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柏杨的智慧忠告
31867800000024

第24章 上升到英雄的高度

人生各种痛苦中,只有伧俗使人不能忍耐,跟伧俗的人在一起生活——无论是挤在一个家庭里或挤在一个牢房里,都是最大的苦刑。

——柏杨《男人得自求长进》

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大概人就是这样一种极易被同化的动物,如果与你结交的都是些正人君子,少年俊杰,你自然也就会萌生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壮志。若围绕在你身边的都是偷鸡摸狗的小人,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学学英明的孟母大人,搬家吧。不然,迟早都会毁在他们手上。

交朋友和谈恋爱是两码事,但大方向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志同才能道合,才能得到相同的趣味,才能开怀一乐。

要想和庸俗断绝关系,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己下手,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气质华美与众不同起来。

从前卫国有这么一个人——哀骀它。

哀骀它的魅力非凡,简直可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男人只要跟他一相处,就舍不得离开他。女人只要同他接触几日,就会跑去对父母说:“与其把我嫁给别人做妻子,还不如把我嫁给哀骀它作小老婆。”

这真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第一,这哀骀它的相貌奇丑无比,跛脚又驼背,脖子上还长了一个大瘤子,只要一走路就左右摇晃,第二,他不是政界大腕,企业名人,可以说得上话,替人消灾免祸。第三,他不是什么大亨,没宝马香车和跟班。第四,他不是文化名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他倡导什么,他只是附和别人罢了。就这样一个无权无势,丑陋非常的人,偏偏女人男人皆钟情亲附于他。鲁国国君哀公听了这个人的事迹之后,觉得真实性值得商榷,便派人把哀骀它请到鲁国来。

半个月之后,鲁哀公就感到哀骀它智慧超群,有着惊人的天赋。两个月后,鲁哀公一看见他,就自惭形秽了;三个月后,鲁哀公对哀骀它崇拜得五体投地,连他脖子上的那个大瘤,也觉得特别顺眼,以至看到正常人的脖子老觉得缺点什么似的。

当时正好鲁国相位空缺,鲁哀公就请他做宰相。他漫漫然未加推辞,淡淡然无意承应。鲁哀公对他更加倾倒不已,软磨硬泡要他掌管鲁国的国政。哀骀它盛情难却,于是勉为其难。

自此以后,哀骀它坐镇相府,俨乎其然地总理百官。经过哀骀它一段时间的管理,鲁国上下多少年来累积下的政经大事、陈年要案都被处理得妥妥当当。于是鲁国上下皆大欢喜,哀骀它美名传播到了五湖四海。

正当鲁国人对哀骀它崇仰得无以复加之时,哀骀它却主动告辞留下相印。

自此以后,鲁哀公整日是茶不思饭不想,三魂六魄似乎丢了二魂五魄,恹恹然患起相思病来了。

郁闷着的鲁哀公找到了鲁国的圣人孔子,问道:“这哀骀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我看不到他就觉得人世间没有快乐了呢?”

孔子的一番回答堪称经典:“我在楚国时正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乳汁,不一会儿又惊惶地丢弃母猪逃跑了。因为不知道自己母亲已经死去,母猪不能像先前活着时那样哺育它们。所以,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支配那个形体的精神。战死沙场的人,他们埋葬时无须用棺木上的饰物来送葬,砍掉了脚的人对于原来穿过的鞋子,没有理由再去爱惜它,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做天子的御女,不剪指甲不穿耳眼;婚娶之人只在宫外办事,不会再到宫中服役。为保全形体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何况德性完美而高尚的人呢?如今哀骀它他不说话也能取信于人,没有功绩也能赢得亲近,让人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一个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啊。”(《庄子·德充符》)

在一种伟大或者睿智的精神的感召之下,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尊卑贫富,好像冰山遇到阳光,潺潺溶化。这就是哀骀它的力量,一种精神的力量。与他在一起,人们早已忘掉他丑陋的外形,感受到的只有他那内在的无形的睿智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使天下人皆为之俯首投地,皆为之心悦诚服。

伟人为什么伟大?原因就在于伟人精神力量巨大,通过精神的力量可以影响人心,通过人心可以改变世界。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凭借着自己精神的力量达到超乎想象的高度。

