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成吉思汗传
31853200000016

第16章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伐金大任交木华黎

成吉思汗便以金帝没有议和诚意为借口,再次统军攻金,在野狐岭,蒙古军队击溃了30万金国守军,前锋直指居庸关。居庸关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一旦有失巾都必不保,金国在居庸关外布铁蒺藜百余里、冶铁同关门,派重兵守御。

成吉思汗避实击虚,留部将与金兵对峙,自己则亲率精锐,兼程从小道奔袭紫荆关。金军猝不及防,被迫退离紫荆关,紫荆关的失手,使金国的都城中都完全暴露在蒙古铁骑面前。

为了搜刮更多的财物进行对蒙古的战争,金国更加残酷地剥削境内的其他民族。金朝对契丹人的镇压与防范十分严密,契丹人的反抗与逃亡也不曾稍有停息。另外,女真族与汉人的矛盾也一直很尖锐。金人禁止汉人收藏军器,平毁中州城市。在官吏的选举、升迁方面,女真人享有种种优惠特权,汉人则受歧视。女真人还把汉族分划为汉人与南人两种,进行分裂和挑拨,执行严格的里甲制度,这些都使广大汉族人民怨恨刻骨。此时,金朝内部已经如同一座随时都有可能喷发的火山,蒙古军的进攻又大大削弱了金国的统治,这使得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动蜂起云涌,更加有利于蒙古军队的进攻。金国境内各个民族的反抗斗争进一步削弱了金朝的实力,使它完全丧失了抗御蒙古军的能力。

在攻打金国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充分展示了自己大漠英雄的机智和能力。他在战前充分侦察,避害趋利;在战争中善于把握时机,抓住机遇:他善于纳谏,优待降将,诸些种种,为他在攻打金国的过程中开辟大道,让他的军队直指中都。成吉思汗每战之前都对敌人进行充分侦察,了解敌情后发动进攻,从不莽撞行事。当敌人虚实难知时,他先以小股队伍冲击敌人以探实力:如果敌弱,则全军并进围而歼之,若敌强我弱,则分化敌人各个歼灭,或者掉头远遁,避其锋锐,以图后计。如1211年,蒙古第一次进攻金囤,军队必须通过居庸关,才能发起攻击。居庸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进攻金国首都中都城的必经之路。成吉思汗详细调查后发现,守关的金国将领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他便定下计策,命攻关的将军哲别攻关口时,佯装败退,引诱敌人出击。金国将领果然中计,误认为蒙古兵真的溃败,率领关口守兵倾巢出动。哲别且战且退,把金国军队引进埋伏地区,把敌人打得大败。这时候大将木华黎率领大军从关口西门进攻敌人,由于西门的兵力大部分被调走,蒙古军得以乘虚而入,号称“天险”的居庸关终于被蒙古军拿下!

在攻打金国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对战机的把握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成吉思汗自信,但不自大,在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和把握之前,从不轻易进攻,总是在了解对方情况的过程中耐心地等待机会。等到机会出现了,他便会如闪电般地出击,绝不会让机会溜走。

成吉思汗在大举攻金前,长年通过金的降人、使者及来往于山东、河北各地经商的回鹘商人了解金国的实情。契丹人耶律阿海通诸国语,被金朝选派为使者出使蒙古国,见成吉思汗姿貌异常,遂向他报告“金国不治戎备,俗日侈肆,亡可立待”的情况,劝他攻金。回鹘一田姓大商人,往来于山东、河北经商,向成吉思汗等蒙古贵族报告中原民物繁庶的具体情况,劝他组织军队攻金。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金降者向他报告了金章宗肆行暴虐的具体情况。后陆续又有金降者向他报告金章宗“杀戮宗亲,荒淫日恣”的许多情况。但他始终未敢轻动。直到1211年,他对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实情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尤其是在他探知金新帝卫绍王允济懦弱无能,同时在他已先后征服了西夏、畏兀儿、哈剌鲁等邻国及北方森林狩猎部落,消除了后顾之忧,做好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之时,他才于此年秋大举进攻金国。

