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发展演变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由于它的理论体系不如藏传佛教,加上一些政治领袖如阿拉坦汗对藏传佛教的提倡和政策的引导,所以在明末清初之际被藏传佛教黄教派所取代。
萨满教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沉淀,虽然在明末清初处于末流,但依然根植民间,与远古信仰一脉相承,其文化底蕴不可谓不深厚。在这方面,萨满教对北方民俗的影响以及它的环保意识,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书写了特殊的篇章,其现实意义不可小觑。
明代社会的诸多宗教处于新旧交替的重要转折关头。当时的萨满教由于在元代受到佛教等外来宗教的影响冲击,没有完成向一神教的过渡,其政治地位被藏传佛教取代。元亡后,其势力北撤塞外建立蒙古汗廷,在蒙古民间具有深厚基础的萨满教一度复兴。
明代初期,执政者鉴于前代崇奉藏传佛教的弊端,便促使汉传佛教的恢复和发展。这样一来,藏传佛教的藏传佛教在内地失去了昔日的荣光,国师、佛子在内地的佛教活动,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们被挤出内地,来到关外传教。当时藏传佛教中黄教派的传播者乃济陀音首先东行,来到关外。
藏传佛教到关外传教,不仅适应了崛起中的女真人宗教信仰的需要,而且也使得东北萨满教和藏传佛教为了各自的利益,既互相融合,又互相排斥,体现出明代社会诸教更替的一个历史过程。
至明孝宗朱佑樘时期,东北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正式皈依藏传佛教黄教派,宣布蒙古萨满教为非法,收缴蒙古萨满教各类法器、翁贡,进行焚毁处理。至此,结束了萨满教在蒙古族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使之变成了一个非法的宗教组织,蒙古族萨满教急剧衰落。
阿拉坦汗原本信仰萨满教。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阿拉坦汗属部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人口迅速增加,急需聚敛社会财富。可是萨满教所倡导的大规模的血祭和殉葬制度,愈加冲击着本已薄弱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不分主次的多神观念使蒙古社会为争权夺利而动荡与纷争不息。所以萨满教已不可能为阿拉坦汗所选择。
随着阿拉坦汗和明王朝关系的改善,阿拉坦汗也失去了利用其他宗教的可能,而信仰藏传佛教是阿拉坦汗当时唯一的选择。
阿拉坦汗皈依藏传佛教后,宣布萨满教为非法。于是,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萨满教只好转入民间,进行秘密活动。但藏传佛教的传播,各地情况又有所不同。
地处东部边陲的科尔沁草原,当藏传佛教传入时,萨满教势力依旧炽盛。那里的普通牧民乃至执政者无不崇信萨满教。直至黄教派的乃济陀音东行,赴科尔沁地区传播藏传佛教,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乃济陀音在来科尔沁地区之前,曾经在大黄帽洞道场苦修法。有一次,他正在诵经说法,为修道备用的酸奶桶突然向东倾斜,奶汁洒向东方。乃济陀音认定,向东部蒙古传教的时刻已到。于是,在1627年,率领30名弟子,向东出发,来到盛京即沈阳,然后前往东部蒙古地区传弘黄教。
当时在盛京的皇太极诏谕乃济陀音,让他领弟子们前往蒙古科尔沁部的土谢图汗驻地去传教说法。土谢图汗驻地位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
在土谢图汗驻地位,乃济陀音敦促科尔沁部的人,禁止杀生,废除萨满教古老的翁衮崇拜,恭敬三宝。他最极力宣传《大悲心陀罗尼经》,使蒙古人相信此经文能够抵御魔鬼和灾难,确保来世幸福。
由于乃济陀音的劝诫,众多科尔沁王公、贝勒、贝子、福晋们均已皈依黄教,成为虔诚黄教的信徒,并将乃济陀音尊奉为科尔沁部10旗博克达葛根。
科尔沁部10旗王公们商议,共同集资为博克达喇嘛营建一座寺庙。并依乃济陀音之旨,选定白音胡硕,兴建了著名的遐福寺,以供驻锡。白音胡硕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
在乃济陀音宣传佛法的时候,科尔沁地区萨满教最高首领郝伯克台,为了维护萨满教的利益,带领自己的众多门徒,坚决反对佛教代表人物乃济陀音的传教活动。然而,科尔沁地区北元执政者此时已皈依藏传佛教,并全力支持乃济陀音。在僧、俗联合打击下,郝伯克台最终遭到失败,向藏传佛教妥协投降。
为了科尔沁萨满教的生存,郝伯克台及时改变策略,采取佛、巫合流,以变求存的方法,保住了萨满教。以郝伯克台为首的妥协派,遂被称之为“白萨满教派”。
科尔沁萨满教教主郝伯克台投降藏传佛教后,一部分坚信自己教旨的萨满巫师抵制其妥协行为,遂从“白萨满教派”中分裂了出来。
