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特许经营管理概论
31800800000029

第29章 特许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2)

13.2.3 特许经营企业的采购计划与采购流程

1.特许经营企业采购计划的制订

采购计划的制订需要具有丰富的采购计划经验、采购经验、开发经验、生产经验等复合知识人才来担任,并且要和相关部门协作进行。采购计划环节是整个采购运作的第一步,它包含两部分内容:采购认证计划的编制和采购订单计划的制定。

2.特许经营企业的采购作业流程与业务内容

采购作业流程会因采购的来源、采购的方式、采购的对象等不同而在作业细节上有若干差异,但基本的流程则异曲同工。

(1)接受采购任务,制定采购单。这是采购工作的任务来源。通常是特许经营企业将各个部门的物料采购需求汇总,经采购认证后报送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确认采购什么、采购多少、何时采购等问题,然后根据确认制定采购单。

(2)制定采购需求计划。特许经营企业的采购部门要根据采购任务单,制定具体的采购工作计划,例如:如何进行资源市场调查,包括对所需的物料、商品或服务的特点有一个准确描述;对商品、价格、供应商等的调查与分析,最后选定供应商,确定采购战略、采购方法、采购进度及涉及采购合同的有关事宜。

(3)联系供应商。根据采购需求计划在拟选的供应商中进行联系,并通知其报价等。

(4)签订采购合同。通过与供应商洽谈、磋商等谈判后,按照采购合同的严格要求签订采购合同书。

(5)进货控制。订货成功后,为使供应商按期、按质、按量交货,应依据合约规定,督促供应商履约,并对供应商履约进行控制。

(6)验收入库。供应商根据合同履约将物料送到后,要督促有关人员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检验验收和入库。

(7)支付货款。货物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

(8)采购评价。每次采购完成以后,要进行采购总结评估,并妥善处理一些未尽事宜。

13.3 特许经营企业的仓储管理

13.3.1 仓储管理概述

仓储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仓储是社会物资生产的必要条件,通过仓储可以创造一定的物流功能价值。仓储也被看作是创造物流利润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物流功能达到“利益均衡”的标志之一,是直接影响物流系统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

1.仓储的作用

(1)仓储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在物流系统中,运输和仓储保管是并列的两大主要功能要素,也被称为物流活动的两大支柱。

(2)仓储是社会物资生产及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仓储作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中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物”的停滞,构成了上一步活动和下一步活动的必要条件。储存的这个作用称做“蓄水池”作用和“调节阀”作用。

(3)仓储可以创造“时间效用”。通过储存,使“物”在效用最高的时间发挥作用,就能充分发挥“物”的潜力,实现时间上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来讲,也相当于通过储存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4)仓储是“第三个利润源”的重要源泉之一。在“第三个利润源”中,仓储是其中主要的部分之一。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回答:一是有了库存保证,就可免除加班赶工,省去了增大成本的加班赶工费;二是有了仓储保证,就无需紧急采购,不致加重成本使该赚的少赚;三是有了储存保证,就能在有利时机进行销售,或在有利时机购进,这当然增加了销售利润,或减少了购入成本;四是仓储是大量占用资金的一个环节,仓库建设、维护保养、进库出库等又要大量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储存过程中的各种损失也是很大的消耗。因此,仓储中节约的潜力也是巨大的,通过仓储的合理化,特许经营企业应通过减少储存时间,降低储存投入,加速资金周转,走降低成本路子来增加利润。

2.仓储的功能

仓库作为储存商品的设施,需要大量的投资,但仓库可以提供一定的服务使仓储投资与收益达到新的“均衡”,同时降低了物流活动的总成本。

(1)通过共同配送实现物流总成本的降低。一方面,仓库接受来自许多厂商或供应商的商品;另一方面,仓库根据客户的要求,把经过整合的商品送到顾客的手中。

(2)通过发挥中转功能实现物流系统总成本的降低。当一个厂商或供应商需要面对许多顾客时,或者许多厂商或供应商要面对许多顾客时,可以在顾客群附近建设一个仓库作为中转地。这种方式的经济利益体现在从厂商或供应商到仓库的大批量运输,而从仓库到顾客的运输可以是小批量的、近距离的。

