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31805200000065

第65章 雾都伦敦

伦敦市区因常常充满着潮湿的雾气,因此有个叫“雾都”的别名。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1956年伦敦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

橙色小贴士

■知识链接

“飓风”和“喷火”

“飓风”和“喷火”是英军的主力战斗机。“飓风”的总设计师是西多尼·卡姆。这种飞机是英军第一种起落架可收放飞机。半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1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043马力,三叶可调距螺旋桨,最高时速519千米,升限10424米,最大转场航程1040千米,爬升率800米/分,武备为8挺7.62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和防弹座舱玻璃。制造简单,维护简易,操作简便,以火力密集、机身坚固、机动灵活而著称,战争中曾在各战场上大量使用,不仅被用以空战,稍加改装还能进行反潜、反坦克和对地攻击,受到很大好评。

“喷火”的总设计师是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系列飞机设计师雷金纳德·米切尔。这种飞机有着全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5C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710马力,四叶螺旋桨,最高时速657千米,升限13100米,最大转场航程1060千米,爬升率870米/分,武备为8挺7.7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气动外形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透明水泡座舱能使飞行员获得良好的视野。速度快,机动性好,是当时英军唯一一种在性能上全面超过德军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的飞机,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公认的欧洲最好的战斗机,只是制造比较复杂,数量相对较“飓风”少,在着陆时容易失控,不熟练的飞行员常会发生意外。由于该机在不列颠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而被誉为“英国的救星”。

莫斯科会战

1941年7月16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攻占斯莫棱斯克,叩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希特勒决心发起代号为“台风”行动的莫斯科会战,一举歼灭苏军主力。至9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已在斯莫棱斯克集中了74个师180余万人,1700辆坦克、14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390架飞机。德国大军共分三路:中路是由克鲁格元帅指挥的第4集团军和赫普纳指挥的第4装甲兵团;北路是斯陶斯指挥的第9集团军和霍特指挥的第3装甲兵团;南路是魏克斯指挥的第2集团军和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兵团。

莫斯科是苏联的权力中心,也是苏联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第二大工业中心。苏军在德军调兵遣将的同时也开始调集兵力加强莫斯科的防御,至9月底,苏军在莫斯科聚集了7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7600门大炮和迫击炮,677架飞机。这样,德军东线军队的3/4,苏军西线军队的40%都集中在了莫斯科地区,一场生死大战即将开始。

9月30日清晨,德军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当天就撕开了苏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左翼防线,向前推进了50多英里。10月18日,中路德军距莫斯科正西60英里,北路德军距莫斯科西北98英里,南路古德里安的先头部队已到达距莫斯科二三十英里的地方。然而就在德军准备向莫斯科发动最后的进攻时,天气陡然变坏,大雨使坦克走不多远就陷入泥潭中,补给只能依赖空运,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10月底,斯大林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从西线陆续调到了莫斯科近郊。

11月16日,德军发动新的“秋季攻势”。23日德军占领了克林,28日突破莫斯科-伏尔加运河,到达伊斯特腊镇,这里距莫斯科只有24公里,德军将领霍特从他的望远镜里已能看见克里姆林宫的圆顶。此时,气温已跌到了零下40摄氏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员被冻伤,机器停转、武器失灵。12月4日,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先头部队古德里安决定撤退。第二天,苏军发起了反攻,消灭了50多万德军。

莫斯科会战是两年来横扫欧洲的希特勒首次遭到重大的战略性失败,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从此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知识链接

战火中的音乐会

1942年处在德国法西斯侵略者重重包围中的苏联英雄城市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已弹尽粮绝,到了最危险关头。但保卫这个城市的军民仍然很乐观,列宁格勒前线总指挥、业余音乐爱好者列·阿·戈伏罗夫决定举行一次不寻常的大型音乐会来激励斗志、鼓舞士气。

1941年底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古比雪夫城完成了《第七交响曲》全部。列·阿·戈伏罗夫决定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正是这部曲子。为了开好这次音乐会,驻城飞行员趁夜幕驾机避过德军的炮火,把一只装有4大本总谱的黑皮包取了回来。前线的司令也特意准许演奏家们回到后方进行排练。为了保证演出的安全,前线总指挥戈伏罗夫制订了一个代号为“飑”的计划,用了一个月时间,派出侦察部队测定德军炮兵阵地的方位,以防不测。

就这样在1942年8月9日,列宁格勒举行了一次不寻常的大型音乐会。《第七交响曲》通过无线电波传遍前线,鼓舞了正在浴血奋战的军民。接着,全世界竟相争演,世界各报均以显著位置刊出这一消息。后人称这是“战火中诞生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