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31805200000002

第2章 管鲍之交

桀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他骄奢淫逸,生活腐化,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造寝宫、瑶台,又从各地搜罗美女充填后宫。于是四方诸侯纷纷背叛。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的祖先是周王室的同宗,他的父亲曾经做过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就和鲍叔牙一起做小买卖。每当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不但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

鲍叔牙是夏禹的后代,他后来在齐国当了大官,就举荐了管仲。可管仲三次参加战斗,每次都临阵脱逃。人们讥笑管仲,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知道以后,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就这样,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

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开始争夺王位。最后,公子小白获胜,登上王位,他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把公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当好丞相,他大力举荐被囚禁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一个齐国,有我就足够了,但大王想争霸天下,就得任用管仲。”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把管仲接回了齐国。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辅佐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管仲曾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公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舍弃了一时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知识链接

管仲的思想及影响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齐国上卿,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孔子称管仲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管仲注重经济,主张富国强兵,提出了著名的“尊王攘夷”政策。管仲也非常重视人才,认为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人是重要的,有了人才可以治理国家、发展生产、创造未来。他一方面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规定了选贤的程序和原则,提出了“三选”制度。另一方面重视人才的标准。一要有“德”,“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牧民》)”。二要有“才”,“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形势》)”,即有作为的人才,能够不固守古法,顺应时势,勇于创新。第三,重视对人才的正确使用,即量才使用、破格录用和排斥献媚取宠者。除此之外,管仲继承和发展前人施政重德的思想传统,形成了以“守国之度,在饰四维”为核心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管仲的这些思想在先秦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是对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管仲死后,葬于临淄牛山北麓,这就是著名的管仲墓。管仲纪念馆以管仲墓为依托,以《管子》思想为基础,以管仲的生平为脉络,展现了天下第一相辉煌的一生,也展示了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并综合展示了宰相文化及历代名相对社会的贡献。

《管子》

《管子》一书托名管仲所作。它大约是战国及其后的一批零碎著作的总集。汉代刘向编订时定为86篇,今存76篇。

《管子》一书的军事思想十分丰富,它全面地反映了齐国法家学派对战争理论问题的理性认识。在战争观、治军理论、国防建设思想,作战指导思想上,均有精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