(3)通过发挥流通加工功能实现物流系统总成本的降低。有些商品的包装或标签可以不在供应商处完成,而是直接以大包装的形式运输到仓库,等到确定具体的顾客后,再在仓库内完成相应的作业。这样做有利于降低风险、降低库存水平和运输成本,也有利于满足客户需求。这类仓库一般被称为流通加工仓库。

(4)通过发挥季节性仓储以实现物流系统总成本的降低。对于一些属于季节性生产或季节性消费的商品,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和消费,需要将商品储存在仓库中,以利于缓冲作用。这样商品的生产就不会受到材料来源和顾客需求的影响,商品的消费也不会受到生产节奏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这类仓库一般被称为储存仓库。

(5)通过仓储的服务功能提高市场营销效益。仓库的服务功能有时满足了营销活动的需要,使特许经营企业的顾客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当销售季节来临时,供应商往往会把商品储存在市场的附近,以满足顾客在紧要的营销期的订货。利用就近储存,可以提高对顾客需求的敏感度,提高物流服务速度,以利于提高特许经营企业商品的市场份额。

(6)提高企业市场形象。特许经营企业在靠近市场的地点建设仓库,可以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提高服务水平。这有利于提高特许经营企业的市场形象,稳定客源,从而增加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13.3.2 特许经营企业的仓库作业管理

1.仓库作业的内容

仓库作业流程是指以保管活动为中心,从仓库接收商品入库开始,到按需要把商品全部完好地发送出去的全部过程。

2.仓库作业过程

仓库作业过程是仓库以入库、保管、出库三个阶段组成,并以此为主线的一系列作业环节的总称。

(1)实物流。实物流是指库存物实体空间移动过程。在仓库里,它是从仓库外流向库内,并经合理停留后再流向库外的过程。

从作业内容和作业顺序来看,实物流主要包括接运、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出库、发运等环节。实物流是仓库作业的最基本的运动过程。仓库各部门、各作业阶段与环节的工作,都要保证库存商品的合理流动。

(2)信息流。信息流是指仓库库存物信息的流动。实物流总是伴随着一定的信息来实现的,这些信息包括与实物流有关的物资单据、凭证、台账、报表、技术资料等,它们在仓库各作业阶段、环节的填制、核对、传递、保存形成信息流。信息流一般是实物流的前提,控制着物流的流量、流向、流速和节奏。

13.3.3 库存

1.库存的含义及库存管理的作用

1)库存的含义

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的商品。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和运输状态的物品。库存是仓储的最基本的功能,除了进行商品储存保管外,它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物流系统中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企业为了能及时满足客户的订货需求,就必须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商品库存。配送中心为了维持配送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预先储存一定数量的商品来满足订货需求。企业存货不足,会造成供货不及时、供应链断裂,丧失市场占有率或交易机会;整体社会存货不足,会造成物资贫乏、供不应求。而商品库存需要一定的维持费用,同时还存在由于商品积压和损坏而产生的库存风险。因此,在库存管理中既要保持合理的库存数量,防止缺货和库存不足,又要避免库存过量,发生不必要的库存费用。

2)库存管理的作用

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组成供应链的企业间关系从过去建立在买卖交易基础上的对立型关系向基于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型关系的转变,供应链各个企业间交流、分享信息,协调进行库存管理成为可能,而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2.库存合理化

