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小企业如何做账
31826800000043

第43章 财务报表附注如何编制?

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它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附注在整个报告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在我国,对报表附注的重视性却不令人满意,其编制和使用状况也存在着局限性。

1.财务报表附注的特征

(1)附属性。

财务报表与附注之间存在一个主次关系:财务报表是根,附注处于从属地位。没有财务报表的存在,附注就失去了依靠,其功能也就无处发挥;而没有附注恰当的延伸、说明。财务报表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地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善的有机整体。

(2)解释性。

财务报表项目是被高度浓缩的会计信息,且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选择了不同的会计政策,企业需要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事项等进行解释,以此增进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同时使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差异更具可比性,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3)补充性。

财务报表附注拓展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内容。打破了三张主要报表内容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又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选择性的限制,突破了揭示项目必须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局限性。通过报表附注的文字说明,辅以某些统计资料或定性信息,可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从而能全面反映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将企业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从而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最佳的决策。

(4)建议性。

财务报表附注除了解释和补充说明财务报表内容外,还要对其加以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工作的建议、措施。如通过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等信息,管理当局可以了解本企业在同行中的地位。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此外,在附注中通过自愿披露企业在安排就业、员工培训、社区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信息。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5)重要性。

2.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

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应当全面阅读附注,附注相对于报表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性。附注应当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系统合理的排列和分类,有顺序地披露信息。

(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企业应当明确说明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4)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企业应当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具有重要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可以不披露。判断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重要,应当考虑与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相关项目的性质和金额。

企业应当披露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例如,如何判断持有的金融资产为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而不是交易性投资;对于拥有的持股不足50%的企业,如何判断企业拥有控制权并因此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如何判断与租赁资产相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企业;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判断标准等等。这些判断对报表中确认的项目金额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应当披露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的确定依据。例如,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算,需要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在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并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所采用的假设及其依据;所选择的折现率的合理性等等。

企业主要应当披露的重要会计政策如下:

①存货。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②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

③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④生物资产。

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

⑤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

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企业判断无形项目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依据。

⑥资产减值。

资产或资产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

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方法、所采用的各关键假设及其依据。

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各关键假设及其依据。

分摊商誉到不同资产组采用的关键假设及其依据。

⑦股份支付。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⑧债务重组。

债务人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债权人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⑨收入。

收入确认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包括确定提供劳务交易完工进度的方法。

⑩建造合同。

对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披露下列信息:

指定的依据。

指定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性质。

指定后如何消除或明显减少原来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以及是否符合企业正式书面文件载明的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说明。

指定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条件。

确定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的客观依据以及计算确定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所使用的具体方法。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利得和损失的计量基础。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①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

②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③会计政策变更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

④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

⑤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金额。

⑥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事实和原因。

⑦前期差错的性质。

⑧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前期差错对当期财务报表也有影响的,还应披露当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金额。

⑨前期差错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6)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企业应当尽可能以列表形式披露报表重要项目的构成或当期增减变动情况。对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说明,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顺序以及报表项目列示的顺序进行披露,应当以文字和数字描述相结合进行披露,并与报表项目相互参照。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分部报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不作为报表附表。

如果被投资单位由于所在国家或地区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应披露该受限制的具体情况、原因、期限等。

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以后,如果仍存在账外备查登记的额外损失,应披露该额外损失的累计金额及当期未予确认的金额。

如果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对于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投资企业除了已投入资本及其他实质上构成投资的权益外,还应承担其他弥补义务的,应披露合同或协议中约定条款的内容,以及基于被投资单位目前生产经营情况估计或能承担该部分义务的情况。

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说明导致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和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

发生重大减值损失的资产是单项资产的,说明该单项资产的性质。提供分部报告信息的,还应披露该项资产所属的主要报告分部。

发生重大减值损失的资产是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下同)的,说明资产组的基本情况、资产组中所包括的各项资产于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资产组的组成与前期相比发生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以及前期和当期资产组组成情况。

分摊到某资产组的商誉(或者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下同)的账面价值占商誉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重大的,应当说明分摊到该资产组的商誉的账面价值。

商誉的全部或者部分账面价值分摊到多个资产组、且分摊到每个资产组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占商誉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不重大的,企业应当说明这一情况以及分摊到上述资产组的商誉合计金额。

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类别。

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

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股份支付。

当期授予、行权和失效的各项权益工具总额。

期末发行在外的股份期权或其他权益工具行权价格的范围和合同剩余期限。

当期行权的股份期权或其他权益工具以其行权日价格计算的加权平均价格。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股份支付交易对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当期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而确认的费用总额。

当期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而确认的费用总额。

当期以股份支付换取的职工服务总额及其他方服务总额。

债务重组方式。

企业作为债权人应当说明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下列信息:

债务重组方式。

债权转为股份所导致的投资增加额及该投资占债务人股份总额的比例。

或有应付金额。

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借款费用。

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

当期用于计算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

外币折算。

处置境外经营对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的影响。

企业合并、分立。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当期期末,合并方应当披露:

被合并方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及其主要财务信息等。包括被合并方在合并发生上一会计期末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及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收入、费用、利润以及现金流量情况。

对合并前后企业均实施最终控制方的名称。

合并日的判断依据,即何时能够对被合并方实施控制。

合并是支付对价的情况,包括所支付对价在合并日的账面价值、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情况(数量、定价原则)以及合并中取得被合并方的股权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被合并方在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应说明双方各自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及基于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相关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情况的说明。

如果合并后准备将所取得的部分资产出售,应说明拟处置资产的情况及处置原因。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当期期末,作为购买方的企业应披露:

被购买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及在上一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及购买日的主要财务信息,包括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如被购买方在上一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的,应披露该事实。

购买日的确定依据,如按照合并合同或协议条款确定控制权转移日期的,应披露相关合同、协议条款的内容。

合并成本的构成,如支付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类别、每一类资产在购买日的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合并中确认的损益。

合并中因合并成本大于所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而确认的商誉金额,其具体计算过程。

被购买方自购买日起至合并当期期末的收入、费用、净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情况。

因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而计入当期投资收益的金额。

合并后已处置或准备处置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应说明处置理由及拟处置资产的账面价值等情况。

企业合并或协议中约定将承担被购买方或有负债,应披露对拟承担或有负债的估计情况。

――企业作为出租人应当说明与融资租赁有关的下列信息:

终止经营,是指企业已被处置或被划归为持有待售的、在经营和编制财务报表时能够单独区分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代表一个独立的主要业务范围或一个主要经营地区,按照企业一项单独计划将整体或部分进行处置。仅仅为了再出售而取得的子公司也属于终止经营。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组成部分应当确认为持有待售:企业已经就处置该组成部分作出决议;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分子、分母的计算过程。

列报期间不具有稀释性但以后期间很可能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

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企业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股数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例如:股份发行、股份回购、潜在普通股发行、潜在普通股转换或行权等。

(7)或有和承诺事项的说明。

①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②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

③或有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④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⑤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⑥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8)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9)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①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名称。母公司不是该企业最终控制方的,说明最终控制方名称。

母公司和最终控制方均不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说明母公司之上与其最相近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名称。

②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性质、注册地、注册资本(或实收资本、股本)及其当期发生的变化。

③母公司对该企业或者该企业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④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交易要素至少应当包括:

交易的金额。

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

末结算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额。

定价政策。

⑤企业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关联方交易。

必备小知识:利润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由表头、正表和补充资料三个部分构成。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