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31754400000005

第5章 小春天气(2)

喝了两斤黄酒,吃得满满的一腹。我和G君坐在洋车上,被拉往陶然亭去的时候,太阳已经打斜了。本来是有点醉意,又被午后的阳光一烘,我坐在车上,眼睛觉得渐渐的朦胧了起来。洋车走尽了粉房琉璃街,过了几处高低不平的新开地,走入南下洼旷野的时候,我向右边一望,只见几列鳞鳞的屋瓦,半隐半现的在西边一带的疏林里跳跃。天色依旧是苍苍无底,旷野里的杂粮也已割尽,四面望去,只是洪水似的午后的阳光,和远远躺在阳光里的矮小的坛殿城池。我张了一张睡眼,向周围望了一圈,忽笑向G君说:

“‘秋气满天地,胡为君远行’,这两句唐诗真有意思,要是今天是你去法国的日子,我在这里饯你的行,那么再比这两句诗适当的句子怕是没有了,哈哈……”

只喝了半小杯酒,脸上已涨得潮红的G君也笑着对我说:

“唐诗不是这样的两句,你记错了吧!”

两人在车上笑说着,洋车已经走入了陶然亭近旁的芦花丛里,一片灰白的毫芒,无风也自己在那里作浪。西边天际有几点青山隐隐,好象在那里笑着对我们点头。下车的时候,我觉得支持不住了,就对G君说:

“我想上陶然亭去睡一觉,你在这里画吧!现在总不过两点多钟,我睡醒了再来找你。”

陶然亭的听差来摇我醒来的时候,西窗上已经射满了红色的残阳。我洗了洗手脸,喝了二碗清茶,从东面的台阶上下来,看见陶然亭的黑影,已经越过了东边的道路,遮满了一大块道路东面的芦花水地。往北走去,只见前后左右,尽是茫茫一片的白色芦花。西北抱冰堂一角,扩张着阴影,西侧面的高处,满挂了夕阳最后的余光,在那里催促农民的息作。穿过了香冢鹦鹉冢的土堆的东面,在一条浅水和墓地的中间,我远远认出了G君的侧面朝着斜阳的影子。从芦花铺满的野路上将走近G君背后的时候,我忽而气也吐不出来,瞪目呆住了。这样伟大的,这样迷人的落日的远景,我却从来没有看见过。太阳离山,大约不过盈尺的光景,点点的遥山,淡得比初春的嫩草,还要虚无缥缈。监狱里的一架高亭,突出在许多有谐调的树林的枝干高头。芦根的浅水,满浮着芦花的绒穗,也不象积绒,也不象银河。芦萍开处,忽映出一道细狭而金赤的阳光,高冲牛斗。同是在这返光里飞坠的几簇芦绒,半边是红,半边是白。我向西呆看了几分钟,又回头向东北三面环眺了几分钟,忽而把什么都忘掉了,连我自家的身体都忘掉了。

上前走了几步,在灰暗中我看见G君的两手,正在忙动。我叫了一声,G君头也不朝转来,很急促的对我说:“你来,你来,来看我的杰作!”

我走近前去一看,他画架上,悬在那里,正在上色的,并不是夕阳,也不是芦花,画的中间,向右斜曲的,却是一条颜色很沉滞的大道。道旁是一处阴森的墓地,墓地的背后,有许多灰黑凋残的古木,横叉在空间。枯木林中,半弯下弦的残月,刚升起来,冰冷的月光,模糊隐约地照出了一只停在墓地树枝上的猫头鹰的半身。颜色虽则还没有上全,然而一道逼人的冷气,却从这幅未完的画面直向观者的脸上喷来。我簇紧了眉峰,对这画面静看了几分钟,抬起头来正想说话的时候,觉得太阳已经完全下山了,四面的薄暮的光景也比一刻前促迫了。尤其是使我惊恐的,是我抬起头来的时候,在我们的西北的墓地里,也有一个很淡很淡的黑影,动了一动。我默默地停了一会,惊心定后,再朝转头来看东边天上的时候,却见了一痕初五六的新月,悬挂在空中。又停了一会,把惊恐之心,按捺了下去,我才慢慢地对G君说:

