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之美》的作者纳塔莉·安吉尔认为:人类之所以生存得如此美好,是因为与地球上其他许多鸟兽虫鱼天地万物始终协调。芸芸众生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生存的秘密,同样也有其兴衰的悲欢和灭绝的宿命。
人是环境选择的结果,但是人的进步让人能够主动选择环境。在新世纪,人的基本物质条件及人身自由得到保障后,任何人都可能在商业环境里创造很大的成就,这取决于一个人对商业环境的认知,以及选择、创造环境的切入角度和力度,这一切源于一个人的认知、心胸和眼界。
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进一步说明,适应环境其实并不是我们利用环境资本的最佳方式。适应环境大多是我们在无法改变现状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比如我们年幼时,是无法改变家庭环境的;作为普通个人,我们是无法改变大的时代环境的。而事实上,在你能够选择的范围内,积极主动地选择对个人有利的发展空间才是掌控环境资本的最高境界。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辅佐秦始皇统一并管理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可鲜有人知,李斯年轻时只是一名小小的粮仓管理员,他的立志发愤,竟然是因一次上厕所的经历。
那时,李斯26岁,是楚国上蔡郡府里的一个看守粮仓的小文书。他的工作是负责仓内存粮进出的登记,将一笔笔斗进升出的粮食进出情况,认真记录清楚。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李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直到有一天,李斯到粮仓外的一个厕所解手,就这样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竞改变了李斯的人生态度。
李斯进了厕所,尚未解手,却惊动了厕所内的一群老鼠。这群老鼠个个瘦小干枯探头缩爪,且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让人恶心之极。
李斯看见这些老鼠,却忽然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那些家伙,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皮毛油亮,整日在粮仓中大快朵颐,逍遥自在。与眼前厕所中这些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啊!
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环境不同,命运也就不同。自己在这个小小的上蔡城里这个小小的仓库中作了八年的小文书,从未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不就如同这些厕所中的小老鼠一样吗?整日在这里挣扎,却全然还不知有粮仓这样的天堂。
李斯决定换一种活法,第二天他就离开了这个小城,去投奔一代儒学大师苟况,开始了寻找“粮仓”之路。20多年后,他把家安在秦都咸阳丞相府中。
“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不知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人的命运有好有坏,生于仓的命运自然要好过生于厕的命运;如果生于厕的安于现状,得过且过,那么在厕的也就注定只能永远在厕了。但是也有其中不安分者,他们认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所谓“山不过来,我就过去”,通过抱着一种改变命运的理想信念,并且努力实践之,最终把自己从坏的命运中拯救出来。在人生命运转折的关键处,每一个人都应该发问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是在仓呢还是在厕呢?
坐井观天,你只能做井底之蛙;只有那些勇于跳出井底的人,才有希望拥抱一片灿烂的天空。
有的时候,许多人明明掌握着选择的权力,但他们还总是被迫地在适应环境,而不是主动选择环境。许多的道理我们都懂,可关键是,不经意间,环境就让我们沉沦其中。
小镇上来了两位老人,两位老人形貌酷似。然而,他俩却一个来自海外,一个来自内地;一个是投资者,一个是雇员。这就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像一阵海风拂过甘蔗林,在小镇的角角落落激起一阵的骚动。你猜对了,他俩本是一家,而且是兄弟,还是双胞胎。落地虽有先后,相差不过一分零八秒。兄弟俩生来就互为镜子,你从我的身上看到你,我从你的身上看到我,你看你是我,我看我是你,你我不分我你一体。只有他们的母亲根据一种特殊记号,能确切地分辨谁是兄谁是弟。
