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31705100000016

第16章 聪明之人糊涂处世(3)

清代巨贪和珅有个干女儿叫纳兰,是广西某道台苏凌阿的姑娘。说是干女儿,其实是“小姘”。那是因为纳兰小的时候,含苞待放尚未放,和珅没在意她认了个干女儿。后来干女儿长大了,出落得天仙一般,他再想名正言顺占有时,舆论已经不允许了。于是他想出了一条妙计——李代桃僵法。

这一天,和珅带着干女儿纳兰乘轿回家,忽然前面一个轿夫不知怎么脚底下踩着了一块西瓜皮,扑通一声摔了个仰八叉,和珅猝不及防,也从轿子里摔了出来,正待发火,却见前面一个圆滚滚的肉团子在那里滚来滚去,不由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眼前的这个人不单是个肥胖的如同肉球似的怪物,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怪物冲撞了大人不但不怕不说,大腹便便的样子,学起轿夫跌倒的样子,居然逼真之极。于是莫说和珅,就连轿夫以及纳兰都不由自主地捧腹大笑起来。

笑着笑着,忽然和珅内心一动,走上前来道:“你这年轻人,住在何处?姓甚名谁?”那肉球道:“俺叫刘国泰,那皮货行就是俺家的。”和珅道:“噢——我曾认识你的父亲刘存厚。”是刘存厚给他送过名贵的皮货,和珅印象深刻。和珅道:“既然我们是街邻,你和我一块到我家去玩一会儿怎样?”国泰道:“有好吃的吗?”“有。”国泰道:“别骗我。”和珅的干女儿纳兰扶着他道:“不骗你,走,有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

实际上,这刘国泰是个貌似呆愚,实则内怀乖觉之人,只因惊了官轿怕吃罪不起,才想出这种顽愚的怪相想蒙混过关的。然而和珅是什么样的人,和珅仔细一打量,便发现对方是在反相捉弄人,于是不由得心中一怔,突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他早就想给纳兰找个婆家,只是没有“合适”的。如今见了国泰,心想这不就是最好的人选吗?实在话,他喜欢他装憨。但这要有个限度,即真憨不好,不憨还不好,他要的就是国泰这种人,该憨的时候特憨,该聪明的时候特聪明最好。为什么,因为这样他可以从中取利呀!想到这,他把他带回了家。他说:“我把那位逗你的女子许你为妻,你意下如何?”

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国泰赶忙叩头谢恩。但是,和珅却又说出另一个条件来,那就是不能干涉她的自由,因为她是他的干女儿。和珅问他:“你懂吗?”

“懂,懂。”刘国泰喜不自胜,磕头犹如鸡吃米,说,“莫说是让小人为大人做女婿,就是让小人为大人当马骑,只要喂饱了,小人也在所不辞。”

和珅乐了。

纳兰的亲爹起初对这门婚事不大满意,后来想通了,这必是和珅的“那种”打算,所以待见到刘国泰说上一会儿话后,苏凌阿断定刘国泰必大富大贵,也就满心高兴。

遣媒、通草帖、合婚、定帖,不多久,刘国泰和纳兰完婚,满北京城的百姓们都说苏凌阿是个贪官,贪财贪迷了心窍,竟将女儿许配给一个傻子。有的说是图国泰那庞大的家业;有的说这是和珅出的主意,苏凌阿的女儿认和珅为义父,是和珅把苏凌阿女儿许给傻子,和珅的意思是要作奸方便;更有的说,把女儿嫁与一个傻子正是和珅的精明处,你看那世上许多聪明的人下场怎样?倒是傻子,一辈子安稳;知道内情的人都说,苏凌阿是大精之人。

