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翁方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划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赵孟頫的。自然,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刘石庵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划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直到练到了这一步,才觉得心里踏实。
那么,究竟谁更高明呢?那个故事没说,只是交代了一个情节——有一天,翁方纲嘲讽刘石庵,说:“请问仁兄,您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刘石庵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翁方纲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从创造学的观点看,翁方纲毫无出息,除了没完没了地重复别人,实在是一无所有,可怜至极;刘石庵则孜孜不倦地钻研,造就自己独特的个性,做到了“我就是我”!
齐白石先生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性是区别大众的。正因为个性的差异,才构成人生万象的异彩纷呈,才谈得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吸引。因为个性,自身特点才有独立的价值。
佛招弟子,应试者5人:一个太监,一个嫖客,一个疯子。
佛首先考问太监:“诸色皆空,你知道么?”
太监跪答:“知道。学生从不近女色。”
佛一摆手:“不近女色,怎知色空?”
佛又考问嫖客:“悟者不迷,你知道么?”
嫖客笑答:“知道。学生享尽天下美色,可对哪个都不迷恋。”
佛一皱眉:“没有迷恋,哪来觉悟?”
最后轮到疯子了。佛微睁慧眼,并不发问,只是慈祥地看着他。
疯子捶胸顿足,凄声哭喊:“我爱!我爱!”
佛双手合十:“善哉,善哉。”
佛收留疯子做弟子,开启他的佛性,终成正果。
其实,成功者都是独立的思想者,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混不出很大的名堂。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学,可能获得一点成功,但不能获得大成功。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思想,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设计出一条成功的路线和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