到升高中的阶段了,父母离异,兄弟俩各随舅与姑分居在了两个城市。高中毕业,兄插队下了乡,弟进了工厂。有一天,兄进城看弟,刚跨进弟所在厂的大门,立刻被造反派拘捕,说他恶毒攻击中央****,已构成现行反革命罪,千夫共指,十恶不赦。兄辩说他不是弟,是兄。造反派说甭以为换了件外衣,我们就不认识你了,你就是剥了皮化成灰咱也能一眼就认出你。兄愈辩,造反派愈说他不老实。兄禁不了棍棒拳脚,只好暂认是弟。心想弟早晚会露面,真相自然大白。弟这时正好去兄的乡下避风头,远远地才望见村口,就被在田间干活的贫下中农围了起来。众人说你跳进水库救出落水的石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公社来人写报道,县上来人要拍照,这两天怎么遍地找不见?弟忙声明他不是兄,是弟。众人说别逗了,谁不知道你一贯谦虚,见荣誉就让,见困难才上,但谦虚也不能没个边啊,你回来得正好,下午县里知青办的杨主任要来见你,今天说啥也不能再躲。好娃呀,咱村好不容易才出你这么一个典型,这固然是你的体面,更是咱全村的造化。
事情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兄在关押中等弟,等得望眼欲穿,弟却始终没有露面。兄于是翻悔,说弟才是弟,他来找弟,他不是弟。专案人员怒斥,你说你是兄,那么谁是你的弟,你弟在哪儿?你叫出来呀!可笑你不是孙悟空,拔根毫毛就能变出一个化身。兄到此时真是百口莫辩,眼睁睁被判了7年徒刑。
与此同时,弟也在等兄。兄不现身,他就无法让人相信他是弟。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一月,过去了半年,兄竟如泥牛入海无消息。因为害怕被****,他不敢回城。因为不敢回城,他就乐得权且以兄的名分混世。顺理成章地,他承袭兄的荣誉当上了典型。而后当上了民兵排长,生产队长。而后在当地娶妻生子。
7年后,兄出狱回村。兄弟相见,真相大白。兄抚摸着伤痕累累的身心,要求换回原来位置。弟沉吟不语,不是不肯,是不能。兄猛击额头,大骂自己混帐。本来嘛,兄弟可以掉个,你让弟老婆怎么办?你让弟孩子怎么办?是不能,永远不能。
兄于是毅然返城,继续在厂里夹着尾巴做人。他为了胞弟含垢忍辱。他因胞弟的幸福而苦撑苦熬。直到有一天形势松动,他脚底一滑就流窜到了新疆,而后又去了西藏、云南。又过了许久,当人们说起他“恶攻”的无辜,念叨要给他平反,他已从中国的土地上消失。
当兄再度出现在中国,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岁月已轮回了20个春秋,这时他的身分是泰国华侨,是合资厂的老板。半年后,弟以退职村长的资历被召来管理仓库。兄弟俩走在一起,一个就是另一个的影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小镇上的人们都这么说。但是你略加留意,就会发现,差异还是明显的。兄稍微清瘦,目锐如鹰,声若洪钟;弟鼻尖微红,眸光浑浊,嗓音沙哑。弟偶尔对兄开玩笑:“哥,你这位置本来应该是我的,咱俩不妨再换一次。”“好呀,好呀,明天你就来当老板,我当雇员。”玩笑终归是玩笑,双方都明白我就是我,你就是你,盐再白也不能漫天扬为雪,雪再晶也不能撒地堆成盐。虽然当初铸造哥俩用的是同一个模子,无常的岁月已把各自打磨得完全不同。
环境相对于个人的力量来说是强大的,不同的人在一生中面临的环境不同,有好有坏,有高有低,但环境的好坏高低只能表示命运的起点,而不是命运的整个过程。
人是可以选择环境的,当然也会为这种选择或者改变付出代价。性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总是能主动调整自己选择权力。上面的故事中,兄弟俩都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做出了适应环境的选择,都得以生存下来。而后来的道路就大相径庭了,为兄的一直在与命运抗争着,他选择了走出去,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天空,而为弟的渐渐地就被平庸的环境同化了。最初的大环境相同,人长得一样,但性格不同,造成了他们日后的天壤之别。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一点儿没错。即使是在一帆风顺的顺境中,一个性格优秀的人也能较好地避免优越环境对他个人成长的不利之处,将他的有利资本继续保持下去。而对一些懦弱的人来说,在竞争残酷的环境中,恐怕他们连适应方面都是个大难题。而且,优秀的性格也难免被不良的环境所侵蚀,这种情况之下,最大的帮助就是——永远与成功的朋友为伍!
