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31821200000031

第31章 利用谐音让对方心服

幽默是一门艺术,纪晓岚一生对此更是乐此不疲,纪晓岚终生导演一些令“闻者绝倒”的事,一生颇为得意。他的幽默总是那么自然,却又那么突然,可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又怎能有如此的性情?纪晓岚将显宦通儒与滑稽大师完美地集于一身。

纪晓岚伴乾隆皇帝下江南。某日游完一寺,走出寺院,又往前走,正走得口渴时,见路边有一棵梨树。纪晓岚顺手摘下一只梨,自顾自吃了。

乾隆见他竞然不给自己让梨,就责难道:“孔融四岁尚且知道让梨,爱卿怎么能在朕面前这样不礼貌,自己便吃了?”

纪晚岚笑道:“‘梨’的音是‘离’呀,臣奉命伴驾而行,哪敢让梨(离)?”

乾隆又说:“那我们分着吃也好呀。”

纪晓岚说:“哎,哪敢与君分梨(离)啊!”

又走了一程,见路边有一棵柿树。纪晓岚捅下一只很熟的柿子,切成两半,与皇帝每人一半。乾隆边吃柿子边道:“怎么这柿子就可以分吃了呢?”

纪晓岚答道:“‘柿’的音是‘事’,臣伴君行,有事(柿)共参(餐)嘛!

乾隆笑道:“你油嘴滑舌的,总难不倒你呀!”

人们喜欢的正是诙谐幽默的纪晓岚,其滑稽的生活方式是避开矛盾的一种手段。

有个大富翁请来一个老先生教他的孩子读书。没教多长时间,大富翁就来问:“我的孩子会作对子了吗?”

老先生想,虽然说不上样样都能对出来,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于是就说:“能作对子。”

大富翁便决定明日面试。老先生预先嘱咐学生道:“明天考试时,我出‘紫袍’,你对‘金带’,可别忘了。”

次日,大富翁与老先生对饮,大富翁请老先生出对试一试。老先生出“紫袍”,学生对“金带”。老先生大喜,说:“我说的没错,他能对了。”

可大富翁也不是很容易被蒙骗的,说:“师生可能暗中商定,得我亲自出题才算数。”即出“和同”二字,这学生仍以“金带”对。

老先生赶紧说:“你将‘分派’二字字音吐清便是。”

大富翁说:“对,‘分派’自然不错,但由老师代讲了,我还是不信。”一指碗内的金针菜出“黄花”,这孩子仍对以“金带”。财主说:“这回可露底了吧?”

老先生忙说:“东家,您老耳朵听力不好,他刚才是说的是‘青菜’。”

大富翁说:“金带和青菜,果然容易听错,我再出一对,如能对便不错。”随手指佐味的“花椒”出对,回答还是“金带”。大富翁说:“这回可掩盖不了了吧?”

老先生旋即答道:“哪里呢?他刚才是说‘荆芥’。”

大富翁无奈,又指堂上所画吕仙像,出“神仙”。这个弟子仍对“金带”。

老先生赶紧以“精怪”搪塞过去。

大富翁穷追不舍,又指墙上春帖“丙辰”年号。这个学生却回答“金带”。老先生最后以“丁亥”代对之,终于使大富翁再也提不出问题了。

上面的“分派”、“青菜”、“荆芥”、“精怪”、“丁亥”都与“金带”之音相近。老先生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灵活应对,表现出高超的应变能力。

但是必须注意,如果故意利用谐音为条件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这就不算巧辩而只能算是谐音式诡辩了。

在论辩中,“谐音法”是应付难题的一种好办法。如下例:

据说张班和鲁班是师兄弟,木匠的手艺也很高超。有一次张班给一个财主修建台阁。财主和他口头约定,如果修建台阁合他的心意,赏五马驮银子,外带一担米,两只猪,三坛酒。

台阁修好了,财主里里外外都检查遍了,半点毛病也找不出来,该按约定条件付报酬了,财主叫家丁牵来五匹马,并排站着,背上横搁一块大木板,木板上放了一块比指甲还小的银子。财主说:“这是五马驮银子。”接着财主拿来用鸡蛋壳装的米粒说:“这就是外赏你的‘一蛋米”’。然后财主又从纸匣里拉出两个蜘蛛,说:“这是‘两蜘蛛’。”最后,他把手指头在只装半杯酒的酒盅里蘸了一下,向前弹动三下,对张班说:“这是‘三弹酒’。”

这里财主利用了“一蛋米”、“两蜘蛛”、“三弹酒”与“一担米”、“两只猪”、“三坛酒”的谐音,利用“五马驮银子”的歧义,企图赖账,拒付张班修建台阁的工资,这就是属于诡辩。我们知道,语言一进入特定的场合,便不局限于原有的语意了,有时与原意正好相反,有时甚至与原意毫不相干。谐音辩论法则正好恰当地利用评议因场合的特定情景而产生新的意义,进而增强论辩效果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