做人,庸俗不得,更恶俗不得,你必须先从精神上伟大起来,才能和高人并肩而立。交友,也必须先向真英雄看齐。环境因素的影响是至深至远的

美德是逐渐培养出来的,大人物是自我训练出来的,世界上从没有一个人纯靠天赋,在娘亲肚子里便与众不同,生下来更胸怀大志,只有摇尾分子才敢这么认定他的主子就是这样。——柏杨《孔斌论高士》

柏杨先生之所以能一直有所成就,就是因为他的身边有着一群德性高尚的朋友,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作用实在太大了。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益于成长的大环境,能使人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生活在一个不益于成长的狭小环境中,由于受环境影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往往会自暴自弃。因此,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学会适应环境,更要懂得选择环境。

有一个单位办公室门口摆着一个挺大的鱼缸,缸里放养着几条热带鱼。那种鱼长约三寸,大头红背,长得特别漂亮,惹得许多人驻足观看。一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那些鱼在这两年时间里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三寸来长,大头红背,每天自得其乐地在鱼缸里时而游玩,时而小憩,吸引着人们惊羡的目光。一天,鱼缸的缸底被过路的顽皮孩子砸了一个大洞,待人们发现时,缸里的水已经所剩无几,几条热带鱼可怜巴巴地趴在那儿苟延残喘,人们急忙把它们打捞出来。怎么办呢?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只有院子当中的喷水泉可以做它们的容身之所。于是,便把那几条鱼放了进去。两个月后,一个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人们都跑到喷水泉边来捞鱼。捞来一条,人们大吃一惊,出来的时候,简直有点手足无措了。两个月,仅仅是两个月的时间,那鱼竟然都由三寸来长疯长到一尺来长!

踢开自卑的绊脚石了,随着对新环境认识的加深,自卑感会自动化解。一个人在对己不利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方法是鼓足勇气战胜困境,而不能让挫折走进内心形成自卑,逃避环境,封闭内心。要采取开放的态度,打破自我封闭,多与人交往交流,让关心你的人帮你出谋划策,化解困扰你的问题。不要过分看重自己的挫折与失败,热情地接受别人,让自信的阳光洒向心灵深处。

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不要被环境声势左右你的脚步。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啊!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许多人认为成功离自己很遥远,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聪明和能力,怀疑环境对自己是否没有阻碍等等。但是,你要知道,怀疑只能使你停顿不前,虚度了时间,消耗了精力。唯有坚强自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进的人,才会达到目的。

做事成功与否,虽然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但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你的主观态度,凡事只要抱有恒心,就一定会排除万难,抵达成功的彼岸。

在夏日枯旱的非洲大陆上,一群饥饿渴乏的鳄鱼陷身在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较强壮的鳄鱼已经以弱者为食了,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这时,一只瘦弱勇敢的小鳄鱼却起身离开了快要干涸的水塘,迈向未知的大地。干旱持续着,池塘中的水愈来愈混浊、稀少,最强壮的鳄鱼已经吃掉了不少同类,剩下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也许栖身在混水中,等待迟早被吃掉的命运,似乎总比离开、走向完全不知水源在何处还安全些。池塘终于完全干涸了,唯一剩下的大鳄鱼也不耐饥渴而死去,它到死还守着它残暴的王国。可是,那只勇敢离开的小鳄鱼呢?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上,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当旧有的环境已经威胁到生存时,就要坚决放弃,勇敢地去开创新的生活,征途中虽然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但只要坚忍不拔,终会创出一片新天地,获得新生。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压力,为人创造了值得思考琢磨的机会,使人能尽快成熟起来。木以绳直,金以淬刚。世上成大事的人无不是经过艰苦磨炼的。艰难的环境一般是会使人沉没下去的。但是在试图成大事的人眼里,困难终会被克服,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经过艰辛的雕琢,玉可成器。压力,能使成大事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多方撞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自觉把握人生的走向。人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所不为。应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人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失。该失去的东西就要毫不吝啬,甚至忍痛割爱。得到并不一定就值得庆幸,失去也并不完全是坏事情。能否从容对待、恰当处理这些问题,就看你的成事之道了。相反,人若是太幸运了,缺乏压力,就会沉于懒惰,而不知挑战人生的意义和快乐,这样就难以成大事。对于那些善于成事的大师而言,他们不惧怕压力,因为压力会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相反,他们更喜欢“压力推动法”,在压力中做大人生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