库存合理化是指以最经济的方法和手段从事库存活动,并发挥其作用的一种库存状态及其运行趋势。具体来说,库存合理化包含以下内容。

(1)库存“硬件”配置合理化。库存“硬件”是指各种用于库存作用的基础设备。实践证明,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数量不足,其技术水平落后,或者设备过剩、闲置,都会影响库存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如果设施和设备不足,或者技术落后,不但库存作业效率低下,而且也不可能对库存物资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如果设施和设备重复配置,以至库存能力严重过剩,也会增加被储物资的成本而影响库存的整体效益。因此,库存“硬件”的配置应以能够有效地实现库存职能,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为基准,做到适当合理地配置仓储设施和设备。

(2)组织管理科学化。库存组织管理科学化有以下这样几种表现。

①存货物数量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既不能缺少,也不能过多。

②货物存储的时间较短,货物周转速度较快。

③货物存储结构合理,能充分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④货物存储空间合理,能充分满足不同的流通环节和不同地点的需要。

(3)库存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微观上说,合理的库存结构指的是在总量上和存储时间上,库存货物的品种和规格的比例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从宏观上说,库存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意味着库存的整体布局、仓库的地理位置和库存方式等应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了发展规模经济和提高生产、流通的经济效益,库存适当集中应当是库存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库存适当集中,除了有利于采用机械化、现代化方式进行各种操作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降低存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及在提供保供能力等方面取得优势。无数事实证明,以集中化的库存来调节生产和流通,在一定时期内,库存货物的总量会远远低于同时期分散库存的货物总量。因此,相对来说,其资金占有量是比较少的。与此同时,由于库存比较集中,存储货物的种类和品种更加齐全,在这样的结构下,库存的保供能力自然更加强大。

13.4 特许经营企业的包装与流通加工

13.4.1 包装

1.包装的定义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包装作为一个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销售竞争的激烈化,包装所消耗的材料、资金越来越多,浪费现象、过剩包装、过度包装十分严重。包装尽管在物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最终用户和消费者的成本。合理包装就是要尽可能利用包装的优点,减少包装的缺点和不足,使包装达到综合效用最大化。

2.包装合理化

做到包装合理化,是一个综合过程,不是某一方面做好就是包装的合理化,要从包装的整体效果上考虑,尤其是从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方式、包装成本等综合合理运用上下功夫,并符合包装合理化的一般要求。

(1)保护商品,造型美观。设计产品包装,首先是能保护产品质量、产品形状。因此,包装设计要科学,要在保护产品的基础上,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中不被损坏;同时,包装的造型要美观大方、生动形象,图案设计要新颖,对顾客有一定的吸引力。

(2)包装样式和尺寸要考虑与货柜、货台、货架相匹配。包装样式和尺寸尽量形成倍数关系,尽量与货柜、货台、货架的尺寸相匹配,以利于载货效率的提高,以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仓储费用。

(3)货箱标准化。货箱必须是满足每箱的装货量达到一个标准数量,这样既保证载货的效率提高,又简化验收手续,给货物流通和管理带来一定的便利。

(4)包装样式要与物流功能相适应。对于物流量大的产品,包装样式要利于运输的装载量和库存保管的堆高,以提高运输和保管的效率。包装样式要尽可能简化,利用拼装、压缩等方式,才能提高装货周转率。包装样式设计还要考虑搬运工作是否容易迅捷,工业包装特别要求易于入库和易于开包以提高作业效率。从保护产品品质的方面考虑,应采用坚固的包装,能够承受外部的压力与冲击;同时,为了废料的回收处理,包装材料也应便于迅速处理。

(5)注意所选包装材料的价值。包装材料及包装手续的费用在商品价格中占着一定的比重,要采用价值分析法降低包装成本,从而使物流总成本降低。由于产品包装已成为产品的一部分,所以产品包装必须与产品价值相符合,不考虑产品内容、用途和销售对象,而单纯追求包装装潢的精美华丽,以此来吸引顾客,其结果只能是主次颠倒、弄巧成拙。

