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霸气的力量
31833700000025

第25章 打造品牌,“霸道”经营(4)

我们知道,产品的销路越广,公司或企业的业绩就越好,从而赚取的利润也较大。在商界中,那些大赢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销售出了大量的产品。因此,要想卖出更多的产品。赚取更大的利润,一定要主动出击,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而不能只等着顾客主动上门。只有积极开拓市场,采用多种方法销售产品,才能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经营者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竭“诚”为顾客服务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单纯以产品质量取胜的局面已被打破了。当今市场经济异常活跃,各大商家除了在产品质量上进行竞争外,在服务质量上也展开了激烈的比拼。服务周到有时比质量可靠更重要。你可能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在产品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人们购物时大多会选择服务质量较好的商家,因为他们在那里买得舒心,甚至花再多的钱也心甘情愿。由此可见,服务质量较好的商家往往可以拉拢更多的回头客,同时也能为自己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些都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你必须注重服务的重要意义。

工艺“精”,技术“新”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过去那种几十年一贯制的消费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在商品的工艺上,追求更多、更新、更好。崭新的工艺、先进的技术,是在现代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筹码。当今时代,人们的文化水平以及品位程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对产品的样式、功能、用途等方面的情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心的商家或许已经发现了,市场上那些工艺精、技术高、质量好、构思新颖的产品,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此,经营者应该瞄准市场,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努力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

“灵活”经营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灵活应变能力,对经营策略及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不至于在竞争中被淘汰。

以上是竞争取胜必备的12把“武器”,经营者若能把这些武器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就会拥有一颗“重磅炸弹”。只要用好这颗“炸弹”,你就能打败所有对手,炸出一条平坦的前进之路,占领最具优势的市场“阵地”,永远坐在霸主的宝座上。

比尔·盖茨,将霸业进行到底

纵观商界,大凡取得辉煌成就的企业家,无一不具有非凡的霸气。正因如此,他们藐视传统,超凡脱俗,勇于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开拓进取,潜心创造。其中的代表人物要数当今电脑界的巨无霸比尔·盖茨。

在回忆往事时,盖茨说道:“从14岁起,我就不再上数学课了,因为我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在别人研究数学的时候,我和好朋友保罗就开始在电脑上玩游戏了。上九年级时,我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其中最主要的一方面是产生了叛逆精神。当时我的成绩不太好,但我决定在回家不看一本书的情况下掌握很多知识,在全国性的能力测试中进入前十名。这让我进一步懂得独立的重要性,我将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到了十年级,酷爱电脑的盖茨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并开始向别人传授。此外,他还为学校编排学生座次排序软件。他常常在软件程序上作些小手脚,使自己成为班上惟一一个周围坐满女生的男生。

上学的时候,他就和保罗·艾伦一起建立了看起来蛮像一回事的“湖畔编程小组”,并开始为当地公司开发软件。当保罗打算独自承揽业务时,盖茨同他发生了首次争执。但保罗知道,像盖茨这样工作起来不知疲倦的人非常难找,于是决定把盖茨请回来。可是盖茨没有直接答应他的请求,而是提出了条件:“我可以回来,但我要当负责人。只有那样,我才会习惯。”

保罗作了让步,于是两个朋友重归于好。此后,他们合作得非常愉快,不但学到了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且得到了很高的报酬。盖茨用这些钱买了一艘快艇,两人经常一起驾艇前往附近的湖中兜风。从此,两个少年黑客发现了软件业下面深藏着的财富,也从此对计算机行业更加热爱。

后来,盖茨上了哈佛大学,保罗在波士顿找了一份程序设计工作。尽管如此,两个朋友也没有中断联系,保罗常常驾车到哈佛与盖茨畅谈未来的计划。最终,他劝说盖茨退学与他合伙创办一家软件公司。盖茨经过深思熟虑,最终答应他的请求。于是,他成了哈佛大学最有名气的辍学生。1975年,两人举起微软大旗,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编写各种版本的BASIC语言。

在几十年的创业过程中,他积累了巨额财富,拥有的财产稳居世界第一。但是,他拥有的不仅仅是钱财,用《时代》周刊的话说,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福特和爱迪生。他的成功来自杰出的才智、坚持不懈的追求、顽强的竞争意识和全身心投入的精神,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称霸软件业的雄心壮志。

