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31703200000024

第24章 人性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3)

5.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改革学校德育课程

学校德育内容不是一经确定就永恒不变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只有紧紧结合时代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具有良好德性的公民。新加坡的学校德育课程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形势,针对国家与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进行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结构的分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必然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多样化倾向。在这一新的形势条件下,如何解决学校德育统一的主流文化价值与现实生活中家庭、社会产生的非主流文化价值的冲突问题,使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这是我国当前学校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新加坡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特色

1.融合性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社会,华人占70%左右,其次为马来人和印度人。由于地域狭小,缺乏自然资源,完全城市化的脆弱性促使新加坡的国民道德教育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既学习西方重民主和科学、崇尚自然和理性,又注重保持灌输东方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中,找到最适合新加坡发展的具体部分,并加以适度糅合或改造。比如道德教育的内容“共同价值观”的提出:就是新加坡学校德育对本土既存的东方文化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东方文化中所蕴涵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现代化”、“新加坡化”,成为符合现代新加坡道德教育所需要的形式。与此同时,新加坡道德教育强调东方传统的价值观中的重人、重人际关系、重个人内心的精神修养和西方价值观中的重民主、重科学、崇尚知识和理性相互取得平衡。比如,在顾及“社会为先”的同时,也能兼顾个人利益。这种平衡配合必将达到原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多次强调的“东方和西方的精华必须有机地融会在新加坡人的身上,儒家的伦理观念、马来人的传统、印度人的精神气质,必须同西方追根问底的科学调查方法和客观寻求真理的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在这种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道德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加坡青少年既具有谋生的本领又有做人的规矩。既懂得现代科技又保持着东方的伦理价值观念,既倡导平等竞争和个人奋斗,又奉行东方的集体主义和国家至上,这也是他们被称为世界公民的原因。

2.人性化

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之所以富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完全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出发的,极富人性化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性化的教材设计

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新加坡的德育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排除抽象的理论,注重实用性。以培养小学生的家庭价值观为例,四年级的教材做了六项内容的安排:能通过帮长辈做事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与关怀;能说明家庭聚会的重要性;能举例说明他们怎样对老年人表示关怀;能接受祖父母和父母的劝告和教导;能以实例说明他们怎样为家人着想;说明为什么他们不应该做出有损家庭声誉的事。

从教材形式来看,引人入胜、情趣盎然。

如《好公民》是以新加坡四个不同种族孩子的日常生活作为故事框架,尽量保持其连续性,却又独立成篇,同时适当穿插历史故事、寓言和童话。版面设计更是新颖、漂亮、充满生活情趣,在视觉效果上大大冲淡了课程或多或少所具有的说教性。

(2)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综观新加坡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教学过程,都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这条主线,讲究灌输和启发相结合。并且非常注重教学的活泼性、学生的参与性,全方位影响学生的身心。

比如小学的《好公民》课一般以情境设置导人,运用设身处地考虑法或文化传递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导入课文。当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完以后。教师会让与文中人物有相似经验的学生谈他们的经历与感想,也会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寓教于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完一课后,让学生完成设在课文结尾的两个问题——“大家想”以及《活动册》。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答案完全没有固定,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学生不仅是正确价值观的自觉维护者,还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最终成为新的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者。

(3)人性化的教学手段

新加坡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无论课内课外,都普遍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幻灯片的制作、投影仪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的运用,完全是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信息量成倍地扩大,最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内心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道德动机。这样的教育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极富有活泼性和诱导性,它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养成性

为了强化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新加坡制订了严格的《学校规则》。通过一系列行为准则的学习和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而且。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使用了各种强化手段。比如新加坡是世界上极少保留鞭刑的国家之一。

教育部与学校领导都普遍认为,对于严重触犯校规的学生,当其他处罚方式都已用尽却仍不见学生改过时,鞭打也是一个可行的管教方式。虽然近几年,此类体罚在新加坡颇受争议、批评,但是仍有一部分的人觉得“不打不成器”,表示适当的体罚才能有效管教不懂事的孩子。

4.开放性

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开展道德教育的途径除德育课和各科的德育渗透外,还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

如包括学校自拟活动、教育部指定的核心活动、团队活动等,并规定小学高年级至中四的学生,至少参加一个团队,还有许多的庆祝活动等都要求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力求使他们感同身受,从而有力地促进他们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另外,新加坡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课考核也具有开放性。对学生的考核不要求学生背条文,考核根本就不是以文字的方式进行的,而是对一个学生一学年中学习态度与个人修养进行综合评估与等级鉴定。这种开放性的评价,更符合道德教育课的特点,也使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更科学化,更富有实效。

5.立体化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纵横联系的立体德育网络是新加坡德育的又一显著特色。首先,新加坡学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作用,强调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各学校都建立了家长联谊会。其次,还建立了广泛的社会教育网、教育监督站,创立学校和社会机构为一体的互动合作的文明社区。再次,新加坡政府还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等社会性道德教育活动,推行与学校德育内容相一致的奖惩标准,并借助法律杠杆对各种新闻机构和大众传媒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保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正是因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新加坡的德育影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其效果显著。