周围的环境是愉快的还是不和谐的,身边的朋友是经常激励你还是经常打击你,都关系到你的前途。大多数人体内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酣睡着,它一旦被外界的东西激发,就能做出惊人的事情来。可以激发一个人潜能的事情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是一句格言,也许是一次讲演,也许是一则故事,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朋友的一句鼓励……
别人的成功也会激发你的潜能。在饭馆、俱乐部或其他场合遇到成功人士、听到别人成功的事迹,扪心自问:“我就不能做到吗?我就不能有这一天吗?”你会带着新的目标、新的想法、新的信心投入自己的事业。一些年轻的乡村企业家开始创业时并不是非常成功,但在拜访过大城市的同行后,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动力,那些成功的大企业家刺激了他们的进取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专业人士身上。年轻的乡村医生参观了大城市的医院后,更加坚定了在医学界出人头地的信念。学生听完专业大师的演讲,心中可能会燃起万丈豪情。一位默默无闻的年轻运动员与他心目中的偶像、一位世界级明星的一次会面,也许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成功者总是与成功者交友,失败者也总是与失败者为伍,不幸的人吸引不幸的人,而散漫者的圈子里也都是散漫的人。小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就是缺乏雄心壮志和足够的激励,处在那种环境里,无法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能力。人们与世无争地生活着,周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刺激这些乐天知命的人们。
在印第安人的学堂里刊登着许多印第安青年的毕业照片,他们的神情与刚刚离开家乡时迥然不同,显得器宇轩昂、才华横溢,看起来能做一番大事业。但是回到部落中后,大部分人变成了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能够激励自己的坏境,他们的潜能被埋没了。
在你的一生中,无论在何种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选择进入能够激发自己潜能的氛围中,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励你的人。这对你日后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
在选择成功的环境时,还要注意运用自己的判断力。
小安和小李大学毕业后,一起到一家很有名的广告公司应聘,可最终却因资历浅而落聘。后来在不断碰壁之后,他们只好进了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广告公司。
这家公司虽然很小,但工作环境却很好。公司的同事都非常热情,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什么事,他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帮忙。老板待人也非常和气,对于下属的广告设计从不多加指责,即使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他也总是用非常委婉的方式提出来,然后一同商量解决。在这样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小安和小李如鱼得水,才短短一年的时间,才华便渐渐显露出来,不少的创意和设计都得到了业内专业人士的肯定。
自从两人在广告界有了些名气之后,便有一些大公司争着挖他们,当初淘汰他们的那家公司也在其中,而且它开出的条件最为优厚。小李有点心动了,毕竟人都是想往高处走的,人家给的薪水是自己现在的几倍,而且人家是有名的大公司,在那里自己的才华也许能得到更好施展。于是他便跳槽到了那家大公司。而小安却不为所动,仍然留在了那家小公司,因为他觉得只有这里最适合自己。
小李到了那家大公司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感到很不适应。因为这里的同事都是广告界的精英,既有资历又有经验,所以一个个都心高气傲,很难相处。而且他的上司是一个既严肃又非常挑剔的人。每当他的工作有失误时,上司总是当众指责。如果他提出不同的见解,上司便会不耐烦地说:“到底是谁说了算?”弄得他非常尴尬。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中,小李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琢磨如何与上司以及同事搞好关系上,相对而言,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就少了许多,所以他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起色。而这时小安却出人意料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有几个广告设计在全国获了大奖。
所以在选择时要注意一点: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