当时京城有个规矩,女儿出嫁六天后要回门,可是回门这天去接纳兰的却不是苏凌阿家的人,而是和珅。和珅乘车而去,到了国泰家门口,国泰早已候在那里,跪着迎接。和珅想,既然刘国泰喜欢装憨,我必须再给他提个醒儿,让他服服帖帖,该看的看,不该看的不看;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和珅想,用什么法儿能让他再明白事理呢?和珅走下车,国泰道:“岳父大人亲自屈驾光临寒舍,实令小婿觉得恩荣无比。”和珅道:“虽然纳兰是我干女儿,但我最疼爱她,如今以后,你夫妇恩爱,也别忘了孝敬干爹,你也要体恤我一片爱女之心。”国泰道:“小婿哪敢不听教诲,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儿子。一辈子只知孝敬,不知其他。”和珅道:“看你憨厚,孝心必佳,一定是我的孝子。”刘国泰请和珅步入大门,不料到了二门旁,和珅不由心中一动,心想:我何不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再点化他。于是指着门东旁的枣树问:“这是棵桃树吧?”刘国泰看这棵本是枣树,心想,难道和珅连枣树和桃树都分不清?心里三转两转顿时明亮:这是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点化我。当年赵高指着鹿说是马,凡是违拗赵高说那鹿是鹿的人全部被杀。想到这里,国泰道:“岳父大人,这正是一棵桃树,今年春天结的桃子可多啦,个个又肥又大,又鲜又嫩又可口,本想给您老人家送一篮子,只是一阵大风刮来,都刮掉了,您老人家才没有吃上。”和珅一阵高兴,心想,这国泰果然是个聪明的人,又指着西边的一棵桃树说:“这是一棵枣树吧?”国泰道:“岳父大人,这确实是一棵枣树,今年秋天结的枣子压满枝头,个个又大又鲜又嫩又可口,本想给您老人家送一篮子,可是一阵大风刮来,也都掉于地上,您老人家也没有吃上。”和珅暗喜:“好,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在该憨的时候就要憨。”

和珅放心了,也从心里感到满意,因此,和珅自此从朝廷中回来,时常路过国泰家,国泰也总是在此时不在家,那纳兰便和干爹在一起快活,在自己书房里,和珅多少有点顾忌,不敢大声说话大胆施为,在这里还有什么不能做出来的,便什么招儿都用上。隔三差五,刘国泰便送些皮货给和珅,净是些名贵的貂皮、雪貂皮,比那金玉更加难得。

其实,国泰哪里是真傻,他也有他的算盘,他为和珅做挡箭牌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日后和珅对他必有一些照应。

这小算盘果然没有打错,一日,纳兰道:“国泰要做个官儿呢,你看他行吗?”和珅道:“他若真想做,就能做,什么行不行,说他行他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和珅叫来国泰道:“你真想做官?”国泰道:“岳父大人,小的就想做官。”和珅道:“那纳兰随任能过得惯吗?”刘国泰道:“恰好她留在家里照看一下这皮货庄,岳父大人离这又近,可派家人时常来照看一下,若是能赚更好,若不能赚也就不要做了。”和珅道:“那好,给你个山东泗阳县的县令,你准备上任去吧。”国泰跪倒叩头道:“谢岳父大人。”第二天,刘国泰便抛下纳兰高高兴兴地到泗阳县上任去了。

大丈夫何患无妻,刘国泰能不再讨老婆吗?回答是肯定的。可是,这不能不使我们从更深的一层里面去探讨刘国泰。抛开刘国泰为官与为人的名声不说,单从其走向成功这一面来考虑,能说他不是个傻中精吗?更何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他有他的目的,他的目的就是当官,而手段就是装糊涂。为什么要装糊涂,显然是为了不得罪和珅,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得罪和珅这样的人,才能飞黄腾达,才能达到个人发迹的目的。

与其相反,《水浒传》里的武大郎便不这么想,于是这才引出了一段千古不平的风流公案——潘金莲鸩杀武大郎。

当然,就传统礼教来说,潘金莲有潘金莲的不是,一方面她不应该找一个西门庆那样的风流之鬼;另一方面,爱与不爱都不应该因情杀人。但假如抛开这两个问题,单就潘金莲因不满武大的婚姻而自由恋爱,如今的人用如今的观念去看的话,潘金莲又有哪些个不对呢?