(6)包装设计经济实用。包装设计要尽可能做到既能节约包装费用,又能节约物流费用。这就要求包装设计中选用的包装材料要尽量便宜;要设计多用途和能多次使用的包装;尽可能合理地利用包装空间;要避免过分过度的包装。

(7)包装要凸现产品的特点、功能等。要能够从包装的图案、形状和色彩等方面显示出产品的特定和独特风格,例如化妆品的包装要色彩艳丽、造型优美、装潢雅致;贵重的工艺品的包装要材质华贵、造型独特、装潢富丽;儿童用品的包装要五彩缤纷、活泼美丽;食品的包装要喜气吉祥。

有些产品的性能、使用方法、使用效果常常不能直观显示,需要用文字加以说明。包装设计要抓住顾客对产品消费的需要,指导其消费。例如:药品类产品,要说明药品成分、功效、用量、禁忌等;服装类产品,应说明用料、规格、尺寸、洗涤和烫熨方法等。

(8)不断探索先进的包装作业方法。要使用先进的包装作业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时甚至只变更施工顺序,就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包装成本。

13.4.2 流通加工

1.流通加工的定义

流通加工是现代物流系统构架中的重要结构之一。流通加工在物流系统中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物流系统对于用户的服务水平。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检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是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态变化,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和提高附加值的需要,是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

2.流通加工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加工,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综合考虑流通加工与配送、合理运输、合理商流等的有机结合,做到最优的选择。

为避免流通加工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流通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设施等,都需要做出正确抉择。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流通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通过流通加工,有效地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流通加工和物流的部分功能有机的结合促进了销售,提高了物流的效益,充分体现流通加工在物流过程中的作用。离开商流和物流功能的有机结合,流通加工也就失去了意义。

(2)流通加工与合理运输相结合。流通加工能有效地衔接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促进运输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可以减少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之间停顿的环节和时间,使两者之间的转换更加合理,从而大大提高运输水平和运输效益。

(3)流通加工与配送相结合。在配送功能中的流通加工,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的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不需要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从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流通加工在配送之前,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

(4)流通加工与“配套”相结合。“配套”是指将使用上有联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应给用户使用。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是,完成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所以,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的能力。

(5)流通加工与节约相结合。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消耗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时考虑其合理化的较为普遍的形式。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是看其是否能实现社会和企业本身的两个效益,而且看其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对流通加工企业而言,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果片面追求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适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不仅有违流通加工的初衷,而且脱离了流通加工的范畴。

(6)流通加工绿色化。绿色流通加工是绿色物流的范畴之一。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从而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造成的能源和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的集中加工减少了居民分散丢放垃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13.5 特许经营企业的运输管理

运输作为物流最重要的环节,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运输就没有物流,就没有物流功能的实现,更没有物流增值功能的实现。物流运输在特许经营企业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5.1 运输的地位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创造“场所效应”

通过运输,将物运到场所效应最高的地方,就能发挥物的最大潜力,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也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跨越空间的运动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是运输承担了改变“物”的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运输再配以装卸、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地完成改变“物”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2.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之一

运输是特许经营企业降低成本的宝库,原因如下。

其一,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它和静止的保管不同。运输主要承担着大跨度空间位移的任务,由于活动的时间长、距离长,消耗大量的动力,消耗的动力绝对数量越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越大。

其二,运费成本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从运费来看,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50%的比例,有些产品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用,所以节约的潜力是很大的。因此,提高物流运输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对特许经营企业的成本和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13.5.2 运输的合理化

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有5个方面的因素,称做合理运输的5要素。

1.运输距离

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或船舶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距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运距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缩短运输距离从宏观、微观角度都会带来好处。

2.运输环节

每增加一次运输,不但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而且必须要增加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包装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会因此下降。所以,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3.运输工具

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按运输工具特点进行装卸运输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一环。

4.运输时间

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运输时间短,有利于运输工具的加速周转,充分发挥运力的作用,有利于货主资金的周转,有利于运输线路通过能力的提高,对运输合理化有很大的贡献。

