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31805200000038

第38章 释迦牟尼与佛教

公元前6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国王的名字叫净饭王。净饭王有一个儿子叫悉达多,从小就特别的聪明,无论什么事情一学就会,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愿意问一个为什么。

小王子一天天长大。有一天,小王子出城游玩,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木棍,艰难地移动着脚步。走出不远,他又看见一个病人倒卧在污泥中,还遇见一群鸟啄食一具尸体。他问一个过路人是怎么回事。过路人说:“你真是少见多怪,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又不是第一次。”回宫后,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十分的烦闷和苦恼。他在想:难道人的一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吗?又有一天,小王子看见一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捧着一个瓦钵,显出一副悠然自得、富足快乐的样子。王子问随从这是什么人。随从说:“这是出家修道的人。”小王子赶忙向修道者行礼,并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的快乐。修道者对他说:“世事无常,只有出家人可以得到解脱。”

回宫后,王子又在想那个修道者的话,他很激动,并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后来,小王子走出国境,在一条河边拔剑剃掉自己的头发,做了一个修道者。

老国王不见了儿子,急得要命,派了几个人出去寻找,终于在森林里找到了悉达多。但小王子坚决不肯回家。此后,悉达多四处周游,寻访有名的学者学习哲学,又跟随苦行僧学道。当时,印度流行的所谓“苦行”,就是要用各种自找苦吃的办法来求道,比如不吃不睡。悉达多也曾经用过这种修行法,结果弄得精神和体力几乎衰竭,但仍然一无所得。后来他意识到,只有身体强壮,才能找到真理。于是,他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和意志。

在他35岁那年,终于想通了解脱人间痛苦的道理,创立了佛教。此后,他云游印度各地,到处说法,过了长达四十五年的传教生活。佛教教义的核心是“四圣谛”,也就是四个真理,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都是痛苦;集谛是说一切皆苦的原因,在于人存在欲望;灭谛是说要消除痛苦,就要消除人的一切欲望,达到涅槃也就是不生不灭的境地;道谛是指示到达涅槃的方法,要修行以达到思想上与外隔绝。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口号,也吸引了劳动人民,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释迦牟尼一生从事传教,八十高龄的时候,还从王舍城出发去传教,结果在途中染病死去。佛教后来传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知识链接

佛教及其起源

佛教由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尼泊尔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教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而方便的说法而已,佛教实际指的是以“般若”的智慧由内心打破莫名的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提倡的宽容仁慈与我国儒家提倡的“仁”有共同之处,从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很深的影响。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特别在我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佛教与基督教、******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香与佛教

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还是在说法的譬喻中,都可以见到香的踪影。由于香能袪除一切臭气、不净,使人身心舒畅,产生美妙的乐受,因此常被用来做为供养佛菩萨、本尊的圣品,如《苏悉地经》中,就把香列为五种供养之一,而《大日经》也将之列为六种供养之一。

橙色小贴士

庞贝古城

早在公元前8世纪,依托于地中海天然良港的一座小渔村庞贝,逐渐发展为城市。几百年之后,它商贾云集,成为仅次于意大利古罗马的第二大城。它北距罗马300公里,西接著名的西西里岛,南通希腊与北非。庞贝城内那神奇的太阳神庙、巨大的斗兽场、恢宏的大剧院、灵验的巫师堂、新奇的蒸气浴室和众多的商铺以及娱乐场馆,吸引了地中海周围城邦的富商和贵族。加上亿万年前城北维苏威火山因多次喷发而带来的奇异岩浆土、火山石以及地热温泉,更使庞贝声名远扬。然而谁能料到庞贝身旁的这座火山,突然会在某一天苏醒过来,张开血盆大口瞬间吞下了闻名遐迩的庞贝城!

公元79年8月24日,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降临到了庞贝城。这天午后一点多钟,离城约十公里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了。滚滚浓烟和无数火星从山顶腾空升起,剧烈的爆炸声接连不断。顷刻之间,天色昏暗,大地摇撼,连平静的那不勒斯湾也翻腾起汹涌的浪涛。那火星是被喷起的熔岩,落地时已凝固成石块。大量的石块和火山灰,把火山附近的地面全覆盖了起来。接着又下起暴雨,引起了山洪暴发。山洪挟带着无数石块和火山灰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向山下猛烈冲去。庞贝,这座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城,就这样整个地被埋没起来……一千多年过去了,庞贝城渐渐被人们遗忘。研究历史的学者只是在查阅罗马古书时,才知道有个庞贝城,但它的遗址到底在哪里,一直是个谜。

18世纪初,意大利农民在维苏威火山西南8公里处修筑水渠时从地下挖出了一些古罗马的钱币,以及经过雕琢的大理石碎块。1748年,人们又在附近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刻有“庞贝”的字样,古城庞贝之谜终于揭开了!从1860年起,人们对庞贝城开始了有计划的发掘工作。开掘庞贝城时,发现了许多悲惨受难的石膏像。当火山爆发时,城内约二千人所处的地方恰巧有空隙藏身,因而没有立即被砸死、压死,可是被尘埃封住,无法逃出。经过很长时间,人体腐烂了,火山的尘埃却形成了人体的模型。考古学家把石膏液灌进这种模型,再现了受难者临终时的各种姿态神情:许多人用手掩面,一个母亲紧抱哭泣着的孩子,不少人趴在墙脚处挖洞,还有一群是用铁链锁着的角斗奴……古城庞贝之谜的揭开,使人们完整地了解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城市的真实情况。

庞贝的圆形大剧场

庞贝城里有多座剧场,与罗马的一样为圆形大剧场。其中用作角斗的圆形竞技场比著名的罗马竞技场还要早建51年。这里主要表演角斗,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角斗,有时也举行体育赛事。圆形剧场外围的围墙高达2米多,墙上绘有许多狩猎、竞技的壁画,反映出当年人们的生活状态。

橙色小贴士

■知识链接

庞贝遗址

在庞贝人心目中,神是无处不在的,他们在城内修建了大量的神庙建筑。阿波罗神庙是城中占地最广阔的建筑。庞贝人认为,阿波罗不仅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诗歌,而且代表主神宣召神谕,预言未来。现在,庙宇虽已毁坏,但其48根庙柱和宏伟的台阶,仍能让人感受到昔日辉煌的气势。传说罗马人的祖先是埃涅阿斯,他的母亲爱神维纳斯在庞贝人的心目中也占有较高位置,因此爱神庙的规模不小。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唯一能够维持罗马“国家”精神力量的就是先祖神话,以及对“当代”皇帝的半神崇拜。于是,庞贝城里的公共家神(佩纳特斯)庙、罗马主神朱庇特神庙和纪念皇帝的庙宇,规模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