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31705100000032

第32章 退一步与进一步(1)

生活中,官场上,人际关系复杂异常,有时候,宁可退一步不可进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而进一步则可能生死难料。为人处世中,不可鼠目寸光,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一进再进,直至把对手逼向绝境,结果却丧失了长远的利益,得不偿失。而适时适地的退一步,看似是吃了亏,其实是占了大便宜。

1.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帛

为人处世中,谦让不是逃避,而是以退为进,看似是吃亏实则是占了大便宜。

赵国末期,楚国被秦将白起攻下了郢都,被迫迁都,齐国自被燕将乐毅攻败之后,一直元气难复。秦国越战越强,与其余六国的势力相比占有明显的优势,除赵国外,其余五国均不是秦国的对手了。只有赵国,一方面是由于赵武灵王的改革,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一方面也是由于大将廉颇和国相蔺相如的拼力苦战。若无廉蔺合作,恐怕赵国早就不复存在。因此,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专门收录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其评价之高,足见一斑。

廉颇成为大将,是攻城野战之功所至,而蔺相如成为国相,则是由于完成了两次重大的外交使命所致。

由于蔺相如在秦、赵这两次重大的外交斗争中甘冒生命危险保全了赵国的尊严,未使赵国陷入被动的局面,功劳很大,为了答谢他的功劳,赵王拜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到处给人说:“我身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官居我之上,况且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愿官居其下。”还说如果碰见了他,必定要当面污辱他。在廉颇看来,只有武将的刀枪拼战才算功劳,文臣的智谋勇敢算不了什么,并且污辱蔺相如微贱的出身,到处扬言要当面加以羞辱。这对蔺相如来说,确实是很难忍让的。

但蔺相如好像没有听说一样,几次驾车出门,远远地看见廉颇,为了避免碰见,就早早地躲开了。这样时间一久,连蔺相如的门客从人都觉得太窝囊,忍受不了。一天他们对蔺相如说:“我们背乡离井,不远千里投到您的门下,是因为仰慕您的为人。如今,您的官位比廉颇要高,反倒这样惧怕他,真不知是什么原因。您这样胆小懦弱,连我们都感到羞耻,还是让我们回家算了。”

蔺相如不慌不忙地问众人说:“各位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起来,哪个更可怕?”众人都奇怪地说:“廉将军当然没有秦王可怕!”蔺相如又说:“这就对了。试想秦王那么强大,各国诸侯都畏之如虎,我却敢在朝廷上当众责骂他。我蔺相如虽然没有什么大本领,还不至于如此惧怕廉将军。只是我考虑到,强横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赵国,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两人能够同心协力地对付秦国。如果我们两人争斗起来,那就必定给秦国造成可乘之机。我所以这样对待廉将军,是以国家的安危为重,不计较个人的私仇啊!”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后恍然大悟,既感动又惭愧。廉颇是个正直坦诚的人,一旦悔悟,就真诚地改过。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就按照古人最隆重的仪式,光着脊梁,背着荆杖,表示任由责打,到蔺相如的门上“负荆请罪”。他跪在蔺相如的门前说:“我是个没有见识而又气量狭小的粗人,没想到您能宽恕我,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也很感动,亲自把他扶起来。从此“将相和”,两人更加相互理解尊重,结成生死之交。

就因为有这样的两个人,秦国在其后的十年内,未敢出兵攻打赵国。蔺相如以柔与谦制胜,因而名垂青史。在这里,谦让制胜恐怕不仅仅是一种权术,主要还是由个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所决定的,但必须看到的是,谦让要有一定的条件,谦让者必须有坚强厚实的智能、品德、权位和实力作后盾,否则就成了被迫退让。其次还要看谦让的对象,如果对方是一时糊涂的明理之人,那么不妨谦让;如果对方是得寸进尺或是愚顽不化的小人,那么谦让就等于退缩了。

感悟:

“让”一步海阔天空,然而,谦让不是逃避,而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从本质上来讲,它还是一种策略。只是如果运用得高明,运用得不露痕迹,就会使人觉察不到是在使用策略,而只会使人感觉到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然而,现实中的绝大部分谦让似乎是一种高明的策略,是为了自保或是将来取得更大的利益,起码是迫不得已。与蔺相如的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谦让,岂止是霄壤之别!如果你在公司中也能够发扬这种风格,又何愁不能平步青云呢?

2.让他三尺又何妨

在利益的纷争中,让一步损失的不过一点方寸之地的微利,而换来的却是谦让的美德和邻里的和睦相处。

清朝康熙年间的某一天,一骑快马跑进宰相府。并不是天下出了什么大事,宰相张英收到一封来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来,他们家与邻居叶家发生了地界纠纷。两家大院的宅地,大约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那件事告诉张英。

张英阅过来信,大叫:“这还不好办!听我的,保险什么事情也不会有。”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先生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命令手下人快速送回安徽老家。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的家人的旷达态度。

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叶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出一条巷子,有六尺宽,也有叶家的一半。这条一百多米长的巷子很短,但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可以很长很长。

