每当面对挫折时,他都比别人更勤奋,在行动中总结出失败的教训、发现跨越挫折的路径,最后一次次地走出了困境。

不过,最让李嘉诚难忘的,还是早年勤奋进取的岁月。少年的时候,他在茶楼当跑堂。忙碌了一天后,其他跑堂的小伙子早已睡去,李嘉诚依然挑灯夜读,勤奋思考。多年以后,他的能力已经超出了同龄人许多。

许多杰出的潮汕商人大多因为家道艰难而远走南洋。他们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地经受着艰苦的磨炼,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原始资本。他们的创业史,印证着“铜钱出苦坑”的俗语。总结众多潮商成功的原因,在所有因素中,“勤劳”排在了第一位。

做生意需要灵活的头脑,精明的算计,从根本上说不是“排汗的过程”。但是,对生意的理解,对市场环境的熟悉,原始资金的积累,又离不开多流汗。

潮商认为,一个人不愿意流汗水,而想掌握经商的要义,做成大买卖,那是无法想象的。先流汗,日后就会少流泪;汗流多了,自然懂得生活的艰辛,明白生意的难求,从而学会动脑子去赚钱,这是一脉相承的。

潮汕商人对吃苦耐劳有一种特殊的情愫,这一点可以从他们中间广泛流传的俗语中看出来。反映潮汕商人吃苦耐劳的俗语有:

力食值,惰食涎(勤劳的人吃好东西,懒惰的人吃别人的口水);

白饭好食田着做(米饭好吃,要吃到米饭,就必须辛勤耕作)。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吃苦耐劳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首先来自现实的压力,其次来自他们的体验,最后来自他们的认同。潮汕人从生活中明白了什么是艰辛,在奋斗中理解了流汗的意义,在成功后把勤奋当做一笔财富,代代相传。

聪明的潮汕人喜欢金钱,渴望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更理解吃苦、排汗的意义。一个人只有多吃苦,才能积极思考、正确思考,才能找到财富之路。不吃苦,而掌握财富密码,是不可能的;不吃苦,而想从父辈手中延续家族财富,也是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