5.运输费用

运费在全部物流费中占有很大比例,运费高低在很大程度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实际上,运输费用的降低,无论对货主企业来讲还是对物流经营企业来讲,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对运费的判断,也是各种合理化实施是否行之有效的最终判断依据之一。

物流过程的合理化运输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即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运输活动。由于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合理化。

只有从上述5个方面考虑运输合理化,才能大量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促进经济循环的顺畅。

13.6 特许经营企业的配送管理

13.6.1 配送的含义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是物流活动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它将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起来,既包括了商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活动中的若干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一小范围内全部物流活动的体现,也有人称配送是物流活动中的“小物流”。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的物流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进行流通加工活动。它的目的指向是安全、准确、优质服务和较低的物流费用。

13.6.2 配送的功能

配送是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的集结与组配,以最适合的方式将货物送达客户的全过程。配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1)集货。集货是将分散的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来,以便进行运输、配送的作业。

(2)存储。配送中心是物资的集散中心,为保证用户的需要,配送中心必须广泛组织货源,集中储备,且必须具备相应的仓储能力。

(3)分拣。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堆放的作业。

(4)配货。配货是使用各种拣选设备和传输装置,将存放的物品,按客户要求分拣出来,配备齐全,送入指定发货地点。

(5)配装。在单个客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客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与一般送货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

(6)配送运输。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较高额度的运输形式,—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

(7)送达服务。将配好的货物运输给客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结束。这是因为送达货物和客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达货物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

(8)配送加工。这是指按照配送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流通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这是因为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13.6.3 配送的意义与作用

随着物流的迅速发展,配送在许多国家不但广为实行,而且也成了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经济结构、节约社会劳动及充分发挥物流功能起了巨大的作用。

配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和优化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

(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4)简化了手续,方便了用户。

(5)提高了物资供应保证程度。

(6)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13.6.4 配送作业的实际操作

配送作业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作业项目之间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整个过程既包括实物流,又包括信息流和资金流。

(1)配送业务活动是以客户订单发出的订货信息作为其驱动源。在配送活动开始前,配送中心根据订单信息,对客户的分布、所订商品的品名、商品特性和订货数量、送货频率和要求等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确定所要配送的货物种类、规格、数量和配送的时间,最后由调度部门发出配送信息。

(2)备货也称进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由于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即通过集中采购,扩大进货批量,从而降低商品交易价格。同时,可以通过降低运输成本等以取得集中备货的规模优势。

(3)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和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

(4)在配送作业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求属于增值性活动,虽不具有普遍性,但通常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

(5)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的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堆放的作业。

(6)配货是用各种拣选设备和传输装置,将存放的物品按客户的要求分拣出来,配备齐全,送入指定发货地点。

(7)当单个客户的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客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和运力的问题,这是就需要配装。

(8)送货作业是将货物装车并实际配送。完成这些作业则需要事先规划配送区域的划分或配送路线的安排,由配送路线选用的先后次序来决定商品装车的顺序,并在商品配送途中进行商品跟踪、控制、制定配送途中意外状况及送货后文件的处理办法。

(9)结算作业是配送最终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送货单在得到客户的签字确认后或交给第一承运人并签署后,可根据送货单据制作应收账单,并将账单转入会计部门作为收款凭据。

13.6.5 实现配送作业合理化的基本途径

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达到配送合理化。

2.推行加工配送

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求得配送合理化。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目的更明确且和用户联系更紧密,更避免了盲目性。这两者有机结合,投入增加不太多却可追求两个优势、两个效益,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3.推行共同配送

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线、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从而追求合理化。

4.实行送取结合

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成了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成为用户的储存据点,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一车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可以开展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的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使运力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的发挥,从而追求合理化。

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有资源把握,可以放心地实施低库存甚至零库存,可以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以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另外,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从国外的经验看,准时供应配送系统是现在许多配送企业追求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6.推行即时配送

