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31821200000039

第39章 借物言事,事实证明

我们与论敌交锋中,驳倒了对方的论据或论证,但并不能就此断定对方的论题是错误的,只能说明对方的论题不可靠,而要彻底驳倒对方,还必须对对方的论题进行彻底的反驳。

朝中官员,谁不想讨好皇上,一时间挖空心思,挑选家乡的珍贵物产,献进宫中。和珅这下大捞了实惠,珠宝玉器、奇珍奇玩样样挑着最好的带回了家中。但河间府的官员们献的贡品,虽然也都是一方特产,会赢得皇上的满意,和珅却一件也看不进眼里。看看河间籍的几个官员献的方物,就会明白其中的缘故。

高阳县籍官员献的大白菜,一棵有五十多斤,称得上是白菜里的“状元”;深县籍的官员献的深州蜜桃,一个一斤多重,硕大无比,鲜甜异常,确也是国内独有;河间县籍官员献的鸭梨;乐陵籍官员献的金丝小枣;饶阳籍的官员献的挂面……

这些本来就让和珅感到惊异不已,等到验看纪晓岚的贡品时,更让他觉得是奇中之奇,一时间气得和珅鼻子都歪了。

你说纪晓岚献的是什么宝物?原来纪晓岚的贡品却是别具一格:外面用红纸套封,纸上写有“万寿无疆”四字,拆开来看,里面包裹着的,全是一些长不过半尺、粗不过二寸的小萝卜!

和珅又气又恼,心中却也暗自得意,心想这次你纪晓岚撞在我的手里,我非把你的肚子挤瘪了不可!便奏请皇上,说纪昀侮辱圣上,戏弄朝廷,要皇上将纪家满门抄斩。

皇上闻知此事,知道和珅是挟嫌报复,也不动怒。只是觉得纪晓岚敬献这小小的萝卜确有失敬之处,便将纪晓岚召进宫来。

乾隆看过纪晓岚的贡品,外面包裹得整整齐齐,煞是好看,“万寿无疆”四字写得尤其工整,书法严谨,摆布得当,让人看了不由得不喜欢。乾隆便命人取来萝卜尝尝,谁知又辛又辣,连忙吐出来,问道:

“纪爱卿,这就是你家乡的物产?”

纪晓岚连忙跪下奏道:“圣上明鉴,献县土地瘠薄,物产贫乏,种植最多的,就是这种萝卜。百姓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这萝卜救活了多少人的性命,实在难以计数,臣不敢不称之为宝物呀!家乡虽有金丝小枣,但栽种甚少,不足以向宫中进贡。万岁爷是圣明君主,要官员进献家乡方物,在于察考风俗民情。为臣若敬献他物,均不能反映家乡风情。这家乡的萝卜,才是真正方物,若不献进宫来,臣倒真的犯了欺君之罪。万岁爷,为臣侍奉圣上,尽心尽力,唯独为了家乡百姓,几番冒死请求,若不是家乡贫穷,为臣纵然是死也不敢做出有损朝规的事体。万岁爷明鉴,为臣有罪,只求速死!”

乾隆听他说得情真意切,言词可悯,想到自己巡幸献县所见,纪晓岚所奏不假,于是下令免去纪晓岚的罪过。

乾隆皇上寿辰过后,由内廷选定各处方物,凡是受到皇上嘉许的,都被定为宫廷御品,此后每年,都要按礼节进献,像深州的蜜桃、饶阳的挂面、高阳的白菜,均在此例,这些一方物产,虽然此次出了名,但成为例贡之后,百姓的灾难也就来了。不管年景如何,都要按规矩要求,贡献朝廷。像深州的蜜桃,往往种桃子的农民和当地的官员,都没有机会尝上一个。这时人们都称赞起纪晓岚有胆有识,虽因献进了又苦又辣,不受皇上称赞的小萝卜,担了一场惊慌,但也因此而免于进贡。纪家是献县的富户,良田千顷,受益最多的当然是纪家及其他几家大户,当地的百姓也跟着免去了一层盘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也是检验某个论题是否正确的标准,将对方错误的论题用实践一检验,其错误性立即就会暴露出来。如下例:

有人拜访一位将军,他拿出自己发明的士兵制服给将军看,说这制服是防弹的。

“那好啊,你穿上它!”

