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的艺术
31838000000070

第70章 运用对偶的技巧

对偶又叫对仗,就是把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的语句对称地排列起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技巧。对偶形式整齐匀称,讲起来节奏分明,意思互相映衬彼此补充,给人以深刻印象。

对偶从内容上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正对。

正对,就是由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句子组成的对偶。这两个意思互相补充,互相映衬。例如:

抗日战争时期,苏北有些开明绅士,虽然赞成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但内心总瞧不起新四军,认为新四军只不过是“草莽英雄”。一次,陈毅住在阜下一位绅士家里。这位绅士自以为有些学识,看不起摆弄枪杆子的来客,便故意出一上联请陈毅答对。他的出句是:

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

陈毅看了上联,当即对道:

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救寺。

这位绅士听了,很是惊讶,想不到身穿土布军衣的军人竟能有这样的文才。陈毅见他那惊讶的神情,笑了起来,便又向他介绍了革命队伍中的其他能才名将。绅士听了,连连点头,对陈毅肃然起敬。从此,这位绅士改变了偏见。

“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救寺。”这副对子就是用“正对”的修辞方式写成的。

反对。

反对,就是由两个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句子组成的对偶。例如:

有一次,何叔衡看到路边有一个孩子不去上学,却坐在地上哭泣,便关切地问他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孩子说先生为处罚他,出了个上联,让他对下联,对不出来,第二天挨板子。何叔衡心里说,这个先生也太可恶了,竟让一个孩子对对子。于是,他问那孩子,先生出的上联是什么。孩子告诉他说是:

世上少有蠢伢子

何叔衡一听,不禁怒上心头,心想:这个教书先生,怎能这样侮辱自己的学生呢。他和颜悦色地对那孩子说:“起来吧,擦擦泪上学去,对子我帮你对。”说罢他掏出笔来,在一张纸头上写下了七个字:

天下难得好先生

这副对子用的便是“反对”的修辞方式。

再如,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的也是“反对”的修辞方式。

串对。

串对,就是由两个内容连贯或相互间有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句子组成的对偶。例如:

抗日战争时期,黄桥战役后不久,新四军开进盐城将营镇。当地群众搭戏台演戏慰劳军队。戏台两旁挂着一副对联:

乘风破彼千层浪

抗日凭公一片心

横批:

欢迎陈军长

陈毅看戏间歇,笑着问坐在旁边的人:“字是哪位写的?”塾师吴润生拱手答道:“此乃敝人献丑,还请将军指教。”陈毅说:“笔力雄健,颇有功力,今后在宣传抗日方面,还要借重先生。”又笑着问:“对联也是你的手笔吗?”老秀才马如融起身答道:“此联是老朽所拟,有不当处,尚望斧正。”陈毅说:“老先生宿学通儒,文笔极佳。只是过誉之处,愧不敢当。想冒昧更动几字,未知可否?”

这时吴润生掏出原稿奉上,陈毅也不再客套,提起笔,改动了几个字。

第二天,戏台两旁换了一副对联:

乘风敢破千层浪

抗日全凭一片心

横批:

军民同乐

这副对联,用的就是“串对”的修辞手法。

对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修辞方法,而且极受人们喜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它形式整齐,结构匀称,音调和谐,语气连贯,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诵。除此而外,它概括力强,能使相似的意思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相反的意思相互映衬相反相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为口语表达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