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利润表有绝招
说白了,利润表就是指会计主体在某一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其目的是衡量企业在这段时间内到底是获利了,还是亏损了的一张财务报表。
利润表的编制原理是根据有名的“利润收入-费用”这个等式编制的即用企业的所有收入减去企业所有的费用。
(这里的收入、费用、利润都是广泛的概念,不要与会计科目的科目混淆)
1.收入
所谓收入,就是指一般情况下,企业因营业活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例如,中国石化的主要的营业活动是销售石油,所以销售收入是它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分析收入时,我们要检查企业确认的销售收入是否都满足下列要求: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的判断。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销售商品的价款。
实务中,企业售出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协议规定的要求,并已将发票账单交付买方,买方也承诺付款,即表明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够收回。
如企业判断价款不能收回,应提供可靠的证据。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
成本不能可靠计量,即使其他条件均已满足,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
2.费用
费用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费用限定于获取收入过程中发生的资源耗费;广义的费用概念则同时包括了经营成本和非经营成本。我国现行制度采用的是狭义的费用概念,即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
(1)费用的确认条件。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2)费用的特征。
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这种减少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支出。从这个意义上说,费用的本质是一种资源流出企业,它与资源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相反,它也可理解为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从而获得更多资产。
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相反,费用的增加会减少所有者权益。但是所有者权益减少也不一定都列入费用,如企业偿债性支出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显然减少了所有者权益,但不能归入费用。
3.利润
利润就是企业销售商品收入扣除这个商品所有的费用后的余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利润的内涵不同,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
1.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利润表也是以营业收入为基础编制的,2007年,中国石化的营业收入达12048.43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要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贷方余额表示收入的本年收入额。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中国石化的主营业务收入就是销售石油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附带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与“主营业务收入”相比,“其他业务收入”在企业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较小或处于次要地位,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但如果发生舞弊,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税收。
报表的使用者必须知道企业一般会在哪些地方做手脚。
(1)对账外账的审查。
企业生产销售的残次品、附产品、废产品和下脚废料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账。
企业发生的废品、下脚料、附产品销售收入属于其他业务收入范畴。如果不入账,就会少计增值税销项税额,少缴所得税。对此,检查人员在检查时首先要了解企业生产特点,掌握是否会产生附产品等;生产中产生废品废料、下脚废料是否记入原材料。如果在检查中发现账上无记录,可能是将产生的余料、附产品收入记入了账外账。
(2)对营业外收入的审查。
混淆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界限,将本应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的事项记入营业外收入,从而少缴相关流转税。
例如:企业销售原材料收入,本应记入其他业务收入,如果记入营业外收入,就会少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对此应通过检查营业外收入明细账发现线索,再通过账户调阅凭证加以审核。
(3)对劳务收入的审查。
如企业发生的非独立核算的运输部门的对外运输收入、代购代销、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收入等均属于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范畴。由于这些行为不是企业经常发生的行为,企业往往利用其进行舞弊。检查时应注意企业有无发生收入不入账、收入挂往来账或少记收入账的问题,对已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的劳务收入,通过审查企业提供的劳务价值量与记入账的劳务收入是否相符,来分析是否存在少记收入的情况。对隐匿收入的行为,应首先审阅合同,了解收取劳务款的时间和数额,再查看其他收入明细账有无收入记录;如果无记录,应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或现金日记账,根据日记账所说明的该笔业务的日期、凭证号码,找出会计凭证,进一步审查原始凭证,查证企业有无将收入转移到往来账逃避流转税和所得税的问题。
(4)对包装物押金的检查。
税法规定,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不再退还的和已收取1年以上的押金,应并入应税货物的销售额,按照应税货物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等流转税。对此,应通过其他应付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结合出借合同,弄清包装物的出借时间,就可查证有无到期无法归还的包装物押金没有列入其他业务收入而挂在其他应付款的情况。
3.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与企业主要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是企业财务成果的组成部分。其项目主要有租金收入、没收逾期未退包装物的押金收入、应补产品价外补贴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4.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它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2007年中国石化的营业利润为781.42亿元,约占总收入的6.49%。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5.利润总额
(1)利润总额是一家公司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即盈利。
2007年中国石化的利润总额为829.11亿元,约占总收入的6.89%。它与营业收入间的关系为: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当利润总额为负数时,企业一年经营下来,其收入还抵不上成本开支及应缴的营业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发生亏损。
当利润总额为零时,企业一年的收入正好与支出相等,企业经营不亏不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盈亏平衡。
当利润总额为正数时,企业一年的收入大于支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盈利。
按收益总括观点,企业的利润总额包括产品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净收入四部分。其中产品销售利润等于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及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投资净收益等于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营业外净收入等于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产品销售利润减去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构成营业利润(按当期经营观点,营业利润再加上投资净收益就形成企业的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上投资净收益、营业外净收入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就最后形成企业的利润总额。
(2)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能反映出什么?