盖茨的人生信条是“生当做人杰”、“普天之下,唯我独尊”、“我是世界第一”……这些都体现了他的个性:争强好胜、高傲自大、冷酷无情。当然,这些特性若表现在常人身上,就成了一种缺点,而在这位传奇人物的身上,则可散发出无限的人格魅力。也许正因为这种个性,除了在屈指可数的几个亲朋好友面前开怀畅谈外,他的脸上始终带着一份“冷酷”,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在别人看来,市场竞争是激烈而又残酷的,甚至不敢面对。但盖茨总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从容应对。他认为,智力挑战是乐趣;运动是乐趣;猜谜是乐趣;而与聪明人斗智则是超级乐趣。因此,许多人说他冷酷无情甚至残忍。

而盖茨却说:“微软如果总是像个'慈母',处处忍让他人,那么世界上的人们怎能使用到更好的软件呢?竞争就是残酷无情的,我们要消灭竞争对手而不是培育市场!”

在网罗人才的时候,他遵循一条原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从来不直呼下属的名字,既不表扬也不安慰他们。作决策时,高级人员制定了一套方案,他如果觉得不科学,就立刻废止,然后按照自己的一套实施。

在和别人进行讨论时,他总是提高嗓音,摆出一副要辩论的架势。他不容许别人打断他的谈话,更容易因为意见相左而大发脾气。那时他会言语粗鲁、口无遮拦。当他发现别人的漏洞时,马上就用诸如“傻瓜”、“疯子”之类他最爱用的词语将对方骂个狗血喷头。

总之,比茨·盖茨是一个霸气十足的企业家,他才学满腹,艺高胆大,乐于接受挑战,并能在强烈的刺激中寻找乐趣。

从哈佛辍学后的21年时间里,比尔·盖茨创办立了微软公司。在41岁时,他战胜了桌面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所有竞争对手。如今他仍雄心万丈,准备将微软公司发展为一家媒体信息公司。

“中山乐百氏”,饮料业惟我独尊

许多人只知道“乐百氏”保健品爽口、爽心,却不知道是谁缔造了这一伟大的品牌。现在告诉你,他的名字就是——何伯权。至于他的创业经历,许多人大概更不清楚,现在就来讲述一下。由于创业的经历是一部漫长的奋斗史,无法从头一一道来,因此只好撷取其某一阶段的创业经历来讲述。这段经历,是“乐百氏”成长壮大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反映了何伯权本人的雄才大略,以及他霸道的经营风格。

1996年,广州乐百氏正在走下坡路,何伯权以1500万元的高价买下了“乐百氏”商标奶类制品方面的完全所有权。从此,何伯权成了“乐百氏奶”的主人。

广州乐百氏虽然卖掉了“乐百氏奶”这一顶梁柱,但还有另一根中流砥柱支撑着,它就是乐百氏矿泉水。尽管奶和水各自有主,但借助“乐百氏”品牌的威力,水也十分畅销。开始,双方都能和平相处,但半年后发生的一场意外打破了这种安定和平的局面。

1996年夏,冒牌乐百氏“矿泉水”在湖北上市。当时解放军正在湖北抗洪抢险,他们饮用这种矿泉水后,一个个大闹肚子。不久,这件事被媒体曝光。紧接着,来自各界的压力铺天盖地向乐百氏袭来。许多人由于不知道“乐百氏矿泉水”与“乐百氏奶”存在着区别,因此在指责“乐百氏矿泉水”的同时,也牵扯到了“乐百氏奶”。

何伯权决心向“乐百氏”不争气的“生父”开刀,打算全面收购广州乐百氏,虽然势力尚小,但他还是决定“造反”一次。

恰在此时,有利的社会形势为他创造了契机。在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儿童营养保健品市场的两个最强劲对手举行了一次秘密会晤,他们决定向“乐百氏”展开竞争。“乐百氏”的这个对手就是闻名全国的“娃哈哈”集团。“娃哈哈”集团准备从两个方面向“乐百氏”发起进攻,一是在奶类方面进攻中山乐百氏,二是在水类方面进攻广州乐百氏。这次进攻的发起人是“娃哈哈”总裁宗庆后。

何伯权想借宗庆后之手在瓶装水领域将广州乐百氏彻底击垮,这样他便能将广州乐百氏顺利收购。而宗庆后也想把“广州乐百氏”这一强敌除去,以使“娃哈哈”成为中国瓶装水的龙头老大。这样一来,何、宗两人各有所得,皆大欢喜,因此决定联手大干一场。

很快,武汉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价格低廉的正宗娃哈哈纯净水,而声名狼藉的乐百氏矿泉水根本没有了市场,濒临死亡的边缘,竟与何伯权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了。从此,何伯权完全拥有了“乐百氏”品牌。

