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地使用停顿,也是论辩取胜的一个绝招!作为一个雄辩家不能不注意语句的停顿所发挥的作用。
这年初夏,纪晓岚在自己新制的扇子上画了一幅画,虽然画时只是兴之所至,信手勾勒,并未十分着意,但画出来后,却是难得的佳作。画面意境开阔,层次分明,让人赏心悦目,那起伏的山峦,白云缭绕,远接天外,山峰之间,一条溪水蜿蜒而下,气势磅礴。山中一座城郭,在周围山势的映衬下,更显得壮丽宏伟。然而在远离城郭的山野中,有一位牧童,横跨牛背,吹奏着牧笛,悠然自得,别有一番情趣。
这天,纪晓岚侍奉在皇上左右,乾隆无意间发现了这一杰作,便问道这扇子为何人所画。纪晓岚忙答是自己的涂鸦之作。乾隆接过去看了又看,感到这幅画确非寻常,在这只小小的扇子面上写出了壮美的山河,但看上面尚未题诗,便对纪晓岚说,这是美中不足,要纪晓岚题上一首诗,就是至臻完美的上乘之作了,纪晓岚正要题诗时,听皇上说道:“你的画可比王摩诘,确是画中有诗啊,依朕看来,用唐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岂不正好和这画相映生辉?”纪晓岚一听,确是如此,没想到自己的随意之作,竟然得到皇上的喜爱,便欣然提笔来,在扇上补题一首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纪晓岚一时大意,将第一句的“间”字漏掉了。
乾隆见他写完,拿在手中一看,就发现了这个疏漏,知道是他一时大意。如果添上这个“间”字,那么这处败笔就损害了画面,心中为之遗憾。转而一想,这纪晓岚尚未被我难倒过,这次我要看他如何回复,便故意把脸一沉,厉声说道:“大胆纪昀,竟敢有意漏字,戏弄朕躬,这次定罚不饶!”纪晓岚不知错在何处,连忙跪下说道:“为臣不知何罪,乞万岁爷明言。”乾隆把扇子向地下一丢,说道:“拿去看来。”纪晓岚拾起扇子一看,乃是丢掉“间”字,不由暗暗叫苦,不知这次圣上要处自己何罪,转念一想,有了主意,就不慌不忙地奏道:“万岁爷息怒,臣怎敢戏弄圣上,臣在扇上所题,实是一首词,本无丢漏一字,听为臣为圣上读来。”纪晓岚抬起头来,高声为乾隆皇帝吟诵道: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乾隆听罢,觉得他这样读确也不错,心想好个聪明的纪晓岚,竟然想出这样的花招!不过本意也只是为了吓他一下,取笑罢了,并非真得要处罚他。乾隆见他如此滑稽,也就一笑而罢,赐他平身。
由于古代汉语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古代的条约合同也往往会因停顿不同而意义有别,这也为论辩者取胜提供了方便。如下例:
从前,有个财主对教书先生十分刻薄,只管饭,不给钱,因此没有人愿意去应聘。有个精通文理的老先生知道这种情况后,想整整他,于是找到那个财主,表示愿意任教,双方订立文约为凭。老先生写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财主接过一看,读成:“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于是满心欢喜,两人便签字画押了。
转眼到了年底,老先生抗议财主不给鸡鸭鱼肉吃,并讨要学费。双方争执不休,直闹到县衙门。县官升堂,老先生拿出文约念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现在财主既不给鸡鸭鱼肉吃,又不给学费,请大人公断!”
县官接过文约一看,立即判财主输了官司,罚他给老先生100两银子。刻薄的财主只好认输。
财主与老先生由于使用不同的停顿,各自对文约的理解就大不一样。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有标点,但碰到稍长的句子,说话者为了表意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需做适当的停顿,这时如果不注意,乱加停顿,也往往影响语意的表达而陷入被动。
如某单位调整工资以后,在一次总结会上,一位领导同志在报告时说:“通过这次工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加了工资的和尚,未加工资的干部,都纷纷表示……”
“妙语”一出,全场听众愕然,纷纷指责道:
“我们这里又不是少林寺,怎么还有和尚?”
“怪不得我们这些人没长工资,原来把指标送给庙里了!”
这位领导之所以闹出这种笑话,就是因为滥用停顿。这难道不足以引起雄辩家的深思吗?
在论辩中说话人不可能一口气把所有要说的话说完,这中间必须有停顿;同时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一句话之间是否有停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停顿,表达的意义就往往很不一样。
一次国共两党会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辩论。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指责说:“简直是对牛弹琴!”中国共产党代表灵机一动,巧妙地回答道:“对!牛弹琴!”
中国共产党代表巧妙地将对方抛出的语句,中间略加停顿,拆成两句还击对方。言简意赅,给对手以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