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萨满教原本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积累和发展,至元代已形成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宗教世界观。尤其是萨满教在元代后期走向民间后,在民间创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文化。
长生天是蒙古族萨满教的最高神明,蒙古族民间也一直把长生天当作第一拜祭对象。在蒙古族的历史上,萨满教的长生天观念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成吉思汗”的含义就是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与汉族帝王的“君权神授”具有相同的意义。拜祭长生天是蒙古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并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元代民间萨满教信仰中,萨满能知一切神的意旨,能解梦和预言未来,同时又是医师,但萨满治疗病人不用医术,而是通过巫术来驱逐恶魔。蒙古人称之为“博格勒姆依”,意思是请萨满作法。
如果某人生了病,就请萨满来。萨满见到病人,先进行一番审察,然后把一个羊胛骨放在火上烤,观察其裂纹。这种占卜形式在元代民间非常普遍。
作法时,萨满首先要穿上法服,经过长时间的舞诵祈祷,萨满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越舞越狂,不断快速旋转,击鼓声和铜镜的撞击声急骤交响。萨满唱着咒语,然后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请不同的“翁衮”神附体,借以与恶魔作斗争。据萨满说,恶魔被驱逐后,病人就能恢复健康了。
为了保障一个地区的太平昌盛,也要请萨满来。在蒙古包里摆好贡桌,一只黑羊或白羊被拉到草原宰杀,炖好的肉从骨头上撕下来,羊头和骨头放在一个高台子上烧掉,说“我们获得了长生天的赐品和仁慈”。然后萨满开始跳神,待所有的肉都被吃光,人们护送萨满回家。
为了孩子、牲畜、马匹能增多、长寿、无病无灾,萨满被请来。在门蒙古包里,摆上贡桌,上面放上若干组12根祭祀蜡烛和同样数量的碗。在门外宰杀一匹灰黄色马,集中几口锅,所有的肉被剔下来炖好,放进几个大盆里摆在“翁衮”神前面。然后进行祈祷。
如果出现牲畜、马匹减少,猎物消失的情况,也要请萨满来。制作9个男人和一条狗的铁制像,一个妇女的铜制像,再用木块做一只小猎狗。杀一只羊,把所有的肉煮熟。这时,萨满边跳神边唱道:
我们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制作的那些人是北方十三王子的随从和猎人。
据说从此牲畜和猎物不再减少。人们吃光那些肉,然后护送萨满回家。
元代民间萨满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占卜。萨满用火烧羊的肩胛骨,通过观察烧出的裂缝来预言将来的事。有时也用飞箭来占卜。
烧骨占卜迄今还在蒙古族牧民中流传,只限于失盗寻物。卜法是将绵羊肩胛骨煮熟后,去肉入火中烧,烧后观看骨在燃烧中裂出的纹路,以此推断失物盗去的方向、远近及能否找到等。
肩胛骨柄头被称为“陶高”,即与腿骨相接部分,大面被称为“浩特”,即中央。用火烧过后,手抓陶高面对浩特观看,纹路自中央裂向某一方向即为被盗失物的去向。
据萨满所说,火纹复杂为难找,不复杂为易找。如纹路顺纹中有横纹出现或纵横交错,即为实物不易找寻;如纹路只在浩特,未裂向周边,即被盗失物未走远,反之,寻找就要费时费周折。同时,裂纹如从外向内为没有内线,反之为有内线。到顶端如两纹相接,则盗贼已将盗物转手于他人等。
元代萨满有九道关的考核仪式。这种仪式与古代锡伯族的“察库兰”即上刀梯仪式类似,但元代蒙古族也有自己的特点。
九道关的蒙古语为“依孙达巴”。萨满学徒期满后,必须参加隆重的仪式,接受严格的考核。在诸多的考核项目中,有所谓闯九道关的项目。
“九道关”,即9把铡刀、9个烧红的犁铧、9把锥子、9把火、9根针、9杆扎枪、9个烙铁等。萨满过了这“九险”之后,自以为神通广大。但有些人却过不了关,半途而废。
九道关的内容与程序包括法术、人数、时间、地点、食品、场地等内容。法术即过“九险”的“鄂都干”拜大巫师学到的一套咒语,通过21天或49天的诵读,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就认为是法术。
主持“九险”的巫师8人至20人,少了不行。参加“九险”过关的人数不限,但不得少于20人。
时间选在在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夏末秋初季节里进行。地点一般设在离村庄两三千米远的土丘上或山冈上。参加过“九险”的师傅和徒弟准备充足的酒肉、粮食、蔬菜、帐篷及炊具。
场地的设置是,在山丘或土岗上搭起3米见方的大板台,离地面3米左右。四边有9阶木梯,每阶绑上一柄铡刀,刃朝上。木台中间的斗里盛满粮食,粮食上插着黄色的幡旗,八方插上各色小旗。木台四角坐着四位手握法鼓的师傅,称为“镇角”。
过“九险”开始,要通过的“鄂都干”一手拿法鼓、一手拿着锥子,光脚踩着刀刃上台。上去者,镇角的师傅便以萨满教规矩,一一考问八方“腾格里”即天神,答对者从西北方请下台。反之,在屁股上打三鞭,从台的东北角撵下台。
蒙古族萨满教认为,宇宙存在“三界”,上界为天界,是各路天神居住的地方,上界又划分许多层次,诸如3天、33天乃至99天之类;中界为人界,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共同生息的地方;下界为阴界,是各种妖魔鬼怪栖息的地方,下界也划分为许多层次。萨满巫师闯九道关,就是象征上升九重天,下入阴间地狱。
蒙古族萨满教认为,东北方有一万丈沟壑,人死后灵魂归居之。原始萨满教的特点之一,便是三界不全。天东北角的豁口、幽深的长洞,都得以中界为中心。后来,从人间中界延伸出上界天国,在其他人为宗教影响下,再延伸出了下界地狱观念。
祭敖包也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是蒙古族最为隆重热烈而又普遍的祭祀活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二日、十三日是牧民的祭敖包日。