将军说着,按铃叫来了警卫。

“你去叫上校带上枪到这儿来。”

将军回头看,防弹衣的制作者已无踪无影,将军再也没有看见他回来。

防弹衣防不防弹,用枪弹一试验便可立见分晓,防弹衣的制作者不敢用来检验,足可证明他所说的不过是骗人的谎话而已。

1968年4月25日,召开“电视斗争大会”批斗著名音乐家贺绿汀。造反派指着贺绿汀说:“你反对毛主席!”

贺绿汀直言相驳,说:“我歌颂毛主席,在延安我把《东方红》改编成合唱曲。解放后我写过《人民领袖万万岁》、《毛主席来到天安门》。”

造反派责问:“你交代,1955年毛主席接见音乐工作者,你是怎样当面猖狂反对毛主席的?”

“我在检查中已经写了,毛主席讲到传统问题时,我插了话。”

造反派自以为得计,继续问道:“你狗胆包天!你回上海做报告,是怎么搬出满清皇朝公开影射攻击毛主席的?”

贺绿汀愤怒地说:“你造谣!我的报告是根据毛主席对音乐工作者的讲话内容讲的。毛主席说,不要学慈禧太后盲目排外,盲目排外与盲目崇拜都是错误的。”

造反派声嘶力竭地说:“你翻案!”

贺绿汀反驳道:“我翻什么案?你们把一个反对阶级敌人的人打成阶级敌人,你们才是翻案!”

贺绿汀义正词严,驳得造反派们无言以对,惶惶不安。坐在办公室监看电视的******气急败坏,一个电话打到会场,停止转播!

贺绿汀列举大量事实,针锋相对,直言反驳,语言泼辣犀利,驳得对方惊慌失措,败下阵来。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要达到驳倒论敌论点的目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列举大量确凿无疑的事实,在铁的事实面前,任凭对方信口雌黄、摇唇鼓舌也无济于事。请看下面的故事:

有个人性急易发怒,碰上个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要倒竖眉毛拉长脸,发一顿脾气,有时还要动手打人。这天,几个人在一起闲聊,他的一个朋友议论他说:“这个人别的都好,就是有两个毛病:一个是爱发火,一个是做事冒失……”这时,他正好从窗外经过,一听,立即脸红脖子粗地闯进屋来,不容分说,劈头盖脸就打。旁边的人急忙拉开他,说:“你为什么平白无故地打人?”这个人喘着粗气,大呼小叫地嚷嚷:

“我啥时候喜欢发火?啥时候做事冒失?他这样说我,我怎能不打他!”

“你现在大动肝火,二话不说就动手打人,不刚好证明你有这两个毛病吗?”大家说。

大家用正在发生的事实直接反驳了这个人的“不发火、不冒失”的论点,在铁的事实面前,他也无法抵赖。

我们也可以用论敌的话来反驳,让对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如下例: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心学”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有一次,他和朋友登山观赏风景,一路上滔滔不绝地谈论他的哲学思想,他说:“凡是人们心中没有想到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就说这些大树吧,它们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们,心中想到了它们,否则就不存在了!”他正谈得兴致勃勃的时候,不料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帽子滚到山下去了,于是扫兴地说:“没想到被石头绊了一跤。”

他的朋友便问他:“你没想到的东西怎么会存在呢?可见还是心外有物呀。”

王阳明无言以对。

王阳明开头说“心外无物”,后来又说“心外有物”,因为他“没想到的石头”绊了他一跤,将他前后的话放在一起,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对方自然也就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