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31821200000003

第3章 把丢掉的脸找回来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喜欢看别人的笑话,幸灾乐祸。因此人大多时候应多为自己的脸面打算,尤其在说错话的时候。有些人并不会体谅你的窘境,很多人更是见到你尴尬便乐不开支。学会打圆场不但能替人解围,而且可为自己找台阶,脱离窘境。

河间府是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人热情好客,诚实友善。袁枚在这里很受感动,主持府试时,生员们的文章也都写得很好,远远出乎袁枚的意料。袁枚临走的时候,学员们将老师送到河间府北门外。眼看就要分手了,袁枚望着河间城里的巍巍塔影,看着为他送行的人群,心里很激动,于是对众人说道:

“承蒙诸位厚待,不胜感激。我们做个对儿,留个纪念吧!”于是他望着城中的双塔吟道:“双塔隐隐,七级四面八有。”

众人都非常敬慕袁枚的文才,也是依依惜别的原因之一。临别时都很激动,此时哪有心思属对儿,所以没有人当时对出下联。袁枚也没耽搁,便告辞而去了。

走了一段路之后,回头看见送行的人还站在那里,远远地向着他的车子挥手告别。

袁枚回到北京,见到纪晓岚,纪晓岚向他问道:

“敝地文风如何?此行亲眼目睹了吧!”

“果然与别处不同,但是我出了个小小的对儿,竟然没有人能对上。”袁枚开起玩笑来。

纪晓岚问他怎么回事,袁枚就把经过讲了一遍,说他们只是摇手不语,表达惭愧之意。

纪晓岚听了大笑起来,袁枚忙问为何发笑?纪晓岚笑道:

“袁大人,你这主考当得太糊涂啦!俗话说,‘师傅不明弟子浊’,你不定取了些什么样的学生。”

袁枚不解其意。纪晓岚说道:

“门生们早对上了,你这先生竟然还不知道。”

袁枚问:“他们对出了什么,我怎不知?”

“他们向你举手示意,就是对出的下联。他们答的是:‘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袁枚佩服地说:“好啊,你真是随机生词,出口即是文章啊!”

袁枚本想借此事奚落一下纪晓岚,没想到让他这样逃脱了。转而又生一计,向纪晓岚一本正经地说:

“在河间府,听得纪姓声誉甚好,贵族一定是户大人多吧?”

“不错,的确是户大人多,仅本支即有数百家。”纪晓岚见他聊起家常,便随口答道。

“既然人口如此众多,但不知有当‘王八’的没有?”袁枚说完,笑嘻嘻地看着纪晓岚。他这爱开玩笑的劲头,可以说与纪晓岚旗鼓相当。

纪晓岚一听也笑了起来,心想这家伙想拿我寻开心,不给你点厉害,你不知道辣椒是辣的。就将计就计,很随便地答道:

“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么多人也许有哇!”

袁枚见这次把纪晓岚噎住了,暗自得意,笑微微地看着纪晓岚。不想纪晓岚接着反问一句:

“府上想来也户大人众吧?”

一听这话,袁枚知他要反唇相讥,立刻谨慎起来,回答他说:

“是呀,敝族也是人口繁多。”

“那么多人,但不知贵府有不当‘王八’的没有?哈哈哈!”纪晓岚说着笑了起来。

这句话问得太刁啦,如说有不当“王八”的,那就是有也不多;如说没有,那就成了否定之否定,全都当了“王八”了。使袁枚无所答对,只是摇头苦笑。最后自我解嘲地说:“你这张嘴确实厉害,半点也不饶人啊!”

有些公开场合,还可能因为以前你曾犯过的错,有人或别有用心或不明就里,当面质问你的不光彩历史,揭你的疮疤。如果你去直接解释,大概没多少人会原谅你,况且在自己的错误上纠缠更会越搞越糟。这时你可用比喻、暗示等,让大家为你设身处地体会你当时犯错的情景。

由于赫鲁晓夫曾经是斯大林非常信任和器重的人,他批评斯大林后,很多苏联人都怀有疑问:既然你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那么你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提出过不同意见?你有没有参与这些错误的行动?

有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这时,有人从听众席上递来一张条子。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赫鲁晓夫的脸上很难堪,他很难做出回答,但他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更无法隐瞒这张条子,他也知道,许多人有着同样的问题。更何况,这会儿台下成千双眼睛已盯着他手里的那张纸条,等着他念出来。

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拿起条子大声念了一遍条子的内容。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道:“谁写的这张条子?请马上站起来走上台。”

没有人站起来,所有人的心都怦怦地跳,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子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心里后悔刚才的举动,想着一旦被查出来会有什么结局。

赫鲁晓夫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话。全场仍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都等着赫鲁晓夫的爆发。

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赫鲁晓夫巧妙地即席创造出一个场面,借这个众人皆知其含义的场景来婉转、含蓄地隐喻出自己的答案。这种回答既不失自己的威望,也不让听众觉得他在文过饰非。

这种巧设情景的圆场之所以很奏效,是因为能让人真正地体验一下,从而快速醒悟他的质问所存在的强人所难的苛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