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小型零售企业会计、税务、审计一本通
31824800000040

第40章 财务报表主要的审计问题(1)

13.3.1结转成本的问题

【例13-4】审计人员在审计华为超市财务报表时发现,该企业利润表项目下的“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减少10万元,但“主营业务成本”却增加了50万元。在排除了物价上涨,打折销售等可能影响收入和成本变化的客观因素外,审计人员对具体账务进行了核实。经比对业务部门的销售流水与财务部门的收入与成本确认金额,审计人员发现商品的实际进出量与已结转成本的商品数量有很大出入,已结转的商品数量远多于实际出货量。面对事实,财务经理不得不承认为逃避税款,虚转成本事实。

分析: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该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出的收入与成本费用极不配比,很可能存在虚列成本或隐瞒收入的问题。因此,在审计中应对财务报表的收入和成本费用是否配比进行重点分析,发现疑问,及时追查,在排除了正常变动的事项(如固定资产的摊销)后,就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如上例中,如果企业的原材料、水电费等与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关系的事项发生额大幅增加而收入没有相应增加甚至反而减少,说明企业隐瞒收入的可能性很大。

13.3.2虚假购买、偷逃税款的问题

【例13-5】税务人员审计华为超市财务报表时,发现该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原值年底比年初增加了60万元,应付账款科目金额比年初增加了40万元。该企业一年的利润只有2万元,货币资金也只有50万元,怎么可能购置这么大资金量的固定资产。税务人员进行了延伸检查,发现该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是一个门面,出售方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但是除了购买合同外,华为超市不能提供门面的产权证明。税务人员调查了该门面的周边情况,发现其市价不过20万元。税务人员又调阅了房地产企业的账务,发现其根本没有将门面做销售收入。税务人员最终认定,华为超市存在虚假购买固定资产问题,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计提大量折旧抵减利润。

分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企业作弊的手段越来越多样,为了少缴税款,可谓是使用了浑身解数。因此,在报表审计中,对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科目年初及年末的资金变化较大的要给以足够重视,尤其是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包括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等等科目,而对于其他科目的异动也必须提高警惕,有足够的敏感性。因为这些科目的异动,往往与隐藏收入、虚列支出等有密切联系。

13.3.3账外设账、隐瞒收入的问题

【例13-6】税务检查人员对华为超市2009年的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核对,相关财务报表显示当期营业收入与前两年同期相比有很大出入。在相同规模、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环境越来越差的情况下,营业收入反而会突然上升,原因何在?税务人员经过分析认为,很可能是2009年开始使用税控机打发票的缘故。因此,该企业前两年偷税的可能性很大。经过核实,确认了其偷税的事实。原来该企业前两年的商品销售并未采用机打卷筒发票,企业结账电脑记录的销售流水只有数量没有金额,此外并非所有客户都要求开具发票。因此,该企业采用两套账,平时取得收入,顾客要求开发票的,就记入对外的一套账;顾客不要求开发票的,就记入对内的一套账。

分析:

以上案例中,该企业设置账外账,隐瞒收入偷逃税款,正是报表上的数字使其露了马脚。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对同一经济事项进行纵向比较,尤其是对往年同一科目给予必要的关注。如上例中,正常情况下,企业如果经营规模、经营品种、核算方法等等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且物价没有变动的情况下,营业收入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化。因此,营业收入的异常变动,要么当期核算存在问题,要么往期核算存在问题。如果当期的核算经核查一切正常的话,就要对往期的账务是否正确保持必要的警惕。

工作小窍门:财务报表的审计方法

1.财务报表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包括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1)符合性测试是通过一定的审计方法,测试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运行与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程度,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符合性测试通常按照业务循环,采用抽样方法进行。

(2)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基础上,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项目金额进行的证实性测试。实质性测试通常按照财务报表项目顺序或业务循环,采用抽样方法进行。2.需核实的财务资料。

(1)账务资料:包括财务报表及附注(本期及上期)、全部账目、全部会计凭证和科目余额表(本期及上期,1至末级科目发生额、余额表)。

(2)纳税资料:包括纳税申报表及缴款书、发票使用情况汇总表。

(3)与资产相关的资料:包括银行对账单、余额调节表;房屋、土地、车辆、设备权属证明;无形资产的证书、合同、协议;存货期末盘点表、固定资产期末盘点表。

(4)与企业组织结构相关文件:包括组织机构图;通讯录、人员名单;部门职责文件;外设机构证照、证件。

(5)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文件:包括价目单、定价资料;主要客户名单;主要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库存清单(含出库单和入库单);住店登记资料;固定资产清单;劳动合同、薪酬体系资料、社保资料;对外投资协议;被投资单位证照、证件、财务报表;筹资协议;借款合同;租赁协议;贷款卡资料;关键业绩考核指标。

3.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应关注的重要性内容。

(1)流动性强、易受损失的资产。如:现金、有价证券、存货等,若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很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挤占挪用。

