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31821200000076

第76章 打开后门的说话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求人办事有些是正常的工作程序,也有时是工作例外的“开后门”,这种情形下说话,更需要讲究一些技巧。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教你一些具体用法。

(1)缓言法

借助插入语、附加问句、程度副词、状语从句及有关句型等来减轻话语的压力,避免唐突,充分维护对方的面子。例如:“不知你可不可以把这封信带给他?”(比较:把这封信带给他!)

(2)悲观法

通过流露不太相信能成功的想法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请求别人帮忙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谈话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条件或意愿,就不要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有分寸。

(3)缩小法

尽量把自己的要求说得很小,以便对方顺利接受,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例如:“你帮我解决这一步就可以了,其余的我自己想办法。”

我们确实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变着法儿使唤人,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4)谦恭法

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诚,使人家感到倍受尊重,乐于从命。

(5)体谅法

首先说明自己了解并体谅对方的心情,再把自己的要求或想法表达出来。

例如:

“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些。”

求人的重要原则就是充分体谅别人,这不仅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而且要在言语当中表示出来。

(6)复数代词法

使用“我们”代替“我”,把自己的看法、意见、决定等表达出来,以免显得主观武断。例如:“我们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找您的。”(意即:这是大家的共同意愿。)

在现代交往中,利用“我们”代替“我”是比较常用的礼貌表达方法。在政治活动、外交事务、学术交流、商务交往中,使用更为广泛。

(7)视点推远法

在表达有关意思时使用无指代词等把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视点推远。例如:“那种事情费不了你多大劲儿。”

细细体会,使用远指代词比使用近指代词显得更委婉一些。

(8)陈述常规法

就是在表达有关意思时仅仅把有关规定讲述一下,而不使用直接指明对方的话语。例如:“上头规定这事由你负责,所以我非求你不可。”

在为公务求人时,陈述理由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这比以个人的口气发号施令要礼貌得多。在平常表示规劝的时候,这种方法有时也很好。

(9)感激法

在提出请求、愿望等时,表示自己将对人家非常感激,并且会铭记人家所做的一切。例如:“如蒙鼎力相助,我们将不胜感激。”“你的大恩大德,我们终生不忘。”

尊重别人的劳动,特别是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这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应该在语言中表达出来。

(10)暗示法

通过旁敲侧击的说话方式,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以免直接驱使对方,令人感到没有面子。例如:“我要出差半个月,我养的那些花没人浇水,就得枯死。”(意即:你来帮我照看一下吧。)

请人做事,不必都要具体详细讲明。在很多情况下只要对方一点儿暗示即可,这样就显得很自然。

(11)预设法

通过蕴含的前提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例如:“这院子前几天是我打扫的。”(意即:今天该你打扫了。)

这句话蕴含了一个前提,就是这院子应该你我轮流打扫。”说话人没有把它直接说出来,则显得比较含蓄。

(12)淡化法

有意使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之更易接受,更有意味。例如:“你帮我把这房间稍稍粉刷一下。”(意即:实际上需要彻底粉刷一下。)

在提出建议、做出评估时,如果根据对方心理特点适当压低调子,效果可能更佳。

(13)夸大法

用夸张的方法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通过说明事情的难度等,求得对方的谅解。例如:“我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意即: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在向对方表示歉意时,适当强调客观原因,可以表明并非主观不积极,因而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当然,这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就会显得不实在。

(14)重言法

借助同语反覆的句式把有关解释、劝慰等表达出来,显得比较通情达理。例如:“领导毕竟是领导。”(意即:这事非你不行。)

类似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交往中很常见,听起来非常自然。

(15)矛盾法

就是使用自相矛盾的话语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例如:“我本来不想跟你提这事,可还是提了。”

回答对方的问话,有时表示肯定不好,表示否定也不好,使用模棱两可的话比较合适。

(16)反语法

使用反话来表示亲密的揶揄、暗暗的责备等,以免话语过分刻板,令人感到不太自在。例如:“你真会开玩笑!”(实际上对方不是开玩笑。)“朋友找你帮忙,看你多热心!”(实际上他很冷漠。)

反语要是使用得当,可以打破僵局,密切双方的关系,显得比较轻松愉悦。

(17)反问法

通过反话式修辞问句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免直陈己见,显得缺乏涵养。例如:“我能怎么办呢?”(比较:事情太糟了,我什么办法也没有。)

在有些语言场合,使用类似的疑问句确实比直陈胸臆要委婉得体一些。

(18)含糊其词法

就是使用不点名道姓的办法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免让人没有面子。例如:“好像有人在上面卡我们。”(比较:这事是你干的。)

在遇到有人故意刁难,请求对方高抬贵手时,不要把事情点破,尽量照顾人家的面子,是非常有益的。

(19)不言自明法

就是使用说半句的方法把有关想法或要求表达出来,做到点到为止。例如:“我们公司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了,你们一下子收这么多卫生费……"

直截了当阻止别人做某些事是颇为令人恼火的。有时只要把不好的可能性稍稍点一点,别人就很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