成吉思汗善于听取部下的建议。1215年,蒙古军攻下金都。王楫向成吉思汗进言曰:“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掳掠,以慰民望。”当时中都城中出现了断绝粮食,甚至人吃人的局面,于是成吉思汗听从了王楫的建议而允许军士提供粮食,到城里去卖给那些饥饿难耐的民众。于是成吉思汗的军士得到了从民众那里交换来的金帛,而民众则获得了宝贵的粮食,由此原先那种不堪的情形得到了极大的扭转。王楫又言:“田野久荒,而兵后无牛,宜差官卢沟桥索军回所驱牛,十取其一,以给农民。”成吉思汗又采纳了他的进言,王楫得到了数千头牛,分给了邻近的诸县,民众大悦,许多民众又重新恢复了农业的耕种。

在对待金国的降将时,成吉思汗心胸宽广、不计前嫌。成吉思汗攻取金朝时,在蒙古铁骑的不断进攻之下,金朝内外矛盾迅速激化,大量契丹、汉族将领和地主在蒙古强大的军事面前,背叛金国,归附蒙古,其中包括石抹明安、郭宝玉、刘伯林、夹谷长哥、移剌捏儿等名将名臣。而成吉思汗对这些前来臣服的叛将非常重视,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并委以重任。在蒙金两军野狐岭大战前夕,女真族统帅九斤派契丹人石抹明安出使蒙古,让他质问成吉思汗入侵理由。谁知,石抹明安见了成吉思汗后投降了蒙古。成吉思汗追问他投降的理由,他回答说:“我早就有归顺你的想法了。”这句话将契丹族和女真族的矛盾暴露无遗。成吉思汗之所以大胆任用降将,也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金国内部深刻的********,于是大胆任用契丹降将。

在伐金的过程中,先后还有石抹也先,史秉直、史天倪、史天泽父子及石天应、张柔、严实、董俊等金国臣将前来降服,而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这些人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吉思汗对这些降将的重用,不仅对金朝的各级统治者造成极大的恐慌,大大削弱了金朝统治力量。同时重用降将也激化了金朝统治者的内部矛盾,使统治阶层内部相互倾轧攻击,制约了金朝的军事与政治力量。统治者中的高级将领大规模地投降蒙古国,也使得金国百姓感知到了金王朝的腐朽和蒙古的兴盛,于是也开始大规模地叛离,辽东爆发了以耶律留哥为首的契丹人民起义;汉族人民也不愿再忍受女真族的黑暗统治,纷纷起义反抗,其中最著名就是杨安儿、李全领导的红袄起义军。这些起义从内部大大打击了金朝的统治力量,牵制了金军的部队,从而减轻了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压力。

成吉思汗是一个非常理智的统帅,他对战事部署缜密,善使攻心术。在每次进攻敌人之前,成吉思汗总是先采用招降战略,如果敌人投降了就不杀:如果不降则全部杀死。蒙古将军拙赤进攻花刺子模国的莎嘎那忽城,攻城之前先派使者向守城军民宣传投降归顺政策,但城内守军将派去的使者残酷地杀死。蒙古军队当即以武力回击,不久城堡被攻破,全部反抗者被杀死。在攻打斡失堪大城时,守军接受劝告,自动归降,成吉思汗信守自己的诺言,全城军民安然无恙。

草原的血族复仇的习俗也在他的进攻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吉思汗的大军所到之处,人口、牲畜和财物都被洗劫一空,更有甚者,一道屠城的命令就使一座座城池成为空城。迟到的复仇快感并不能消弭人心中的怒火,并在高昂的战意催动下势成燎原,战争的车轮一旦滚动起来,除非将面前的一切碾成碎片,否则是不会稍事停歇的。成吉思汗驾驭着战车,也为战车所牵引,以风驰电掣之势碾碎一切。

1213年,成吉思汗大军攻陷保州,将所有的居民驱赶出来,并将成年人全部杀死。过了两天,发现有些百姓还有反抗之意,就下令将老人儿童也全部杀害。1214年,成吉思汗用了三天攻破卫州,因为愤怒也将全城百姓尽数杀害。成吉思汗的手高高举起,又猛地向下一挥,如同斩断了羁绊着泄洪闸门的绳索。金铁的洪流在这挥手之间喷薄而出,将胜过料峭春寒的死亡冰雨劈落在其俘虏的头顶。