通过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这一指标能够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管理层的经营业绩。
例如:上海汽车主营业务为投资参股整车企业(上海通用),生产、经营汽车变速器、RC30系列传动箱、拖拉机变速器、转向器等零部件及汽车悬架弹簧等,上海汽车2000年主营业务利润达到9.32亿元,扣除三项费用之后,主营业务方面的经营利润仍有4.50亿元;但是,公司投资收益仍然达到了3.67亿元,似乎有与主营业务平分秋色的架势。仔细分析公司投资项目,尽管公司增加了资本运作力度,利用委托理财、战略投资者和申购新股等方式获取投资收益1.9亿元,但是公司主要投资项目仍然是围绕汽车产业进行,只是投资股权比例较小,所获利润只能以投资收益方式入账。因此,公司主营业务仍然非常突出,利润来源较为稳定。
6.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缴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是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缴纳所得税后的净经营成果。2007年,中国石化的净利润为549.4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4.56%。其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
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1)决定净利润的两个因素。
净利润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率。
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25%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25%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二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2)净收益与现金流量有什么联系。
净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是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进行的,现金预算是保证现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净损益调整法是现金预算编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预计损益表中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收益作为现金编制的出发点,通过逐笔调整处理各项影响损益和现金余额的会计事项,把本期的净收益调整为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可揭示净收益品质的好坏。所谓收益品质,是指对企业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程度予以反映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伴随关系越强,表明企业的净收益品质越好;即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数量上,时间分布)越小,说明净收益的收现能力越强。收益品质越好,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性就越强。
综上所述,净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而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程度又可揭示净收益的品质好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不断增加。这些都会促使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外部集团和个人,日益关注企业现金流量信息及创收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3)净收益与现金流量有什么区别。
净收益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分期确认,依据于费用同收入的配比和因果关系而形成的。而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现金的实际进出。净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时所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
在企业的整个存续期间,其净收益和现金流量在金额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在金额上完全相同则是一种巧合。这两者之间之所以会有差别,是因为采用不同会计概念和时间推移而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净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在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但以后以折旧形式在其估计的使用年限内作为利润的冲销。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期间,如果资本支出超过折旧,超过数额就是现金流量低于净收益的数额;反之,则相反。
存货的周转。存货的增加,在购入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只有以后在售出而取得净收益时才能冲销。因此,在一个会计期间,如果库存增加,现金流量就低于净收益,其所低的金额就是这一增加额;当然,如果库存或在产品减少,则正好相反。
应收、应付款的存在。应收账款反映的赊销收入和应付账款相对应的赊购支出在开出发票阶段就以利润计算,只有在以后用现金结算时才是现金流量的增减。因此,如果在一个会计期间应收款增加,现金流量就会低于净收益;而如果应付款增加,现金流量就高于净收益。反之,情况就相反。
其他额外资金的流动。有额外资金进入企业,或企业偿还借款,这些都是现金流量,但只对资产负债表有某些影响,而对净收益并无影响。
正是以上四个方面的相互制约,才形成了净收益和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不幸事实是:当企业在扩展时,资本性支出将超过折旧,各种存货周转量也会增加,同时应收款和应付款也将增加,因此,有利可图的扩展必然伴之以过高的负现金流量,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过营运资金的经营”,即扩展时没有适当地控制负现金流量和随之投入所需增加的资本,这是造成企业破产的常见原因,也是企业经营亏损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正数,或经营获利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却为负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