张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权势显赫,如果处理自家与叶家的矛盾时,稍稍打个招呼,露点口风,肯定会发生自下而上的倾斜,叶家肯定无力抗衡;再进一步,要是通过地方政府,不顾法律,搞行政干涉,叶家更会吃不了兜着走。这样,有形的尺寸方圆的土地是到手了,产业是又庞大了,要是遇上今天经营房地产的主儿,保不准给他家挣回十个张家大院,但无形中准会失去许多东西。倒不只叶家这样的朋友,余波或许会从桐城一下子震荡到京城,京城里的影响可大着呢!由此可见,张英的退让实是一种宏量之忍,是一种修养和情操的展示。

感悟:

就算是张英旷达退让,如果叶家人不予理睬,那条巷子也就只有三尺宽。三尺宽的巷子,也总是一条通道,通则通矣,事情通了,人也通了,路也通了,却有点不够完美。完美是感觉出来的,六尺不比三尺宽多少,但如果人们置身其间,会发现这是一条多么宽的人间道路。互相忍让,凡事退一步再作打算,天地才会更宽广呀!

3.得饶人处且饶人

小人之忍施以奸诈,君子之忍施以宽厚,人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孟尝君是春秋四君子之一,他能容得下夺妻之恨,这倒不是他懦弱,而是实实在在的宽容和大度。

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的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据记载,这四个人的门客有时多达三千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投到门下,他们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他们以养士而著名,也因养士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国家。要养士就要有大度的性格、容人的雅量,不然则会所养非士。在这一方面孟尝君容人、容才的度量就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孟尝君的一个门人与孟尝君的夫人私通。有人看不下去,就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作为您的手下亲信,却背地里与您的夫人私通,这太不够义气了,请您把他杀掉。”孟尝君说:“看到相貌漂亮的就相互喜欢,是人之常情。这事先放在一边,不要说了。”

过了一年,孟尝君召见了那个与他夫人私通的人,对他说:“你在我这个地方已经很久了,大官没得到,小官你又不想干。卫国的君主与我是好朋友,我给你准备了车马、皮裘和衣帛,希望您带着这些礼物去卫国,与卫国国君交往吧。”结果,这个人到了卫国受到重用。

后来齐国、卫国的关系恶化,卫君很想联合天下诸侯一起进攻齐国。那个与孟尝君夫人私通的人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我是个没有出息的人,竟把我推荐给您。我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杀马宰羊,进行盟誓说:‘齐、卫两国的后代,不要相互攻打,如有相互攻打者,其命运就和牛羊一样。’如今您联合诸侯之兵进攻齐国,这是您违背了先王的盟约,并且欺骗了孟尝君啊。希望您放弃进攻齐国的打算。您如果听从我的劝告就罢了,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也要用我的热血洒溅您的衣襟。”卫君在他的说服和威胁下,终于没有进攻齐国。

齐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后说:“孟尝君可以说是善于处事、转祸为福的人了。”

孟尝君被逐出齐国以后又被“平反昭雪”,再次返回齐国任相,他的政敌都很害怕,提心孟尝君会报复。孟尝君的好朋友,著名辩士谭拾子到齐国的边境上去迎接孟尝君。

谭拾子直言不讳地对孟尝君说:“您对齐国的士大夫是不是有怨恨呢?”尝君也不加掩饰地说:“是的。”谭拾子又问:“是否把他们都杀掉您才满意呢?”孟尝君说:“是的。”谭拾子说:“事情总有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总有其发生的原因,您明白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请先生指教。”

“人总有一死,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人在有钱有势时,别人就愿意去接近他,如果贫穷低贱,别人就会离开他,这是事物的本来的规律。就让我举一例子吧,早市上人满为患,而夜市上却冷冷清清,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喜欢早市,厌恶夜市,而是因为早市上有人们喜欢的东西,而夜市上则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本来如此,您还是别往心里去吧!”孟尝君听了谭拾子的话,把他所怨恨的人全都从簿子上划掉,从此不再提起此事。

感悟:

有一句话叫“得饶人处且饶人”,这话很有道理,不必把人逼到绝境,退一步海阔天空。天地虽大,总有见面的机会,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后总会有交往的机会,给人方便就是给己方便。

4.怀才不遇时要耐心等待时机

每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都愿意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使自己显身扬名,但却不可急躁冒进,要以平和心态看待一切,凡事退一步想,才能以退为进,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官者应该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要采取忍耐、克制的态度,对待前进路上的困难和问题。

陈子昂出身富豪之家,慷慨任侠,机警过人,但在京城这块陌生之地,一时还施展不开。起初,陈子昂也像其他能人一样,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不停地投献给文坛的名宿元老,但总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显然没有人愿意赏识他。为此,陈子昂常有英雄扼腕之叹。

有一天,热闹的长安东市的商业区里,来了一位外地人,手中拿着一把光亮照人、精美绝伦的胡琴,标价出售。卖主对每一个想讨价还价的人,说的都是一句话:“100万就是100万,少一个子儿也不卖。”

在当时,100万钱可是一笔巨款。谁能够出这么多的钱来买把胡琴?这个消息没过几天就沸沸扬扬地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每天从四面八方赶到东市来观看这把胡琴的人,络绎不绝。胡琴一时间成了整个长安各阶层人士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