后来,成吉思汗统率的蒙古军从原始杀掠战争方式逐渐转向对被征服地区的长期占领、统治,对居民的掠夺、杀戮就逐渐减少。1214年夏,蒙古军由古北口进占景、蓟、坛、顺诸州,诸将意欲屠杀被俘军民,经石抹明安劝谏,成吉思汗同意不加屠杀。畏兀儿人塔本告诫成吉思汗说:“国家的根本是老百姓,杀完了他们,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以这种方式却更加使得敌人的反抗之心愈加强烈。”成吉思汗觉得有理,这才约束手下,逐渐减少杀戮。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终于攻下了中都。在战争中,成吉思汗还俘获了赫赫有名、后来为元朝建立了巨大功劳的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不仅对蒙古的对外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帮助成吉思汗树立了以儒家思想治天下的方针,一直影响到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

此后,成吉思汗率军回漠北,蒙古征金暂告一段落。后来,成吉思汗又委托木华黎全面负责征金事务。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汗继续对金进行进攻,直到1234年,蒙古才将金国灭掉。

在蒙古国的开国功臣中,木华黎被成吉思汗称为“车之有辕,身之右臂”一样关系密切的股肱之臣,他与博尔术、赤老温、博尔忽一起号称“四杰”,是蒙古国的杰出统帅和谋臣,是能够对成吉思汗形成重大影响的少数几个人物之一。在蒙古国走出草原,发展到中原地区建立元王朝的历史进程中,木华黎经略中原是重要的一步。

蒙古大军一路南下,攻克金朝首都中都之后,成吉思汗意识到金朝已不再是心腹大患了,便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西方,全力对付花剌子模。成吉思汗踏上征西路之前,必须要寻找一个主持金围战争的全局统帅,继续维护蒙古对金国作战中的优势,维护在中原的统治地位,木华黎的胆识才华和征战经历使他成为无可争议的人选。于是,成吉思汗在出发前,将中原的广大战场交给了他忠诚的大将——大名鼎鼎的术华黎主持。1217年八月,成吉思汗正式册封木华黎为国王,太师、都行省承制行事,赐黄金印、誓券。成吉思汗对木华黎信任有加,将金印刻上“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八个大字,以示要将木华黎的封爵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临行前,成吉思汗庄重地对木华黎说:“太行之北,朕自经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将对金作战的全部大权,委托于木华黎一人。

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股肱战将之一,早在成吉思汗打败主儿勤的时候,成吉思汗就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主儿勤是合不勒汗的七个儿子中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的后代,因为是长子,所以合不勒汗从自己的属民中挑选出“手能挽弓的、胸有胆识的、气宇轩昂的、气贯长虹的”百姓给了他。如今,主儿勤的有胆有勇的百姓都归属了成吉思汗,成为他的“梯己百姓”。在这些人当中,就有后来威名远扬的木华黎。

木华黎所属的札剌亦儿氏族,早在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时代就被征服,成为蒙古部的世袭部落奴隶。长期以来,他们为主人服役,有的人逐渐家资富饶,成了“伯颜”(富翁)。术华黎的祖父帖列格秃就是这样一个人,主儿勤被消灭后,他带着三个儿子古温兀阿、赤剌温孩亦赤、者卜客,古温兀阿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木华黎、不合,赤剌温孩亦赤带着他的两个儿子统格、合失,来到成吉思汗这里。古温兀阿对成吉思汗说:“我让这两个儿子,给你固守黄金的大门,如果离开了你的黄金大门,便断送他们的性命,给你谨守宽广的大门,如果离开了你的宽广大门,便挖出他们的心!”从那以后,木华黎就跟随成吉思汗征战疆场。他跟随成吉思汗浴血奋战,从蒙古草原直到中原战场,或是辅佐大汗,运筹帷幄,或独率一军,独当一面,都能够谋则有功战则必胜。他的位置与作用,已成为成吉思汗的副帅和助手,犹如左膀右臂一般,不呵缺失。等到成吉思汗委以重任的时候,木华黎的威名也在蒙古草原上如雷贯耳了。