何伯权取得的成功,与宗庆后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然而,令宗庆后意想不到的是,何伯权完成了“品牌统一”的大业后,竟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瓶装水市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何伯权投资2亿元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设备,生产“真正”的乐百氏纯净水,并成功地打进了武汉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而“娃哈哈”则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何伯权创造的业绩是令人吃惊的,2000年在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大陆50富豪之中,他名列第33位,个人财产达8500万美元。

何伯权是位野心勃勃的企业家。自古以来,没有野心、不懂霸道的人是无法创造出惊人业绩的。何伯权正因为具备了这种“霸道”的品质,所以才成就了令人瞩目的千秋霸业,以至于乐百氏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表现在它与达能的合作上。

与达能合作后,何伯权说,乐百氏并非一颗棋子,而是一盘棋。他之所以说这话,是因为达能虽控了股,但商标仍归何伯权,品牌还叫乐百氏。只是这盘棋被法国巨资盯上了,这盘棋的产权也就不再归乐百氏单独所有。对于合作后的企业,用这样一个比喻形容十分形象:即一对男女领到了结婚证,但他们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只不过子女是双方的,子女抚养的权利和义务也由双方负责。可见,一种单一的关系就此取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乐百氏这盘棋本身的产权也不再只属于自己。他们谁都无法单独构成一盘棋,只有双方结合在一块才是完整的。这盘棋到底叫什么并不重要。叫什么只是个形式,只能让外人看看、听听,而重要的是产权变了,它不再只属于一方所有。

有关人士指出,乐百氏与达能合作实为一举两得之策,因为这样做既吸引了大量外资,又使本土的品牌得以保全;既为国人长了志气,也为乐百氏即将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对于乐百氏的发展前景,何伯权相当自信,也相当乐观。他说:“由于'生命核能'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产品,我们拥有一个好的配方,它的生产与开发相当成功,它在世界市场上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发展空间。我们企业的知名度将因此而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我们企业的创新精神与丰满的形象也会因此被世人认可。我相信,随着中国口服液市场高潮的到来,乐百氏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它的率先示范作用。”

乐百氏以其雄厚的综合实力,以及独特的经营风格,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拼搏,跻入了世界经济的领先行列,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长虹电器,勇争家电业龙头老大

说起长虹电器,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到倪润峰这个名字,商界轰动,海外皆知。对于倪润峰所取得的成就与所作的贡献,国人称赞,世人公认。倪润峰获得多少荣誉都不过分,他是当之无愧的优秀的民族企业家,是一位不甘落后、永争第一的创业者,是电器王国的巨无霸。

关于他的领导才能和行事作风,在平日的经营管理、为人处事以及外人评说中,都能一一找到答案。

有人把长虹比作一艘航空母舰,而把倪润峰比作航母的舰长,这是十分形象的。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头脑精明的“舰长”,长虹这艘市场经济汪洋中的航空母舰才能一直遨游在海面上。而倪润峰也不会像某些被一下子捧上天的企业家那样,很快就“香消玉殒”,他将永远常青。

倪润峰曾提出“航空母舰理论”。他认为:“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永不沉没,就要使企业成为能够全方位出击的航空母舰。”正因为这种思想的指导作用,长虹才确立了彩电这个王牌产品,其产量年年更上一层楼:1986年19.6万台,1992年100.8万台,1994年185.8万台,1995年达到305万台。多年来,长虹的销售业绩在国内同行中始终遥遥领先。

他还提出过“建立巩固根据地的销售战略”。长虹公司位于内陆腹地,交通不便,他于是吸取诸葛亮六出祁山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对经营管理作出了正确、科学的指导。刚开始,产品并不是急于入住沿海和中心大城市或远销海外,而是采取“立足四川,占领西南,挺进全国,走向世界”、一步一个脚印的总体营销策略,把产品的销售重点首先放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开创一片,稳住一片,最后在产品上连续推出高档次品种,占领大城市市场。如今,长虹已拥有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全国遍布着2400多个营销网点。

还有“进攻型的市场扩张策略”。他知道,市场占有率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企业要想稳定而持久地发展并获得利益,最关键的是把追求市场占有率放在第一位。因此,长虹把如何巩固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摆在中心工作位置上。

