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有位小伙子要到王家庄,但不知要走多远。他见路旁有个老农在锄地,便直着脖子朝他喊:“喂,老头,到王家庄还有多远?”
老农抬头,回答他说:“走大路一万丈,走小路七八千。”
小伙子一听,奇怪地问:“怎么在你这儿论文不论里?”老农笑着说:“要论里(礼),你该叫我什么?”
小伙子恍然大悟,连忙道歉。
礼貌,不仅体现在待人处世彬彬有礼,也体现在尊重他人的不同选择中。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向世界大怀抱迈进,我们的生活空间不断向外延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不再局限于同民族同文化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拥有了不同的“秘密”。在超越国度的交往中,我们更加应该学会以“礼”相待。
与西方人打交道,至少有以下七方面不可以随便问:
(1)年龄不能问:西方人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对实际年龄讳莫如深,妇女更是如此。
(2)婚否不能问:西方人认为婚否是个人隐私,若向异性打听婚否,则有“过分关心”之嫌。
(3)收入不能问:不仅收入不宜谈论,诸如住宅档次、服饰的品牌之类能体现出个人收入状况的问题,也应回避。
(4)住址不能问:西方人认为,留给他人自己的地址,就该邀请其上门作客,他们通常不喜欢随便有人上门打扰。
(5)经历不能问:西方人视个人经历为自己的底牌,是不会轻易让别人“摸”去的。
(6)工作不能问:询问工作被认为是窥探他人隐私。
(7)信仰不能问:宗教信仰和政治见解,在西方人看来非常严肃,不能随便问。
对着镜子笑,镜子就会回赠你微笑;对着镜子愁眉苦脸,镜子亦会把同样的忧容愁面原本原样地反馈给你。世间万物,皆是有此才有彼。人需要尊重,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没有尊重,社会将由于漠视与敌对而陷入“他者即地狱”的冰冷深渊。人与人的尊重,不仅存在亲戚朋友之中,也应该在陌生人构成的社会中得到体现和彰显——这既源于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源于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权利约定。这种约定,历经多少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以一种革命的突变,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协商共处,彼此约束,共同进步。
现代社会中,公共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丰富了我们闲暇时间的活动场所,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在与众多人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年龄、性别、民族、信仰、种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不经意间,我们很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很多情况下,许多冲突并非源于我们的故意或他人的敌对。在冲突发生时,只要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听听他人的意见,通过真诚的沟通,许多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礼貌待入的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要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文明礼貌常识
文明礼貌常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语言和行为。文明礼貌语言要求不说粗俗的话,日常用语包括“您好”,“早上好”,“见到您非常高兴”,“欢迎光临”,“晚安”,“再见”,“欢迎再来”,“对不起”,“没关系”,“谢谢”,“请”,等等。文明礼貌行为包括交往行为和环境行为两种。交往行为包括见面或分手时打招呼、握手,与人交谈时眼神、体态和表情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
2.要培养孩子养成对人对事的一些最起码的礼仪
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这也是一种文明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