自战以来,蒙古政权只封同姓兄弟子侄为王,异姓功臣只封为千户或万户,绝对不能被封为宗王爵位。木华黎被破格封为国王,不仅表明成吉思汗对他的信任,而且表明他所担负使命的重要性。成吉思汗用人智谋超群,他任命木华黎为中原之王,就是要利用木华黎具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任。

蒙古所谓的“国王”封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一国之主,只是爵位,并没有国土。成吉思汗刚刚起步的时候,曾派木华黎到全国边境地区,并没有名号。当时,女真诸部为了表示对木华黎的尊敬,称他为“国王”。成吉思汗听说这件事后非常高兴,他不但没有像中原帝王一样怀疑木华黎有反叛之心,而是认为这个称号是个幸福征兆。成吉思汗顺水推舟,封木华黎为“国王”,又在前面加“太师”称号,把对金园战争的大权全部授予木华黎,凡攻金战争中的一切事宜,不需请示报告,皆可自行由太师决策处理。为了体现出木华黎有充分的指挥、生杀大权,加重他的权威,成吉思汗还特地制九尾白旄纛大旗赐给他,并告诉诸将:“凭此面大旗,如朕亲临,军中所有将士,一律听令,如有违拗,可以先斩后奏。”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对木华黎的倚重,如同中原帝王授予大臣尚方宝剑一样,赐下了生杀予夺的大权。正因为如此,金朝人把木华黎称之为“权皇帝”,“权”是“代理”的意思,成吉思汗不在,术华黎就成了代理皇帝。

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国王时,共拨给他军队约10余人,把燕京、西京(今山西大同)及其以北的地方交给他统治。但是,蒙古军的主力却被成吉思汗带走了,木华黎分得的蒙古精锐骑兵仅有15000人,军队的大部分是由契丹人、女真人和汉人组成,作战能力远远低于蒙古骑兵。因此,木华黎的政治地位虽然如此崇高,成吉思汗留给他统率的南征军,却不是他原来统率的左路军,也不是蒙古军队的精锐,而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偏师。

经过精心安排,木华黎根据战事需要,从蒙古骑兵中抽出一部分人马,加上弘吉刺、札剌儿等其他蒙古部落的军队,组建了探马赤军,充当征金的前锋。“探马”的意思,在汉语中是指挥军队中的侦察特务人员,而在蒙古语中,“赤”的意思是指“人”,“探马赤军”指的是打先锋的军队,它是以汪古、弘吉剌、札刺儿等五部蒙古军队为核心,由笑匿歹、阔阔不花、孛罗、怯烈台等几名将领指挥的一支杂牌人马。当时,金国虽然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是仍有大军几十万人。从数量上看,蒙军仍处于绝对劣势,术华黎要打败金军需要付出极大努力;从质量来看,金军供应充足,久经沙场,而蒙军却似“乌合之众”。成吉思汗给木华黎戴上了高帽子,是有良苦用心的,他就是要木华黎用这一支偏师,去消灭劲敌。

木华黎要依靠这样一支军队,去完成成吉思汗交给他的任务:召集豪杰,勘定未下城邑。成吉思汗不仅将征服地的百姓托付给他,让他保护他们,而且嘱托他尽可能地将尚未归服的人民征服。为了迅速征服中原,稳定中原,木华黎于是逐步放弃改变屠杀抄掠和占而复撒的做法,力图长期占领和统治中原地区。为此,他大力收附汉族地主武装势力,并注意招民耕种,恢复农业生产,收服人心。

蒙古在刚开始伐金的时候,铁骑所到之处,杀掠十分严重,撤军时,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统统席卷一空,“屋庐焚毁,城郭丘墟”。败逃的金兵也大肆抢掠,残害百姓。兵荒马乱之际,盗贼蜂起,不断骚扰地方。在初期对蒙古作战失利以后,金国为了避开蒙古军队的锋芒。于1214年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此后,黄河以北的原金国统治区,金图不能有效控制,地方政权瘫痪,而蒙古军队也未牢固占据这些地方。这样,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处于“荡然无统”的局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