在倪润峰的带领下,长虹始终走“王四川-王中国-王世界”的称王称霸道路,这是众所周知的,长虹对此也从不遮掩。也许是它的志向太远大了,同行们竟然对此产生了嫉妒。有人说这是一种自大和狂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恶性膨胀,长虹迟早会走上“墙倒众人推”的道路。当然,更多的业界人士还是支持倪润峰的。若问为什么,不妨回想一下国内外竞争中的一些往事。当外国彩电想要占领中国市场的时候,国内的彩电大家们为何没能先于长虹挺身而出呢?如果不是长虹,中国民族彩电业如今可能已沦为外国彩电业的“奴隶”了。然而,业界许多人还是一边骂长虹“称王称霸”,一边又说着自我解嘲的话:“怕什么,天塌下来有大个的顶着呢?”把这两句话对比一下,你可能会想起前几年的时候,做政治工作时一直很流行的那句话:“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长虹正是沿着这样一条坎坷不平的路慢慢地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彩电王国的。目前,彩电行业依然不容乐观。正应了“同行是冤家”那句话,当今彩电市场的各路诸侯纷纷竖起大旗,向霸主长虹发起了挑战与进攻。

信息产业部曾在广东惠州召开“电子工业经济运行暨电子百强工作会议”。本来彩电界的三大巨头倪润峰、******、陈伟荣要来个“雅尔塔”会议,但倪润峰由于生病而未能与会,因此人们期待的“三头对质”或“三堂会审”的大戏未能上演。然而,倪润峰虽然没能亲自到场,但他的“旨意”被带到了现场。康佳老板陈伟荣听后,说:“倪润峰说垄断就能垄断吗?”TCL老板******说:“长虹这样做纯属江湖习气,霸道作风。”创维老板黄宏生也说了一句话,后来常被许多老板引用:“国家是保护一棵大树,还是保护一片森林?”

其实,不论别人怎么说,长虹仍是最具行业领袖资格的:在1993年,长虹就排到了全国电子百强的首位,市场占有率、销售总额、利税等指标在整个行业中均排名第一,这种情况连续保持了10年。凭借如此强大的市场优势和业绩优势,再加上行业主管部门所给予的无比崇高的荣誉以及倪润峰************的身份,长虹要想作为行业领袖,与其他“兄弟”产业相比,即使称不上绰绰有余,至少也可以说条件充分吧。

但是,行业内部对长虹应得的领袖地位,非但不予认可,反而纷纷发表出了反对意见。这恐怕和长虹多年来在行业内部特别是在彩电市场上“兴风作浪”、树敌太多有着密切关系吧。从长虹搭乘中国彩电业的末班车、挤进彩电领域的那一刻,或以1984年倪润峰执掌长虹帅印开始,一直到前不久的“彩管垄断风波”,在这15年时间里,长虹一直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好战分子”,在业内人士面前表现出一副“称王称霸”甚至“奸头”的形象,也因此被视为彩电市场的台风中心。在这段时间里,彩电界的同行们已经习惯了长虹的脾气,同时也乐意接受长虹的影响和带动。有些业内人士曾这样说:“在彩电市场上,倪润峰如果有一天不再'闹事',那就说明中国彩电业已另找到出路了。”还有人说:“倪润峰如果有段时间没在彩电市场闹事,那么其他彩电厂厂长就会失眠。他们会绞尽脑汁地琢磨倪润峰的下一个轰炸目标。”一些小的“乱子”暂且不提,在这15年里,差点把整个彩电行业闹翻天的事,他就“折腾”了4次。每次之后,排在中国彩电业排行榜最后一批的企业就会从该行业中消失,而长虹却高高在上。

实际上,正是由于倪润峰具有超凡的霸气,敢于带头起来“闹事”,民族工业才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机会,民族工业才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默多克,垄断传媒帝国

知道传媒大王默多克建立全球传媒信息网历程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默多克仿佛是个野心勃勃、霸道蛮横的古代君主。在创业过程中,他利用蚕食鲸吞的方法,将对手逐个击破,最终成功地缔造了传媒帝国。

默多克出身在澳大利亚,中学毕业后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但还没等到毕业,就因父亲去世而被迫辍学,回家继承父业。默多克的父亲办了几份报纸,生意还不错。但当默多克接手时,几份报纸都因经营不善而危机四伏。由于经济上的需要,默多克的母亲卖掉了几份,只给默多克留下两份报纸,让他施展才华。默多克就依靠这两份报纸起家。他亲自上阵从事记者、编辑等一系列工作,很快使报纸成为有特色、有趣味、新潮的报纸,迅速扭亏为盈。随后,他出击珀斯、悉尼,购买可以买到的有名报纸,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占澳大利亚报纸发行总量的60%左右,成为澳州报业第一人。