敖包一般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
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的多为单个体,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敖包修建以后,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到这里祭拜,祈祷人畜兴旺。
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一般都是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农历七、八月份。此时,正值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有的一个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几个苏木、几个旗联合祭祀的。
祭祀时,非常隆重、热烈,几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点火、诵经。
祭祀仪式开始后,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
最后,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
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赛布鲁、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蒙古族祭敖包的习俗渊源已久,其所祭祀的内容十分丰富,如祭祀长生天、拜山岳、拜河流等。所以,祭敖包是祭各种神灵,是个综合概念。
蒙古族萨满教的祭词、神歌,与神话、传说一样,是蒙古萨满教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远古时期的祭词、神歌,基本是祭祀礼仪中用诗句唱诵的神话、传说观念,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所以,蒙古萨满教的祭词、神歌也是蒙古族文学最古老的部分。
在蒙古族萨满教祭词、神歌的书面资料方面,我国记载最早、最丰富。从元代开始成书、明清两代数次修订的《金书》,不但是记录成吉思汗陵祭礼仪式和祭词、神歌的专书,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蒙古萨满教祭礼仪式和祭词、神歌的专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蒙古萨满教祭礼仪式和祭词、神歌的集大成,具有典范性的代表意义,是萨满教祭词、神歌的文学形式。
[旁注]
宗教文化 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占卜 意指用龟壳、铜钱、竹签、纸牌或星象等手段和征兆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迷信手法。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动。但自然征兆并不常见,必须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占卜的方法便随之应运而生。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动向和变化向非人的灵体探询想要知道的事物。
咒语 在我国属于道教法术的一种,以某种特别的顺序或特殊音节念出,以促成某些神秘学中的特殊效果的语句。它是一种巫术行为。咒是口头语言禁忌,平时禁止使用。一经使用,它就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会致对方于死命。咒语文字表现形式是符箓。
九重天 我国传统说天有九霄,即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九重天”是数量词,九重天中的九字,只是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所以有“极限”之意。九重天是指天有极多极多重。
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是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勒勒车 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作为蒙古文明的一个代表,勒勒车在蒙古族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赛布鲁 蒙语意为“投掷”,早在古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就有使用“布鲁”的痕迹。匈奴人狩猎使用的“沁型器”,契丹人使用的“骨朵”都与布鲁有承袭关系。布鲁原是蒙古族狩猎和自卫的工具,后来也成为蒙古族儿童们的投掷器械。平时用于锻炼身体和提高技术,后又逐渐演变为体育运动项目。
成吉思汗陵 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占地约5.5公顷。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阅读链接]
“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与北美印第安语,原词含有智者、晓彻、探究等词义,后逐渐演变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也被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从成吉思汗时期开始,萨满就在蒙古族信仰中占据崇高地位。
元代皇帝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等,都以萨满主祭祀。每遇战事,则由萨满进行占卜以断吉凶。人生大事皆询萨满,信之甚切。蒙古萨满教的观念是古代蒙古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