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担心供应不足、供应不及时,提高供应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此外,用户实行零库存,即时配送也是重要的保证手段。

13.7 特许物流配送中心

13.7.1 配送中心的含义与作用

1.配送中心的含义

配送中心是指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开展拣选、加工、组配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从配送中心的涵义可以看出,配送中心专指为有效保证商品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调配机构。它从供应商手里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包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

2.配送中心对特许经营的作用

随着我国特许经营稳定持续的发展,配送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特许经营中,如果不根据用户需求不间断地供货,特许经营企业就无法生存发展。配送中心对特许经营的主要作用如下。

(1)降低进货成本。配送中心的统一、批量进货,可以提高厂家和批发商的发货业务效率,降低发货成本。同时,由于批量进货,长期稳定的需求可以争取供应商在价格上的优惠,从而降低商品价格,使特许经营企业以低价位参与市场竞争。

(2)变分散库存为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成本。由于配送中心能稳定、保质保量、适时地配送商品,特许经营门店就不需要较多的库存,可以把库存面积用做营业面积,提高销量。同时,集中库存总量大大低于分散库存总量,既减少资金积压,加快了资金周转,也增加了对门店的调控作用。

(3)进行流通加工,提高商品附加值。随着特许经营的发展,特别是便利店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配送中心的加工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充。许多商品由生产地高效运抵消费地后,在配送中心进行细分、小件包装、贴附标签、条形码等,并逐渐具有了蔬菜调理、食品冷冻加工、食品保鲜等功能,提高了商品的附加值和作业效率,降低了门店管理费用,并有利于实现企业统一的管理和企业形象的建立。

(4)传递商品流通信息,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特许配送中心通过对生产商、批发商的供应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分析,能较客观地了解市场信息,并及时向特许经营门店传递消费动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13.7.2 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特许物流配送中心可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1.按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划分

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主要有周转、保管、分拣、流通加工等。根据其侧重点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

(1)储存型配送中心。这是最为传统的配送中心。商品进入配送中心后,先是分类储存,再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拣、配货,最后送到门店。此种配送中心具有储存、分拣、配货和送货的功能。储存型配送中心的最大优点是具有较大库存,能安全供应。但其营运成本高,投资大,与供应商协调比较复杂。现阶段,此类型仍是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主流。

(2)流通型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的方式进行分拣、配货和送货作业。其典型方式是大量货物整进以后迅速分类、配货并配送给门店,货物在配送中心仅作少许停滞。特许经营门店每天要接纳大量商品,这就需要快速而无误差地进行分类、配货作业。因此,需要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来支持业务处理。

(3)加工型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具有集中加工后当日供给各门店的功能,是将流通加工和当日配送两个功能合并在一起的配送中心,有时也称“日配中心”。

2.按不同的营运主体划分

特许物流配送中心按不同的营运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用型配送中心。这是指特许经营企业独自组建配送中心,实施对内部各门店进行商品供应配送的配送中心。自用型配送中心是特许经营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灵活性,能满足门店的独特需要。但是,这种小而全的模式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

(2)公用型配送中心。自用型配送中心的建设成本高昂、管理费用居高不下,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出现了由第三方营运的配送中心,即公用型配送中心。它是由供求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按照货主要求,提供现代、系统和全程物流服务的营业性配送中心。

(3)共同型配送中心。这是指由特许经营企业和批发商、生产商共同投资建设的配送中心。通过对商品销售、在途和库存的共同经营管理,减少了资源投入,降低了配送费用,提高了配送效率。

13.7.3 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1.储存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这种配送中心具有储存功能,适用于日用百货和保质期较长的食品。

2.流通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这类配送中心不具备库存功能,不设保管区。这种配送中心的理货及配货区面积较大,商品在理货区短暂存放后,立即配货送到门店,需要非常严密的营运管理,适用于保质期较短、保鲜要求高的商品。

