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小型零售企业会计、税务、审计一本通
31824800000035

第35章 所有者权益主要的审计问题

11.3.1虚假注资的问题

【例11-12】审计人员在对华为超市2009年账务进行审计时发现,该企业“其他应收款――张某”的账户年初与年末的金额都为50万元,经追溯以前年度该账户情况,审计人员又发现这笔资金于2007年2月开始就一直挂账,原始凭证为张某的一张借条。是什么钱要挂这么长时间?企业财务人员解释是借给了老板张某的,一直没有归还就挂在账上。但是,细心的审计人员发现,该公司2007年1月才成立,注册资本正是50万元。由此,该企业虚假注资的事实被发现。

分析:

《公司法》中要求注册资本与实缴资本必须一致,这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必须一次性缴清注册资本金,因而许多想开公司而资金不足的人,都会想方设法虚假注资,待注册成功后再把资金抽走,钻法律的空隙。因此,在审计类似问题时,应重点关注企业在成立后,主要是在验资,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设基本户这些必经过程后,是否有将注册资金转出的现象。因为企业只有在基本户银行批下来后才能将投资款转到基本户,转到基本户的钱才可以动用。上述流程中缺少任何环节,投资人的款都是转不走的。这里,投资者将投入的货币资金待验资后又抽回,以借款等名义向受资企业借款而长期不还等方式长期占用受资企业的资金从而达到变相抽走资本的目的。

11.3.2股利错入盈余公积的问题

【例11-13】审计人员审阅华为超市“盈余公积”总账下“一般盈余公积”明细账时,发现贷方一处记录摘要内容为“收到股利收入”金额为500000元,于是调阅了该笔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显示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盈余公积。

所附原始凭证为银行通知单,显示对方付款理由为“年底分派股息”。再查阅该企业“对外投资”账户,确有对外长期股权投资。后查明,该公司为了少纳所得税,故意隐瞒收入。

分析:

以上案例中,华为超市的账务处理存在问题,直接影响了利润和企业所得税。盈余公积是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的,而华为超市把本应作为投资收益的股利收入错入了盈余公积账。审计过程中,对所有者权益项下各科目尤其是异常摘要和内容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以此案为例,股利收入一般反映在“应收股利”等资产科目,而非所有者权益科目,这时就要多个心眼,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投资,投资是否有利润,以及利润分红是否及时准确入账等问题。

11.3.3利用盈余公积隐瞒收入的问题

【例11-14】税务人员对华为超市进行例行检查,在履行了常规的发票核对,账实、账账、账表核实等程序后,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但税务人员发现,华为超市生意很好,据推算每年不应该只有几万元的收入。税务人员初步判断有隐瞒收入的可能,但在往来科目中并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税务人员又了解到该企业现金结算的客户比较少,通过银行存款隐瞒收入的可能性应该比较大。在调阅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后,并未发现账单不符和等额资金进出的情况,但税务人员在银行日记账上发现有多笔冲销错账的记录。抽查部分记账凭证发现,贷方科目全部是盈余公积,而所附原始凭证竟然是现金支票。原来该企业为了隐瞒收入,想到通过盈余公积这个平时很少被关注的科目进行转账,而且对入账的银行存款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做法,以冲销错账的方式分批取出。

分析:

以上是利用盈余公积隐瞒收入的典型案例。该企业的做法不可谓不隐蔽,与通过往来款隐瞒收入的方式实质上是一致的。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在进行相关性审计时,绝不可遗漏任何应关注的线索,除必要的常规审计外,关注可能隐藏收入的各类往来款项,如应收应付款项、预收预付款项、长期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当然更不能忽视平时很少被用做隐藏收入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科目。因此,当这些科目的金额发生异常变化时,一定要进行仔细核查,尤其像本例中进行错账冲销,而且不能只关注发生额的变化,因为如果是红字冲销,发生额也为零。

工作小窍门:所有者权益的审计要点

所有者权益的审计是指对投资的有关协议、合同和企业章程条款,利润分配的决议、分配方案,会计处理程序等方面的检查。

1.实收资本。

(1)实收资本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查。

审查确认注册资本筹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审批手续完备,出资协议齐全,符合企业章程的有关规定;审查确认注册资本增减变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增资经验资并经变更登记,减资经债权人同意并经变更登记,转让经其他出资人同意。

审查确认有无通过假验资虚列实收资本,注册完毕抽逃资本,虚假评估虚列实收资本问题。

(2)实收资本的所有权和分类是否正确。

查明企业是否正确划分了权益性资本与借入资金的界限、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界限、股本与资本公积的界限。

(3)实收资本的计价是否正确。

审查确认以现金以外有形和无形资产投资的入账价值与合同、协议规定的价值及资产评估确认价值的一致性。

2.资本公积。

(1)资本公积的合法性审查。

审查转增资本金是否具有合法手续。

(2)资本公积的所有权和分类是否正确。

确认资本公积是否只用于转增资本金,没有转作他用;审查确认资本公积是否按资本或股票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捐赠、资本汇率折算差额分类核算,查明四者有无计入实收资本或其他账户的情况。

(3)资本公积的计价是否正确。

查明资本公积的入账价值与捐赠协议、资产评估确实价值的一致性。

3.盈余公积。

(1)盈余公积的合法性审查。

审查确认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

审查确认盈余公积的使用是否遵循财务制度的规定,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分配股利、兴办职工福利;

审查确认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后,以及分配股利后,盈余公积是否低于法定的数额(不应低于注册资本的25%);

查明支付股利数额是否超过法定的百分比(不超过股票面值的6%);

查明转增资本是否具有合法手续。

(2)盈余公积的分类是否正确。

审查确认盈余公积是否按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公益金分别核算,相互之间没有混淆现象。

4.未分配利润。

(1)未分配利润的真实性审查。

未分配利润是利润总额进行利润分配后的余额,因此未分配利润审计应结合利润及利润分配审计进行。审计时应查明有无因漏缴或少缴所得税,漏计或少计利润而减少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审查确认利润分配比例是否符合合同、协议、章程以及董事会纪要的规定,利润分配额及年末未分配数额一致。

(2)未分配利润账表是否相符。

查明总分类账、明细账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各表中未分配利润的一致性,资产负债表与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数的一致性,以及损益表与利润分配表中利润总额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