接着,默多克进军英国,又挥师美国,顺带征战法国、我国香港地区及南美洲……从报业到电视广播业,再到电影业、印刷业、杂志业、唱片业……默多克耕耘全球,成为公众舆论舵手。在创业过程中,默多克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是:

购买知名报纸或其他媒体。默多克认为,一家报纸如果由自己来创作,从起步到取得成就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不如直接购买知名报纸,这样成功将会早早地到来。后来,《泰晤士报》、《纽约邮报》、《先驱美国人报》以及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等,都曾被默多克收入囊中。

默多克的扩张模式为:购买——重建——见效——再购买。当他买进某报纸后,立即着手对人员、办报方向及内容、形式等进行重建。一旦收到效果,他就立即将这份报纸交给手下经营,而自己又去寻找新的目标。

默多克的创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他始终坚持“花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这一原则,不断地购买——抵押——贷款——再购买。他的公司几乎随时可用来抵押贷款,每天处于还债、贷款状态。正因如此,默多克传媒帝国才得以飞速发展。

默多克在澳大利亚控制着伍伦贡的TWT公司,并通过它拥有TEN10频道近5%的股票。1979年4月,TEN10频道的股票持有者埃梅尔公司由于资金匮乏,情愿售出它所持有的11%的股权。后来,默多克将其收购。除了收购的5%,他还在市场上购买了300万股,这两项加起来,他的新闻公司已经控制了TEN10频道48.2%的股份。

默多克意气风发,又计划将时代与先驱周刊集团一举拿下,以继承其父未完成的事业。他召集了3位王室法律顾问来研究法律细节和程序。1979年11月20日,股票电讯宣称,新闻公司打算以4澳元的单价收购时代与先驱周刊集团50%的股票。但时代和先驱周刊集团同广告报团和昆士兰报业公司交叉持股,坚固得像座堡垒,无法轻易被攻破。因此,当默多克宣布要购买它时,举国上下顿时一片哗然。《澳大利亚人报》头版的一则标题写道:“默多克向一座堡垒进军了。”默多克在接受采访时很有把握地说:“我将为我们的环球公司建造一座奇大无比的澳大利亚基地工程。”

默多克这次是有点自负了,时代和先驱周刊集团不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还邀请防止市场垄断的贸易惯例委员会进行裁决。趁此时机,默多克的老对手费尔法克斯也从半路杀出,使时代与先驱周刊集团的股票价格上升,股票单位价格达到了5.25澳元。

默多克没能得手,便把安塞特运输工业公司作为下一个猎奇的目标。这家公司在运输业以外的众多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在墨尔本和布里斯班都有电视频道。默多克想,如果能将墨尔本的0频道购买下来的话,广播网运作将比现在顺利得多。至于用什么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将这家公司吞并。默多克一鼓作气,斥资9000万~1亿澳元巨款,买进安塞特运输工业公司的一半股份,从而成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这个结果比他购买时代与先驱周刊集团的结果要好得多。

默多克在影视业方面的发展情况令人大为震惊。在美国,他打算推出斯凯班德卫星广播公司,开设5个频道,其中两个为电影频道,其他3个播放美国有线电视上最吸引人的节目。他创造机会,以5.75亿美元的价格买入20世纪福克斯公司,又以15.5亿美元买入都市媒介公司的6座电视台。

1986年,默多克以18亿澳元的巨资买下时代和先驱周刊集团公司,完成了自己的愿望。达成交易后,默多克成为澳大利亚报业市场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默多克建立的传播媒介帝国还正处于不断扩张的进程之中。1990年1月,默多克签署一项协议,买进两家匈牙利报刊的一半股份。这是默多克国际新闻公司首次在东欧经营合资企业,同时,他也成为第一个打入西方媒介的人物。在亚洲,默多克继收购中国香港最大的英文日报《南华早报》和《远东经济评论》51%的股权之后,又把《明报》作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墨尔本麦卡恩·戴森股票经纪公司在1984年发表的报告中称新闻公司的成功是:“一个人成为世界上最有势力、最庞大的传媒大王而展开的征战。这个伟大的帝国为了实现鲁帕特·默多克的梦想而存在,并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投资者们决意要全力支持这个天才,而他们的信念也得到了令人惊讶的报偿。”

一个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志向远大,他从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懂得如何为自己设定远大的人生目标。其次,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意志品格。而在实践过程中,他就会逐渐变得有超乎常人的知识、能力以及博大的胸怀,最终也会变成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国家、人民、甚至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全心全意地服务。当他成功地做到这些的时候,他自然也就会得到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认可、尊敬与回报。这时,他自然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戴而走进伟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