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莎和丽娜已经相识二十多年了。丽娜是一位离过婚的女人,孤身生活了十几年。最近,爱莎的丈夫通知丽娜,他要跟爱莎离婚。爱莎搬到丽娜的家中居住,因为她自己的房子被卖了。
丽娜同情爱莎,想竭尽全力帮助她。为了减少爱莎的生活开支,她让爱莎跟她住在一起,分文不收。丽娜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来满足爱莎的一切需要。六个月过后,爱莎却因为丽娜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搬走了,而且从此她们俩人再也没有说过话。这一事件使丽娜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她告诉朋友说:“我太快而且毫无保留地敞开自己的胸怀和钱包,慷慨地给予一切。我难以抑制自己的表现,可是爱莎的胃口愈来愈大。”
做人要做善良的人,这是公理。但如果放在具体的特殊场合中考察,则不可简单为之,而是要把握好善良的分寸。
每个人都渴望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包括爱、同情、尊敬和物质财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就像孩子似的,都希望自己的劳动不需要报偿,纯粹是为了表示爱。与此同时,我们希望给予别人丰厚的报酬,这种报酬比他们期待得到的还要多。然而,真正的涉世深者都认识到适当的节制是必要的,对人切不可过分地表示同情。同情是一种良好的心态,而不是盲目地去为别人做多少好事。为了做到与人为善,务必抑制自己过分行善的欲望。同样的道理,聪明的父母都知道,控制自己过度娇纵和溺爱孩子的迫切心情,是促使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方法。他们十分明白:必须把自己的爱心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才能使善心得到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