道德教育新措施:实施国民教育

1997年下半年的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造成一些国家阵脚大乱,新加坡在所有遭受危机的国家中最早、最有成果地抵御了这场危机。但也促使新加坡人对本国的脆弱性与局限性有更深层的了解。于是,新加坡政府未雨绸缪,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积极推行国民教育。1997年5月,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在国民教育计划实施仪式上指出:新加坡国情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点,是一个不自然的“怪胎”型国家,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积极推动国民教育,否则就没有办法把一代人凝聚起来。

一、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的国民教育

1998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宣布21世纪新加坡教育政策的新三大措施:创意思维教育、信息科技教育和国民教育。吴作栋在强调推行国民教育的重要性时指出:“我国必须投资在我们的下一代。他们是我们的将来,我们要准备让他们去应付未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态度,使他们长大后能够照顾新加坡。”他又说:“国民教育,应该是培养出共同的国家意识,使学生了解我们的过去对今日和将来的影响。民国教育必须双管齐下,兼顾到认知和情感。”据此,新加坡教育部向360多所学校扩展了国民教育计划。

(一)中小学国民教育的目标

新加坡政府认为,国民教育是一个心灵与智力并重的教育项目,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各阶层学生都能够在求学期间受到潜移默化,以便在10~15年的时间内实现所有学生都能够认识新加坡、认同新加坡的目标,并订下四大目标,设下指导方针:

1.灌输核心价值观

在校园推行的国民教育,是向学生灌输核心价值,即强调新加坡建国成功所依赖的根本条件:刻苦耐劳、爱国爱民、勤于学习、善于思维,以便开拓心胸和视野,具有崇高的品格,力求上进的精神。这些既是促进新加坡成功发展的核心价值,也是确保新加坡不断繁荣进步的基础。通过国民教育的实施,全面培养新加坡各族群都能具有上述的核心价值观,以确保新加坡建设发展的前景光辉灿烂。

2.培养国家认同

基于新加坡种族、宗教、文化、教育的多元性,国民教育的实施是要通过多方面的教导和认识,使每一个族群都能互相亲近、了解,对不同的宗教、文化等都能加以尊重和容忍,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种族团结,共同建设新加坡;使每一个新加坡人,每一个族群都把新加坡当成自己的国家。新加坡进步、繁荣都是大家不分你我而争取得来的,最终使得每个新加坡人都以新加坡的建国、发展与成就而感到自豪。

3.加强历史认识

新加坡从早期的一个渔村,英国殖民统治到自治合并(与马来西亚),过渡到独立建国,这二百多年的历史虽不长,但它的历史变革却是曲折复杂的。尤其是过去30多年的建国历史,更是充满着险风恶浪:侵略战争、种族骚乱、政治纷争、经济危机等,都是每个新加坡人所必须知道的;尤其是新加坡的下一代,更应该接受国民教育,充分了解建国的过程,在将来参与新加坡的发展建设中为国家的富强做出更大贡献。

4.面对未来挑战

任何独立国家都要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平时做好准备,才有条件、有信心、有准备地面对未来的各种冲击,才能确保成功。新加坡是个岛国,周围都是海水和邻国,缺乏田地从事农业生产,而全国人民不过三百多万,真是小国寡民,建国不易。通过国民教育的实施,强调指出国家的各种局限,以便今后在建国工作上能知己知彼,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才能了解新加坡未来的挑战,勇于接受挑战,并能百战百胜。

(二)新加坡中小学国民教育的内容

1.国家意识教育

新加坡从1997年开始,在中小学进行国家意识教育,为让每名新加坡人在求学的10~12年内,能更全面和彻底了解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奇缺和多元文化的国情,进而培养为国献身精神。新加坡教育部费时半年、耗资40万新元拟定这个国家意识教育计划。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20集的《我们是新加坡公民》教育电视节目。目的是灌输学生信念中的六大核心观念:社区精神、效忠与归属感、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法律与秩序、实际的期望、权力与责任。小一到中四的学生都需要观看这套电视节目。二是学校带中小学生去寻访国家古迹和区域游学计划。了解不同民族的由来和习俗、新加坡的局限,从而使学生能珍惜取得的成就。三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国家意识资料配套,使中小学生进一步了解新加坡所面对的局限及所需的求存能力。

2.公民与道德教育

公民与道德教育课是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知识及文化与道德价值基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初步明确作为新加坡国民应享有哪些权利,又必须为国家尽什么义务。从而,通过公民与道德教育,把政府提倡的为国尽忠的价值观念灌输给受教育者,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配合国民教育的实施,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于1999年4月发表声明,为了顺应这个变迁迅速的社会,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也必须做出适应的修订,以确保孩童的品格能稳定、健全地发展,同时使他们热爱国家,并能对国家做出承诺。为此,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尽量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态度,使他们一方面有信心面对社会剧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又能坚守正直的品格、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在内容上,讲究抽象的儒家伦理与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讲究严肃的道德哲理与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述相结合。同时,为适应新加坡社会的现实需要,还对儒家思想中“过时的”观念或内容进行了现代转化与创造,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