3.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特许经营企业经营的一些商品在配货前,需要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加工,这就需要具有流通加工功能的配送中心来处理。

13.7.4 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

高效率的配送是由高效营运的配送中心来完成的。特许经营企业配送中心的各项作业活动必须是合理、高效的,才能不断提高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以达到占领和扩大市场,使企业获利之目的。

1.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

(1)ABC分析法。这是库存管理中常用的管理方法。它是指为了达到库存结构合理化,将在库商品按当年出库额的大小顺次排列,再算出每种商品出库额在出库总额中的比重,以此为依据将它们分为A、B、C三类,以便抓住重点、照顾一般,分别进行储存控制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

ABC分类法的理论基础是: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在成千上万种储存商品中,少数几种占用了大部分资金。在销售活动中,成千上万种商品中少数几种取得大部分利润。很明显,在工作中如果找出关键的少数,将有限的力量用于解决这些具有决定性的少数商品上,对这些关键的少数施以较强的管理力量,必定取得较好的效果。

(2)零库存管理。“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货物的储存数量很低,甚至可以为零,即不保持库存。零库存可以大大减少仓库存货的一系列工作,降低物流成本,如仓库建设,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和存货占用流动资金等。它主要是通过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努力缩减持有的库存来实现的。

2.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进发货管理

(1)进货系统的管理。进货主要包括核对送货单、检查货物数量、检验货物品质等接收货物时的必要作业。进货系统的管理主要是缩短进货的检验时间,并存放到合适的保管场所。特许物流配送中心在收到货物时,只需输入发票号,计算机就能显示配送中心要货的时间和明细,快速准确地核对送货单。对货物品名、数量的确认,大多采用扫描仪,简单快捷。品质检查发现不良品时,货物应暂存在临时储存场所,同时采取追加订货和变更进货数量等对策。

(2)发货系统的管理。发货主要包括检查货物的数量和种类、运输包装、发货单证及货物装车规划和运输线路规划等作业。发货检验是较费时间的作业,如果被检商品上带有条形码,用扫描器自动读取该条形码,并与计算机中的信息核对,这样可大大提高发货效率。

3.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分拣管理

特许物流配送中心一般设有高效率分拣系统,它能在接到用户订单之后,随机发出配送指令,在最短时间里,从庞大的高层货架储存系统中准确找到要出货的货位,并按订单要求,从不同的货位取出不同数量的货物,搬运到理货区或发货区进行配货并准备装车送达。自动分拣系统既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又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连续作业,误差极小。

4.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派车及送货管理

派车及送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选择最佳配送线路、最佳配送时间、最佳配送工具,并提高车辆满载率;根据司机及随车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体力,合理安排人员;对配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返回配送中心后进行分析;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能预测所需车辆的种类、台数、功能,并及时和第三方物流公司联系。

5.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管理

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一般分为交易层、管理层、决策层和战略层。

其运行过程是:交易层收集配送活动的具体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上传至管理层,管理层根据交易层传递的信息整理成各种报告,再传递至决策层,决策层在详细分析这些报告后,结合销售计划、财务计划等形成配送决策,并协助总经理形成战略决策。这种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信息循环,提供了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信息,提升了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和营运效率。

6.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合理化作业管理

这是指通过对各功能要素进行合理化作业管理来寻求高效率营运效果。

其主要措施包括:明确配送目标,将整个流程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完成配送任务;加强配送的计划性,使整个配送有条不紊;在组织配送时具有适当的灵活性,在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思考与练习

1.简述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

2.简述特许经营企业的采购计划与采购流程。

3.简述特许经营企业的仓库作业管理流程。

4.简述特许经营企业库存合理化的内容。

5.简述特许经营企业包装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内容。

6.简述特许经营企业运输合理化的内容。

7.简述特许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

8.简述特许经营企业物流合理化的目标及实现配送作业合理化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