这些萨满巫师坚持原教旨主义立场,继续反对藏传佛教及其理念,提出“斩下僧人头,祭坛做牺牲”的口号。他们不向佛社祈祷,不与喇嘛一起做法,不进入主人家佛堂,不依桌椅,席地而坐,遂被称之为“黑萨满教派”。
由于萨满教在蒙古族聚居区的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常遭到蒙古贵族和下层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以至于从明神宗朱翊钧开始直至清代前期,萨满教在的主导地位大大下降。残酷的现实使北元执政者认识到,如不改弦更张,一味地崇信萨满教,总有一天,势必要危及蒙古贵族上层集团的切身利益。
明神宗时的1574年,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邀请西藏黄教教主锁南嘉措即三世****来蒙古传教。4年后,阿拉坦汗和锁南嘉措在青海相会,并为土默特部举行了隆重的入教仪式。自此,大批蒙古人出家为僧,黄教寺庙在蒙古各地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接着,锁南嘉措向蒙古各部提出了严厉打击萨满教的措施,例如,蒙古各部民如要信奉藏传佛教,必须立即放弃信奉萨满教,否则即强行抄家,没收牲畜、帐幕等全部财产。他还大骂萨满教是邪教,在蒙古地区必须连根拔除。
锁南嘉措的强硬措施,获得了蒙古贵族的大力支持。明思宗时的1604年,蒙古上层颁布了《卫拉特法典》,以法律的形式禁止萨满教。其中规定:谁请萨满主持祭祀和跳神,就判罚其马匹;取缔萨满教的祖先神翁衮;为祭祀而杀牲畜者,判罚财产。
1609年,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颁布法规,强令蒙古人民在大喇嘛呼图克图和藏传佛教徒所到之处,一律供应各种所需物品和车马,喇嘛有权将违者处决。
在当时,尚在东北的清太宗皇太极也在竭力实行笼络东北蒙古的方针政策,大力赞同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流传,这对于日趋陷入危机状态的萨满教来说,不啻是雪上加霜。
这样,在清代前期,蒙古地区的萨满教就逐渐地销声匿迹了。但是,萨满教在满族生活地区,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旁注]
藏传佛教 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
汉传佛教 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流传于我国,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为主。在历史上,汉传佛教同时受到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影响,但以北传佛教的影响力较大,南传佛教只在云南等地流传。事实上,汉传佛教可以说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
黄教派 是我国藏传佛教宗派。黄教派即格鲁派,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故名。黄教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创教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故该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黄教派既具有鲜明的特点,又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后来居上,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派别之一。
《大悲心陀罗尼经》别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因为佛所说的经典,都叫经,所以《经》这一字,就叫通名。因为只有这一部经,特别叫这个名字,其他的经典,都不是用这名字。这部经以“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来做譬喻。陀罗尼是梵语,此云“总持”;总持就是法,这种总持的法。
牺牲 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此外,“牺牲”二字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佛社 民间信佛者和僧尼互相配合而结成的佛教组织,在民间一般称为“法义”或“法社”。有时两者混称。我国民间结佛社之肇始,最迟不晚于北魏。北魏初年,民间为共同组织建造佛像,以齐心协力完成此类浩大工程,遂结成团体,以一族或一村为单位,时称“义邑”或“邑义”。