“这一张小画,的确是你的杰作,未完的杰作。太晚了,快快起来,我们走罢!我觉得冷得很。”

我话没有讲完,又对他那张画看了一眼,打了一个冷痉,忽而觉得毛发都竦竖了起来;同时自昨天来在我胸中盘踞着的那种莫名其妙的忧郁,又笼罩上我的心来了。

G君含了满足的微笑,尽在那里闭了一只眼睛——这是他的脾气——细看他那未完的杰作。我催了他好几次,他才起来收拾画具。我们二人慢慢地走回家来的时候,他也好象倦了,不愿意讲话,我也为那种忧郁所侵袭,不想开口。两人默默地走到灯火荧荧的民房很多的地方,G君方开口问我说:

“这一张画的题目,我想叫《残秋的日暮》,你说好不好?”

“画上的表现,岂不是半夜的景象么?何以叫日暮呢?”

他听了我这句话,又含了神秘的微笑说:

“这就是今天早晨我和你谈的神秘的灵感哟!我画的画,老喜欢依画画时候的情感节季来命题,画面和画题合不合,我是不管的。”

“那么,《残秋的日暮》也觉得太衰飒了,况且现在已经入了十月,十月小阳春,哪里是什么残秋呢?”

“那么我这张画就叫作《小春》吧!”

这时候我们已走进了一条热闹的横街,两人各雇着洋车,分手回来的时候,上弦的新月,也已经起来得很高了。我一个人摇来摇去地被拉回家来,路上经过了许多无人来往的乌黑的僻巷。僻巷的空地道上,纵横倒在那里的,只是些房屋和电杆的黑影。从灯火辉煌的大街,忽而转入这样僻静的地方的时候,谁也会发生一种奇怪的感觉出来,我在这初月微明的天盖下面苍茫四顾,也忽而好象是遇见了什么似的,心里的那一种莫名其妙的忧郁,更深起来了。

十三年旧历十月初七日

【赏析】

所谓“小春”即是十月小阳春的略语。《小春天气》以青年画家G君未完成的杰作《小春》为线索,是一篇充满了神秘忧郁感的文字,同时也是一篇具有象征主义色彩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在郁达夫的创作中是少见的。

文章用了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移居北京一年来的生活情景,表达自己对人生美满的期待与现实不如意的矛盾给自己带来的忧愁,表达自己的价值追求不被认可、不被理解、不得施展而造成的痛苦。这一切忧愁与痛苦变成了一张笼罩作者心头的大网,使他处处感到了隐隐的悲哀与忧郁。

文中的前四部分写自己的疏懒无聊,写自己的衰老病弱,都极平淡,没有波折也没有起伏,极行文至与青年画家G君相邀去效外写生,也仍是平淡。只是在那景物的描写里,杂有些许的冷意,让人读了感到莫名的悲凉与寒冷,仿佛在荒凉的旷野听到了箫声。

文中的最后一部分写陶然亭的日暮时分的情景,写得凄美,荒寒,而画家G君的画更是让人感到恐怖。文章就在最后这令人感到神秘与恐怖的氛围中结束了,让人觉得压抑、恍忽。笔者不禁想起以前阅读残雪小说的感觉(当然,残雪的小说把压抑、神秘、恐怖放大强化了许多倍)。

本文的结构有些散漫,这是因为作者在文章中重视非理性的直觉体验,抛弃一切逻辑思维所遵循的必要程序,力求在沉思冥想中,令非理性的直觉突破物象的界限与语言的束缚。此文在看似不着边际、错杂纷纭的局面中,以“心”与“意”作为唯一主宰,作为文章的灵魂。《小春天气》看似写得漫不经心,但我们在细细品味后分明能感觉出文中含有某种人生世事的象征意义。作者在“小春天气”里感到的是“残秋的日暮”,这既是作家的自画像,也是社会现实的写生。文章在表面的杂乱中很好地表现出了彼时彼地有思想的知识分子矛盾、彷徨的心理状态。

郁达夫所在时代的陶然亭已是处在效外了,而如今的陶然亭却在闹市的包围中。如今即便在“小春”时节,陶然亭的日暮也失去了它从前的荒寒,我们所看到的只会是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