(2)需运用估算、判断方法确定金额的账户。这些账户金额的确定,需要会计人员大量运用估算和判断方法,出错的可能性较大。

(3)易出现错漏问题的报表项目。这些财务报表项目有:待摊费用、生产成本、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

(4)易漏记的经济业务事项。企业购货退回及折让、应收及应付利息的计提、按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核算的有价证券、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及投资收益业务,在日常的会计账务处理过程中极容易被漏记,应重点审计。

(5)出现异常变动的经济业务。在会计年度临近终了时,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中出现的异常多的营业收入或大量的关联交易业务,可能存在虚构业务、财务收支不真实的问题,属重要的审计内容。

(适用于一般纳税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表,纳税人不论有无销售额,均应按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按期填报本表,并于次月一日起十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

税款缴纳期初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25实收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退税额26――本期已缴税额27=28+29+30+31(1)分次预缴税额28――(2)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预缴税额29――(3)本期交纳上期应纳税额30(4)本期缴纳欠缴税额31期末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32=24+25+26-27其中:欠缴税额(≥0)33=25+26-27――本期应补(退)税额34=24-28-29――即征即退实际退税额35――期初未缴查补税额36――本期入库查补税额37――期末未缴查补税额38=16+22+36-37――授权声明如果你已委托代理人申报,请填写以下资料:

为代理一切税务事宜,现授权(地址)为本纳税人的代理申报人,任何与本申报表有关的往来文件,都可寄予此人。

授权人签字:申报人声明此纳税申报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填报的,我相信它是真实的、可靠的、完整的。

声明人签字:以下由税务机关填写:

收到日期:接收人:主管税务机关盖章: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及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不论有无销售额,均应按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按期填报本表,并于次月一日起十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

纳税人识别号[22]增值税纳税类型:

所属行业:电脑编码:

纳税人名称(公章):A公司填表日期:2007年2月5日

税款所属期: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31日金额单位:元(列至角分)

一、计税依据项目税目、征收率栏次本月数本年累计(一)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1其中: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销售额2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不含税销售额3(二)销售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不含税销售额4其中: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不含税销售额5(三)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6其中: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销售额7(四)出口免税货物销售额8其中: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销售额9二、税款计算本期应纳税额10本期应纳税额减征额11应纳税额合计12=10-11本期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预缴税额13本期应补(退)税额14=12-13纳税人或代理人声明:

此纳税申报表是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规定填报的,我确定它是真实的、可靠的、完整的。如纳税人填报,由纳税人填写以下各栏:办税人员(签章):财务负责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联系电话:如委托代理人填报,由代理人填写以下各栏:代理人名称:经办人(签章):联系电话:

代理人(公章):受理人:受理日期:年月日受理税务机关(签章):

本表一式三份,一份纳税人留存,一份主管税务机关留存、一份征收部门留存《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填表说明

本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填报。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销售免税货物或提供免税劳务的,也使用本表。

(一)本表“税款所属时间”是指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本表“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识别号,即:税务登记证号码。

(三)本表“纳税人名称”栏,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不得填写简称。

(四)本表第1项

(一)“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纳税人本期按适用征收率缴纳增值税的应税货物和应税劳务的不含税销售额,包括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货物和价外费用销售额,但不包括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及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并计算调整的销售额。“本年累计”栏数据,应为年度内各月数之和(对由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改按小规模纳税人申报的企业,只填写按小规模纳税人申报期间的各月数之和,下同)。“征收率”栏数据,填写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适用征收率。

(五)本表第2项“其中: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本期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注明的不含税销售额。“本年累计”栏数据,应为年度内各月数之和。“征收率”栏数据,填写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适用征收率。

(六)本表第3项“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税控器具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注明的不含税销售额。“本年累计”栏数据,应为年度内各月数之和。“征收率”栏数据,填写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适用征收率。

(七)本表第4项“销售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纳税人本期按适用征收率缴纳增值税的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不含税销售额。“本年累计”栏数据,应为年度内各月数之和。“征收率”栏数据,填写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适用征收率。

(八)本表第6项“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栏数据,填写纳税人本期按照税法规定直接免征增值税的货物及劳务的销售额,包括符合条件,经税务机关批准的免税固定资产的销售额。“本年累计”栏数据,应为年度内各月数之和。

(九)本表第8项“出口免税货物销售额”栏数据,填写纳税人本期出口免税货物的销售额。“本年累计”栏数据,应为年度内各月数之和。

(十)本表第10项“本期应纳税额”栏数据,填写纳税人本期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10=1×征收率+4×征收率。

(十一)本表第11项“本期应纳税额减征额”栏数据,填写纳税人本期按税法规定减征的应纳税额。“本年累计”栏数据,应为年度内各月数之和。

(十二)本表第13项“本期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预缴税额”栏数据,是指纳税人本期实际预缴的增值税额,不包括:①本期缴纳上期应纳税额;②补缴欠税;③查补入库税款。该栏一般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