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正殿太素宫的路,更加曲折,是一个狭长的英文字母C的样子。太素宫向北建在C字的正中背上,前面缺处,深谷中突起一峰,也是一座百丈来高的锥形石山,为香炉峰。太素宫后的一排石嶂,正中就是齐云岩,峰名玉屏峰,左峰为石鼓,右峰为石钟。石钟峰之右,向西直去,为隐云,浮云仙鹊,展旗等峰。石鼓之左,向东这一边,为碧霄,石林拱日等峰。我们上正殿,系从拱日峰下,顺着C字底下的狭长半圆弯过去的,走了二三里路,方到了太素宫的正门,清初建的一座牌坊之下。路的两旁,尽是些第几第几房,什么什么殿的背依危岩,门临绝涧的二三层楼的建筑物,也有开店的,也有供香客住宿的,闾阎扑地,屋栋连云,数目总约有百家内外。现在这些住屋却都空着,寂寂不见一个,但据陪我们上山的轿夫们说,则这百数家人家,当香市盛日还不够供一半香客们的住宿。秋收完后,四方赶来参拜的善男信女的热心,真可惊叹,真可佩服,也无怪从前的****皇帝,要假神道来设教了。
齐云山正殿境内的山峰,总括一句,是奇特伟大。我们自山脚,走至太素宫,已有七八里路的高了,然而突出在太素宫上的诸峰,绝壁千丈,仰起头来看看,似乎还有五六里路的高度,到此地来一看才知道《安徽通志》上所说的“层峦刺天,云烟万状”等语句,决不是文人的夸大之辞。去年我曾到过浙东的方岩,那时候见了寿山五峰的天然金字塔样的石岩以为总是天下无双了,现在又到了这齐云的境内,才觉得方岩附近的石山,还没有这儿的一半高,而此处山势的错综复杂,更非五峰之罗列在一排者可比。
太素宫,是明嘉靖年间敕建的道观,已在前面说起过了,****玄天上帝,庙貌雄丽,诚如《徐霞客游记》上之所说。但尤其使我们诧异的,是这道观内的钟鼎香炉,铜器石器之类,都还是明朝万历崇祯的旧物,丝毫也没有损坏。不过那一尊所谓百鸟衔泥所成之宋代玄帝像,现在却颜色鲜艳,不象旧时的黧黑了。推想起来,大约清朝入关,这一块地方,总还没有糜烂,洪杨兵乱,此地总也保全了的无疑。凡此种种,都是使老百姓不得不确信齐云圣帝的灵异的证据,因而民间的传说,也连枝带叶地簇生了出来。传说中的最普遍的一段,是关于明刚峰先生海忠介公的。
海瑞因闻齐云山圣帝之灵,来此进香,然而走了半日却走不上山;后经道士点破,以为圣帝菩萨在嫌海公脚上的皮靴是荤的,所以如此,忠介公不得已,只能将革履脱去。及上至正殿,海公看见了殿石的皮制大鼓,就题诗反问,鼓忽自破。从此后,圣帝菩萨命王灵官密随海公,伺有过失,即击杀之。王灵官暗伺三年,及见海公在荒郊无人处,私食一地上之瓜,而系钱数十文于瓜藤之上,便回去复命,以为对这一位慎独不欺的刚峰先生,终是无隙可乘的。
这一段传说,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在徽州一带流行的另外一个关于唐越国公汪华的灵验传说,却是可以当作这附近当清兵入关时并未受糜烂的证据的,顺便在此地重述一道,或者为可以供研究史实者的参考。
顺治丙戌,清兵破徽州,总督张天禄梦见一红面长髯者前来告诫;曰“毋伤我百姓!”梦觉,以为关公在显灵。及至汪王庙见了汪王神像,与梦中所见者酷似,张天禄始大惊异,于是乎徽州一带的人民,就得保全了。
吴王汪华,当隋季的乱世,能保境安民,宣杭睦婺饶的五州,卒赖以平安者十余年,至唐武德四年甲子月降唐,仍为歙州刺吏,他的关怀民命,造福桑梓的功德,与钱武肃王原司以后先媲美于东南,或者神灵不泯,突然会向嗜杀的军阀显一显圣,也说不定。这传说的第二幕,并且还说顺治己亥,当唐士奇之乱时,汪王亦曾同样的有过灵异。不过玄天上帝,曾对海瑞显那些不必要的灵,且又度量狭小,会因破了一鼓而谋报复,却有点说不过去了。这些传说,原只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已,何况海瑞的有没有到过齐云,还是一个问题哩!此外则白岳齐云的对于求子,特别有灵的故事,也值得一提。所以明李日华有很风雅的自浙江来礼白岳之记,而袁中郎有只求几个年青美貌而不育之妾一祷。