土默特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蒙古诸部,并重新划分6个万户,土默特部为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任命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此后,其次子阿拉坦汗占据十二土默特之大部,逐渐强大起来。以后逐渐成为右翼诸部政治、经济、宗教的活动中心。
《卫拉特法典》成吉思汗以后的蒙古家庭法,1640年制定。作为17世纪卫拉特蒙古的大法典,《卫拉特法典》鲜明地呈现了卫拉特社会封建世俗等级和僧侣等级的状况。制定这一法典的目的,在于巩固封建主对劳动人民的治理,调整厄鲁特与喀尔喀各部之间的关系,建立共同抵御外族势力的同盟。
[阅读链接]
1653年,乃济陀音离开白音胡硕“遐福寺”回到归化城小召寺,即后来被清康熙皇帝赐名的“崇福寺”诵经作法。不久,乃济陀音接到科尔沁左翼中旗王后宾图哈敦病重的消息,应清顺治帝敕命和弟子们的恳求,前去为其主持祈祷。当他走到翁牛特部境内的锡尔噶河北岸时,得悉宾图哈敦的讣报,遂返回。
在返回归化城途中,乃济陀音圆寂,据说终年96岁。弟子们将其舍利安放银质覆钵式灵塔内,置于白音胡硕遐福寺主殿楼上,以备后世信徒供养。
清代满族的萨满教祭祀
明末清初之际,藏传佛教在满族虽有一定的势力,但未能压抑住萨满教,而满族萨满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释、道二教以及民间宗法性传统宗教的成分,因而在明末清初东北的满族聚居区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在当时的东北地区,女真族领袖努尔哈赤、皇太极正在积极利用宗教巩固其政权。虽然他们当时未将萨满教列于其中,但由于萨满教始终为满族所信奉,故又采取听之任之的政策。
清王朝建立后,具有悠久萨满教信仰历史的满族在入关定鼎中原后,把萨满神祭仪式带入了京城,在皇城内建神堂祭祀萨满诸神。1747年,清乾隆帝命庄亲王允禄等总办、官著承修《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这是清代对萨满祭祀仪式的一次官方性质的大规模整理。
作为一个多神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在清代初年信奉3个神系:自然神、动植物神、祖先和其他神。
清初萨满教的自然神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七星神、火神、山神的崇拜。
七星神即北斗七星神崇拜和祭祀,对满族来说古已有之。满族很早以来就认为,夜晚万籁俱寂时,七星北斗在繁星之中显得特别耀眼夺目,并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因此,企图通过对它的祭祀,达到消灾免难的目的。
当时祭星的具体做法是:用明末由辽东传入的汉地巫术,即剪纸人的办法,先由萨满剪成若干张纸人,然后对北斗七星祈祷,希望它能帮助人驱逐恶魔病鬼,转嫁于纸人。
清初火神崇拜,体现了满族历来对火的重视。满族一向认为,人世间,只有圣洁的火才能祛除妖邪,保佑人们平安。萨满教中作为神、人相通的媒介萨满,一向有使用火的高超绝技。因此,满族十分重视对火神的祭祀,每年春秋祭祀火神木雕像。
清代对山神的崇拜依然如旧。满族贵族认为自己发源于长白山,受到山神的保佑,取得一统天下的大权。因此,清代历朝执政者总要派官吏拜祭长白山。1677年,清圣祖康熙皇帝诏封长白山神祭祀如“五岳”祭祀的规模,从此对之届时望祭无缺。1754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巡幸吉林时,特意望祭长白山。1875年,清光绪皇帝加封长白山神为保民。
清代萨满教的动植物神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乌鹊、狗和柳树的崇拜。
关于乌鹊崇拜,清代广泛流传着的有关其始祖的传说,就是与乌鹊联系在一起的。据史载:满洲原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儿湖里。
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浴毕上岸。有神鹊啣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甚鲜妍。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遂啣口中,甫着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后生一男,生而能言,倏尔长成。母告子曰:天生汝,实令汝为夷国主,可往彼处。将所生缘由一一详说。乃与一舟顺水去,即其地也。
这个男孩,被称为满族贵族的始祖;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的布儿湖里,被认为是满族的发源地。
