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31821200000048

第48章 智言妙语,巧脱困境

在被陷害而进入困境时,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脱困的条件。我们看看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是怎么做的。

“纪昀晋献寿礼”太监的喊声像一枚哨子一样在大殿的空气中响起。

乾隆有些烦闷地看了一眼满朝文武大臣的寿礼,非金既银,千篇一律。他希望纪晓岚能带来与众不同的礼物。乾隆皱着眉头看着纪昀的狼狈相,心想:“你平日不修边幅倒也罢了,今天弄成这个样子未免不成体统了。”

“纪昀,你的贺礼一定别出心裁吧?”乾隆问道。

“臣启太后、万岁,臣没有和大人那种大手笔,只能亲笔写了祝寿赋,献给太后。祝太后益寿延年。”纪晓岚道。

和珅心里说道:“开场白还不错,看你下面的戏还怎么唱!”

“好啊!让我们今天见识一下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的书法!”太后道。

两个太监打开盒子,只见盒中只是一张没有装裱也无字无画的白宣纸。纪晓岚一下子如掉进冰窖里一样,浑身冰凉。

“这……”和珅看到他的表情却十分得意,在殿上偷笑着。心想:“你纪昀平日以急智的应变能力沾沾自喜,今天我倒要看看你是怎样出丑的。”原来,刚才在纪晓岚来这儿的路上,轿子被一伙打架的人撞翻,装祝寿赋的盒子早被人偷梁换柱。这一切都是和珅事先安排好的。

和珅讽刺地说道:“纪大人,你连装裱的钱也省了。”

纪昀手忙脚乱地打开宣纸,宣纸上一片空白。他愣住了。

一旁的福康安严肃地质问道:“纪晓岚,一张白纸就是你的贺礼吗?你眼里还有没有太后?”

乾隆不动声色地望着众大臣,大臣们全傻了,他们都为纪昀捏着一把汗。纪昀面色苍白,冷汗直冒。和珅窃喜着上前打着圆场道:“纪大人不会如此失礼,一定是什么地方出差错了。”

福康安怒视着纪昀,纪昀焦虑地四下扫视着,他突然望见窗口强烈的阳光正照在和珅献上的珍珠寿字上。纪昀的脑海电光一闪:有办法了!他镇定下来,双手献上宣纸。乾隆、太后还有满朝大臣的眼睛都疑惑地望着纪昀。

“太后,万岁,请容纪昀晋献寿礼!”

“纪大学士,太后华诞之日,你献白纸祝寿吗?”乾隆问道。

“太后,万岁,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白纸,上面有纪昀的字。”纪昀沉着地说。

众大臣惊讶得很,和珅也是一愣,他急忙凑上前去观看那张白纸。

“纪学士,和珅眼拙,这字写哪了?”和珅问。

纪昀笑道:“不是和大人眼拙,纪昀这字乃用天地精华书成,岂是凡夫俗子看出来的?”。

乾隆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殿上问道:“纪昀,看不出字,如何算数?”

“回皇上,纪昀的字,必得寿与天齐之人,才可看见。”纪昀答道。

“寿与天齐之人非太后莫属,请太后一观!”和珅绝不会放过这个刁难纪昀的良机,他步步紧逼地说道。

太后的好奇心被点燃起来。

“哦,好,待我看看。”太后说罢,站起身来,乾隆搀扶着太后走下大殿。纪昀手持宣纸,悄悄地移动位置,走到和珅所献的闪光的珍珠寿字前面。乾隆扶着太后,没有注意到纪均已移动了位置,众臣中只有和珅注意到了纪昀移动了位置,他不解地望着纪昀。

待太后与乾隆走近,纪昀展开空白的宣纸,宣纸如同一道屏幕,遮住太后与乾隆的视线。窗外,一道强烈的阳光射入,阳光穿过和珅珍珠寿字上的珍珠,光芒更亮,更凝聚。阳光照在空白宣纸背面,好像投影机一般,宣纸正面出现一个“寿”字。

太后惊喜地指着宣纸,她看见了一个寿字!

和珅愕然。乾隆也一怔,宣纸上的聚光“寿”字,仙气十足,空灵异常。

乾隆对母后低语:“纪昀说了,只有寿与天齐之人,才看得到这寿字啊!”太后欢喜地流出泪花,说,“我看到了!”

纪昀此时却松了一口气。满朝文武都跟着松了一口气。

太后兴奋地走回宝座,大声说道,“我看文武百官所献寿礼,纪昀为第一,理应重赏!”乾隆点头称是。

纪昀抹一把脸,甩出一把冷汗,高声说,“谢太后老佛爷!谢皇上!”