站在太素宫正门外的牌坊底下,向北展望过去,在有一个亭,一个香炉,并有一条铁链系着使人可作攀援之助的香炉峰后,远远看得出一排高低起伏,状如海浪似的青山。山峰中间的一个,头有点儿略向东歪的,据说是黄山的最高峰。我们此来目的是为了想去黄山,但因天寒雪尚未消,同来者也都已游倦之故,黄山的能不能去,早成了问题,因而不知不觉,我就在齐云岩下,遥对着这百余里外的歪头山,竟发了大半天的呆。等到顺辇路峰向西走去的三位同游者,大声狂叫着说“这儿西面的风景还要好哩!快来!快来!”的时候,我的游黄山的梦也被惊醒了,急忙赶上去一看,果然觉得西面的层岩绝壁,还要高,还要复杂。并且太阳也已经斜到了离西面各山不远几尺的地步,我们今天还非得赶回休宁,赶回屯溪去宿不可,黄山当然是不必提起,就是这齐云之西的三姑,五老,独耸,天柱诸峰,以及西天门外的九井桥岩,傅岩诸胜景,也只得割爱了,一边跑,一边我只在恨今天的太阳落去得太快。
沿壁向西,又曲折回旋地走了二里多路,重看了些冲天的石壁,同珍珠帘上的样子一样的危岩,摩崖的大字,以及正德嘉靖万历崇祯的石碣和碑文,到了一处路径有点儿略往下降的地方,大家就立定了脚,因为再走过去,风景一定还要好,结果就要弄得大家非在这荒山里过夜不可。走了半天,我们对于这齐云的仙境,大约总只走尽了五分之二三的地方。虽则两只脚已经是走得很酸痛,肚子里也已经是咕咕地在叫饿,但到了下山的路上,坐入轿子去的时候,大家却不约而同的喊了出来说:“今天的一天总算是值得很!看了齐云,游了白岳,就是黄山不去,也可以向人说说的了。”
轿子回到休宁,总约莫是将近二更,汽车把我们在屯溪站卸下来的时候,连市上的灯火都将熄尽快了,这一次西游的这一个末日,我们总算有益地利用到了百分之百。
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赏析】
本文写于1934年4月,最初发表于《达夫游记》。从1934年3月开始,郁达夫林语堂等人应“东南五省周览会”之邀,陆续游览了浙皖东、南京芜湖、天台雁荡、绍兴宁波与杭江沿线等处名胜,写下了《临平登山记》、《出昱岭关记》、《游白岳齐云之记》等一系列游记散文。
《游白岳齐云之记》虽然算不得郁达夫游记散文中的出类拔萃之作,但也有它独特的风味与特色。作者在文章开头交待了此次旅行的缘起,接着便开始写游览见闻并且还介绍了“白岳齐云”的含义。白岳山中景物颇多,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将诸多的景点串联起来,使文章显得整齐有序,毫无杂乱堆垒之感。
作者在对每一处景点的描写中,除了写该景点有特色的景物外,还写了许多跟该景点有关的历史记载和典故传说,把每一处景点都写得各有特色、韵味悠长。此文也有许多精彩的妙笔,例如他写自己为周围的美景所陶醉的情景:“在寂静的正午太阳光下,一步一步的上去,过古松,望仙等亭,人为花气所醉,浑浑然似在做梦;只有微风所惹起的松涛和采花的蜂蝶的鸣声,时要把午梦惊醒,此外则山静似太古,不识今是何世,也不晓得自己的身子,究竟到了什么地方。”这样的文字,实在是再美丽、再生动不过。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往往写得很出色,远高于同时代作家的水平,这与郁达夫的爱好与性情都有很大的关系。郁达夫对大自然的山水有着强烈的喜爱,他是性情中人,又有几分名士风度,游山玩水自然成了他的一大爱好。在《感伤的行旅中》他就认为虽然人事事事堪哀,但风景却是处处可爱的,他还把大自然比作一个伊甸园。在《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一文中,他认为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他还说旅行可以使人暂时忘却种种的忧虑与苦恼,获得精神上的解放与快乐。可见,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是有着很高的地位的,大自然是他放松精神的处所,是助他认识人生并陶冶他情操的有效工具。对大自然真挚的爱再加上深厚的文学修养,这就是郁达夫游记散文能写得如此美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