据说努尔哈赤在东北建立的清王朝的前身后金政权,其军队和明军在辽沈地区作战时,乌鹊多次充当了救命恩人的角色。因此,满族贵族以及一般平民十分崇拜乌鹊。祭祀之时,各家均于院内立一神竿,每天放置米谷,称为供神鹊。
满族对犬的崇拜也由来已久。满族是一个以狩猎为主的民族,缺少马匹和牛具。因此,狗在打猎时充当了主人的得力助手。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中,狗又成为满族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
扒犁对缺少车马的满族人民来说,是冬天在雪地和冰冻的江河上最好的交通工具,一般都是由1只至4只狗在前牵引的。狗拉爬犁的故事和传说,至今还深深地埋藏在东北人民的心目中。
正因为狗在满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颇受崇拜。清太祖努尔哈赤时就明确规定:不准杀狗、吃狗肉,不准穿戴用狗皮做的任何物品。至今,东北的某些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还在这样做。
柳树与满族的关系也很密切。满族远古先民的女性崇拜就是证明。在满族社会中,柳还被解释成世间初起时的一种物质,一些家庭在举行家祭时,常在供案上摆一些柳枝,上面有9枝绿叶,象征着九天,祭后将柳枝请入神龛中。家祭仪式体现了萨满教的植物图腾。
家祭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因为多在春秋时节进行,所以又称为“春秋祭”。在祭祀前的一段时间里,从环境到物质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此期间,一是不允许争吵、打斗,借债、不允许嬉笑,二是不允许孕妇及各种不洁的人参加,三是要准备好各种食品和供祭祀使用的器具。
家祭的第一天是祭神,分为朝祭和夕祭。神位设在正西墙上的神龛里,所祭之神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关帝圣君。西炕设供桌,摆放糕、酒、饼等各种食品。萨满头戴神具,摇铃持鼓,口念吉词,款款起舞,众人也击鼓相和。夕祭的神位在西北角,所祭之神都是部落之神和祖先。需要背灯祭的是“佛多妈妈”,希望她保佑家族人丁兴旺。
家祭的第二天是祭索伦杆,也叫神杆。索伦杆高约2.5米至3米,上有锡斗。祭杆时将猪的各种内脏放在里面,如果3天之内,被鸦鹊吃完,便是大吉大利。因为每次的大祭都要重新更换索伦杆,所以这种祭杆大典是十分隆重的,参加的人,甚至路过此地的陌生人,都可进去分食祭肉,并且不必向主人致谢,只要向神杆磕头便可。
第三天是换索的仪式,要在院内插柳,并将孩子脖子上或腕上的线圈取下,再把柳枝上的新锁为其戴上,这就是换锁,目的是想求得神灵的保佑。
满族和其他民族一样,也认为人死后灵魂到了阴间。这种灵魂不灭的观点,直接导致对祖先和其他神的崇拜。
祖先崇拜在萨满教的宗教信仰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早在关外时期,满族就有所谓竿祭礼,即家家屋前都竖立一根丈余长的细木,杆头系上布片,表示祭祀祖先。至入关定鼎北京后,上自宫廷皇室、下至平民百姓,均祭祀祖先,其程序和礼仪完全系统化了。
清初,在执政阶级重视释、道二教的影响下,萨满教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即从不知有佛存在,见有诵佛经者即哂笑不已的情况,到吸收释、道二教的观念,开始崇拜和祭祀释、道诸神。
在清宫和民间祭祀的诸神中,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关圣帝君、观音、火神、龙王、山神、菩萨、财神等,都赫然列名其中。
其中清代皇族爱新觉罗家族的萨满祭祀场所叫堂子,又叫国祭,但官员庶民禁止设堂子。入关前和入关后,他们在各地修了许多用于祭祀的堂子。
堂子祭典礼各不相同:元旦拜天及出征、凯旋祭堂子,是国家大典,由皇帝主祭,王公大臣陪祭。日祭、月祭、立杆祭,则是皇室或皇帝个人的祭典,属于家祭,无须陪祀。
堂子祭祀,首先要立神杆。立完神杆的堂子祭祀,分为朝祭与夕祭。朝祭神有3位,即释迦牟尼、观世音、关帝圣君。朝祭神的设立显然深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
一般满族家中除供观世音、关公、楚霸王神位外,还喜欢供“锁头妈妈”,用麻线栓一支箭在门头,一年祭三四次。祭祀时,一般在晚上把箭头拿下来,摸黑磕头,祈求“锁头妈妈”保佑一家平安。
在清代,满族萨满教的宗教活动主要分为两类:祭祀和跳大神,但无论是哪一类,都是通过萨满教的巫师萨满进行的。
清代满族的祭祀活动有许多种,如祭天、祭祖、祭神等,甚至婚丧大事,也要祭祀。所有这些祭祀,萨满均参与其中,上香、手摇神铃、歌乐词、念祭文。其中的男女结婚仪式,最能够体现萨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满族的青年男女结婚仪式,一般要进行3天。第一天,清晨,新郎跪在祖先神位前,亲友在旁站立,倾听萨满念祝词:
鹊神安排的一对美满夫妻,有山路神保佑,一定把新妇娶到家。
新郎是个勤劳的人,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捕鱼,是穆尔察家族的好后代,能永远听祖宗们的话。
新妇是个和顺姑娘,在家勤劳能织网,能养蜂,能下水捉蟹捕鱼。
两户亲家和睦相帮,愿把新娘娶到家,永远吉利。
太阳出来后,全体宾客均到院子里祭天地诸神。萨满任主祭,并高举香火念祝词,同时又敲打神鼓,边唱边舞。接着,众人一齐跪向天地诸神叩拜。
夜间,众人还要举行野祭,萨满的角色与白天相同。他们先向神偶祈祷,希望能保佑平安、幸福。然后,萨满领着众人跳舞、唱歌。
第二天喜宴,第三天娶亲。当新娘被接到新郎家里后,举行成婚仪式。首先萨满要念祝词,接着新婚夫妇到院子里的神杆下面叩拜天地、祖先诸神。至此礼成,萨满参与的活动结束。
清代满族萨满教也跳大神流行。在当时科学技术和医药卫生不发达的时代,不懂得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办法,而误为是鬼神妖怪作祟,于是就请萨满跳大神,以消灾祛病。清初人曾记录顺治年间黑龙江宁古塔地区满族萨满教的跳神情景:
跳神开始时,萨满先持鼓静坐,接着连打几个哈欠,双眼紧闭,呼吸好似停止一番,恍恍惚惚,好像神已附在体内。忽然,他开始抖动身体,同时用手击鼓高歌。之后,又站起身来,逐一请神,并问明何神致病,用何法处置。询问明白,萨满开始祭神,口中念念有词,词意谁也听不清楚。念毕,萨满告诉人们,作祟的鬼神妖魔已除,病已好。
祈祷后,若病人痊愈,需还愿酬神;若未痊愈,则称病人供献不周,需再多供献钱财。
清代满族萨满教的这些祭祀活动,与满族原始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原始崇拜在日常习俗中的表现。
[旁注]
定鼎 新王朝定都建国的意思。鼎,是古代的一种青铜炊具,三足,两耳,圆形;亦有长方四足者。相传禹铸九鼎,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们作为传国重宝,此后“鼎”便成为拥有政权的象征,后世因称定都建国为“定鼎”。
后金 或称后金汗国,是出身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满洲建立的政权,为清王朝的前身。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改元天命,两年后公布“七大恨”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至其子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大金”国号停止使用。
扒犁 满语称“法剌”,是满族、赫哲族等民族冬季的主要运载工具。曾经流行于吉林、黑龙江等省。用两条辕木做底,上面立插四柱,每柱高约三寸,上面穿两根横木,横木上或铺木板,或铺搪木,前辕上翘,穿绳,一般套马两匹,行于冰雪之上,速度快捷。
神龛 是放置道教神仙的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神佛龛座位不分台阶,依次作前中后、左中右设位;祖宗龛分台阶依辈序自上而下设位。少数多姓合祠者,也分龛或座依各姓辈序设位。祖宗龛多为竖长方形,神佛龛多为横长方形。龛均木造,雕刻吉祥如意图案和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神仙故事图像,金碧辉煌。
爱新觉罗 是清为朝皇室姓氏。“爱新”是满语“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即今黑龙江省依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
宁古塔 是我国清政府治理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后来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即今吉林市。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在此驻扎军队。据《宁古塔记略》说努尔哈赤兄弟6人占据此地,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名“宁古塔”。
[阅读链接]
据传说,清乾隆年间由朝廷秘密派来的叫达木丁毕喜日勒图的高僧,决定在陈巴尔虎的北部叫希拉乌苏的地方,以大展法力、各显其能、一决雌雄为名召集众多佛教徒和萨满、巫婆,并计划乘机将萨满们一起烧死。
由于萨满们预作法术,同时长天生“蒙克腾格里”也保佑他们,等到约定的那一天,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暴风雪铺天盖地而来。不但没有人应邀前来,而且也无法放火焚烧,结果,企图把萨满集中起来烧杀的恶毒计划没有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