和珅眼看着纪昀化险为夷,很失望。自己的计划又失败了。

众大臣十分赞叹纪昀的机智。本想利用这个机会大出风头的和珅,却被纪晓岚的机智抢了彩头,心里对纪晓岚更加耿耿于怀。

纪昀、和珅与众大臣走出大殿大门。纪昀仍不理解刚才发生的事,边走边自言自语,“不可能啊,我明明写了字的啊!怎么就变成一张白纸呢?”和珅伸出拇指,说,“纪大人,佩服!佩服!”

纪昀突然醒悟,一把揪住和珅的衣衫:“你偷了我的字,用一张白纸来害我的!对不对?”

和珅怎么肯承认?忙说:“我哪是那种卑鄙小人?”纪昀说,“你就是这种小人!”

二人这一回合的斗争,纪昀又险胜一局。

生活中的有些尴尬事,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光临。如何应付,一要靠智慧,二要靠妙语。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些例子。

著名诗人莫非应邀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举办学术讲座。诗人讲到自己的诗作时,准备朗诵一段,可诗稿却放在一个学员的课桌上,诗人便走下讲台去拿。由于是阶梯式教室,诗人上台阶时,一不留神一个趔趄倒在第二级台阶上,学员们顿时哄堂大笑。诗人稳住身子,转向学员,指着台阶说:“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也是如此。”这一哲理性的话语顿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诗人笑了笑,接着说:“一次不成功不要紧,再努力!”说着,装着用力的样子走上讲台,继续他的讲座。

有一次,林肯在擦皮靴,某外交官不无揶揄地问:“总统先生,您总是擦自己的靴子吗?”林肯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是啊,那你是经常擦谁的靴子呢?”林肯的高明在于他巧妙地绕开对方所提出的一个判断性问题,进而找出破绽,给对方回敬了一个特指性的反诘。

1972年,尼克松访华,登长城的时候,他因为腿疾只上了三步石级,就站着不动了。于是有记者问他:“总统先生,您为什么不登上最高峰?”尼克松轻松地说:“昨天我与******的会见已经是最高峰了。”尼克松的高明也在于他善于逃脱,巧妙地避开私事谈国务,虽然答非所问,却能趣在言中。

****在主持一次知识问答类的节目时,问道:“阿拉伯某小国的公园里,常常有武士模样的人摇着铃铛走东串西,这是干什么的?”参赛者的回答各种各样,结果都是错的。最后****告诉大家谜底:“这是卖茶水的人。’此时****见参赛者情绪有些低落,赶快补上一句:“看来这地方的水真是太宝贵了,卖茶水的人也穿戴得这么漂亮,把我们都迷惑了。”这句话看来很平常,可一声“我们”,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化解了参赛者由于回答错误可能带来的尴尬;一个自圆其说的道理,消除了参赛者心中的不快,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冷场。

一次,一位客人造访,其中一位女客人还带着一位五岁多的小女孩。交谈中,男主人见小女孩活泼可爱,便不时逗她玩。在亲近中,小女孩突然惊奇地叫起来:“叔叔,你脖子上怎么有个疤?”天真而又很不合适的问话,使在场的人都陷入了尴尬之中,倒是男主人急中生智,作了巧妙的解答:“这不是疤,这是花,这叫‘颈’上添花。”一句幽默的解答,不仅顿时使众人解脱了尴尬的局面,而且,更活跃融洽了交流的气氛,使主客之间进入了欢快轻松的佳境。在这里,主人用的便是引喻解说技巧。“疤”和“花”本是互不相干的两种物体,在男主人的巧妙牵引变换下,使事物在人们的印象中实现了美的转化,从而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

在一些场合中,人们总是会遇到一些进退两难的局面,也许是自己言语失态,也许是周围环境令自己始料不及,也许是对方反应不如事先预料的那样敏捷。在这种情境下,人们有必须学会控制环境,也就是要随机应变,才能控制局势。

我国著名作家湛容访美期间,一次应邀到某大学演讲。

大学生们的思维活跃,给湛容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她也都给以直率的答复。

突然,有人问道:“听说您至今还不是****党员,请问您和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

显然,这样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很容易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湛容略微沉思了一下,答道:

“首先,我很佩服你。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的确不是****党员。但是,也许你还不知道,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丝毫离婚的迹象。由此可见,我跟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还是很深的嘛。”话音未落,博得了满堂的喝彩声。

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大惊失色,或是缺少智慧与口才,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因此,遇到这样的场合,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镇静,冷静地观察局势,然后随机应变,机智巧妙地应付尴尬,甚至将尴尬留给对方。

再如,萧伯纳经常在他写的戏中揭露、讽刺资本家的丑恶面目。一次,一个资本家想在大庭广众之中羞辱萧伯纳一番,他挥着手大声说:“人们常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

萧伯纳毫不生气,反而十分潇洒地笑了笑,随即回敬道:“亲爱的先生,我看你就是当代最伟大的戏剧家!”

一句妙语,不仅为自己解困,还把难堪留给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