不过,我们这里讲的焦点不是潘金莲的对与错,而是就武大郎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古人说不平则鸣,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姻般配吗?天鹅有可能暂时地与癞蛤蟆临时相处,但龙非池中物,乘雷欲上天,没有哪一个会愿意看到天鹅与癞蛤蟆永久在一起。所以在那个时代,那种状况下,武大郎的被杀就是难免的了。为什么,皆因为武大郎没有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俗话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他武大充其量只是个臭蒿子,然而却竟想缠着凤凰不让飞去,难怪就要呜呼哀哉了!假如他能像刘国泰那样看得开,反正本来就不应该属于他,那么既然无意得到了,那就应属于意外之财,所以既是意外之财,就应该来时不欢喜,去了不悲伤。那样,他非但不至于饮鸩而亡,恐怕西门庆还会很好地周济一下这位早期的“个体户”吧。

感悟:

这两个结果截然相反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啊,没必要太精明,该装傻时就装傻,分清利弊轻重,俗话说要知道哪头炕热乎。因为只有知道了哪头炕热,你才能懂得谁是该得罪的人,谁是不该得罪的人。这时再看刘国泰与武大郎哪一个更精明也就一目了然了。

7.锋芒太露惹祸上身

《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你有才华,那只是一方面的才华,我们必须把保护自己也算作才华之列。一个不懂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以求自我保护的人,终究会惹祸上身,这样的才华又有什么用呢?

秦朝的李斯祖先是楚国上蔡人。他后来归顺秦始皇,被当作客卿。开始当廷尉,后来作了宰相。他上书要烧书,在一起讨论《诗经》、《尚书》的都要杀头。于是他把儒生活埋、焚烧经书、术数书籍。李斯曾和宦官赵高造伪诏而杀了公子扶苏。后来他与赵高发生了矛盾。赵高对二世挑拨说:“李斯大儿子李由是三川守卫,同盗贼陈胜私通,而且丞相身居在你之外,权力却比你还大。”秦二世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把李斯关进牢房,用完五刑,在咸阳把他腰斩了。李斯临刑的时候,回过头对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块出去,到上蔡东门去追野兔,怎么能够做到呢?”于是父子相对痛哭,他被灭了三族。所以胡曾诗说:“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染血衣。”

张居正,明隆庆元年入阁,后为首辅(宰相)。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都由他主持,前后当政十年。当时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危机严重。他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并进行一些改革。万历六年,下令清丈土地,清查大地主隐瞒的庄田。三年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把条项税役合并为一,按亩征银,使封建政府的财政情况有所改善。但他排斥异己,结党营私,生活腐化堕落,喜爱声色犬马,家中财物珍玩无数,还和妃子勾搭成奸,名声很糟。终于以“夺情”(即他贪婪权势而怕为父奔丧时权力被人剥夺,终于没有奔丧)为清礼所不容,等万历皇帝长大后,就没收了他的财产,还扒了他的坟墓,为他所排挤的人逐渐恢复了位置。

明代魏大中在42岁时才走完了科举道路的最后一步,进士及第并被授予官职,当时是万历四十四年,朝廷一片乌烟瘴气。他官阶八品,在朝廷中尚无发言的地位,却对人对事都看不惯,看不惯还爱说,结果到处遭人白眼。他到哪里,哪里的官员便失去捞到好处的机会,而他自己却一点儿好处也不要,甚至不与人交往,这在官官相护的时代真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他结交的几个人都是东林党人,与当时权势显赫的魏忠贤为敌。结果,他上疏弹劾温体仁、魏忠贤奸党,反遭诬陷时,天启皇帝因为知道他过分廉洁而放过了他,但他终于还是被抓进狱中,折磨至死。

海瑞,以正直廉洁而著名,到处主持公道侵害大官僚地主的利益,克扣下属,连纸张都不许多领多用,甚至要求必须写满——不能浪费,结果,一生被人排挤,到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他仗着一身正气,谁都不放在眼里。结果是既无能力扭转世俗,也没有过一天舒心的日子,最终还被罢了官,遭贬谪。

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糊涂更难。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要战胜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要适时地收敛锋芒,夹起尾巴,掩饰才华,有道是激流勇退,适可而止,只有能够好好把握自我的人,才会有成功、幸福的人生!

感悟:

如果这些人收敛一下锋芒,学会保护自己,一边为天下黎民着想,为社稷着想,一边实施自我保护,哪里还有这么多悲剧发生呢?实际上,两者完全可以兼顾,并不一定非要顾此失彼。历史上事业成功而且下场很好的人多得是,他们或者归隐,或者仍身居高位,这不是取得了双份的成功吗?

所以,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都不可自作聪明,锋芒太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都有真正的用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